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伟娜 《文教资料》2008,(27):35-36
川端康成,日本著名文学家,以代表作<雪国>而闻名世界,成为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中大都渗透着"物哀"理念,本文从介绍川端康成及"物哀"含义入手,通过分析川端康成的经历和代表作<雪国>浅谈其文学中的"物哀"理念.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集中表现了日本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虚无思想.作品描写了人生的虚无、景物的虚无、意象的虚无,向读者展示了一方充满虚无关的净土.作者对西方虚无主义思想的接受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其悲惨的人生经历与动荡的时代背景,这一系列因素促成了川端康成日本式虚无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雪国》充分展现了日本传统美意识"诚"。本文将从"作品之诚"和"作家之诚"两个方面来探究"诚"这一美意识在《雪国》中的具体表现,感受小说内容之充实、描写之细致、人物之鲜活、审美之独特。  相似文献   

4.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以描写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尤为重要,<雪国>被看作"出自日本风土、人情的抒情性名作".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日本传统女性的人格和心灵之美;至于男主人公岛村,则代表了川端康成的男性意识和对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而享誉世界,他的作品中无不蕴含着日本文学传统中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分析《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尝试在她们的美丽与哀愁中探索川端康成文学中传递的日本传统文学理念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夏学岩 《文教资料》2008,(23):58-60
本文从<雪国>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对川端康成的<雪国>从人物形象塑造、叙述技巧的运用及与意识流手法的结合三个方面做了简单的分析,从而让读者去更透彻地了解川端康成的写作特点以及作品风格.  相似文献   

7.
叶溪 《华章》2011,(22)
文章从学习了中国文化养分并扎根自身文化特质的日本的传统文学巨著--紫氏部的<<源氏物语>>谈起,讲到日本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川端康成的<<雪国>>,粗略地分析了日本文学"从取之于世界到走向世界"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8.
从《雪国》看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罪感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给日本文化贴上了"耻感文化"的标签,但这也可能是由于日本与西方在"罪感意识"的理解上存在差异。想要真正了解日本文化中的"罪感意识",必须从日本文化的土壤出发。川端康成是一位很好地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雪国》或许可以展现出日本传统文化中对"罪"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的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主要表达了词人悲凉的人生感悟,具有沉潜的韵味和深凝空茫的审美特质.这种韵味和审美特质通过审美意象的象征性和审美主体的情绪化表现出来.使整首词包含着一定带有普遍性的人生哲理——奋斗人生的无奈与不平,反映了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的相对稳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阿城的中篇小说<棋王>呈现出的一种独特审美风格和丰厚文化内涵,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但批评家们多关注于<棋王>中所传达的儒、道精神,认为它是对传统世俗文化精神的传神阐释,却很少涉及到<棋王>中由墨家学派所演化出来的游侠精神.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的创作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展示着日本传统文化多方面的特质。首先 ,日本国民属于现实性、直观性而非分析性、逻辑性的国民。日本文学具有平列性与相对独立性的特征。《雪国》在结构、情节及人物三方面均表现出此特点。其次 ,热爱自然是日本民族精神生活与“美意识”的核心。日本文学特别喜欢用大自然的风物表达自己的情愫 ,表现人与自然的融合。《雪国》细腻地描写了雪国的洁净美 ,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2.
《雪国》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作为植根于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与东方佛理文化的川端美学的结晶,无疑闪烁着佛禅之美。作者以其简洁精巧的艺术构思,淡雅幽玄的文体,描绘出空灵闲寂的佛禅意境,构建了与现实独立的美的世界。避开虚无消极的陈因,体会其东方美的审美价值,借鉴其艺术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3.
有关畲族文化的研究,国内学界很少涉及长篇史诗<高皇歌>的文本研究.本文从文本细读的理路出发,通过对<高皇歌>的解读,从文化层面来寻找畲族族群整体文化建构.在<高皇歌>的双重表述中,审美性和草根性的剥离,导致了族群价值认同中存在人神边际模糊和越界现象,这种现象凸显了畲族族群在祖先崇拜中的自豪感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卑感,进而深刻地表达了畲族族群的文化地位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4.
车辐的<锦城旧事>、罗清和的<成都方脑壳传奇>和桑格格的<小时候>是把成都方言娴熟地运用于小说叙事的典范之作,独具时代气质和地方审美趣味.把方言叙事建立在演绎俗文化和彰显地域文化精神,是他们的叙事策略;他们笔下的人物都是成都土生土长带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性格的民间人物,在方言语词的包装下,他们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时期成都文化的风俗画;他们分别代表了深沉中的反思、放肆中的幽默、稚拙中的智慧三种审美品性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梁萌萌 《文教资料》2012,(13):25-26
川端康成作为具有日本特色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受前朝和歌、《源氏物语》等"物哀美"特质的文学影响较大。作品《雪国》是其"物哀"美学影响下的代表作,基调优美哀婉,情节平和含蓄,却让人在掩卷后不断回味。本文分别从"物哀"的形成与理解、《雪国》中的物哀之美及其中的现代意识三个方面来分析,从日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物哀"之美这一明显特质入手,结合《雪国》,分析这种独特的美丽与哀愁,以及包含于其中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术史上,闻一多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对<诗经>做了综合研究.他在研究中,以一个诗人、艺术家独特的眼光,从构图美的角度分析<诗经>中的人物形象和优美意境,揭示了<诗经>的本质特征--审美特征,取得了卓越成就,为<诗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推动了<诗经>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维族舞蹈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宝库中重要财富.它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体现了维族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文化特征,作为一名舞蹈工作者,应当对它有着深刻的了解,更应该拥有诠释它的能力.本文围绕着维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舞蹈的形成历史和它独特的审美特点进行分析.并参考<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等著作而作.  相似文献   

18.
从感觉、悲情、虚无看《雪国》展现的"神秘"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科学。本文通过分析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小说《雪国》中感觉美、虚无美、悲情美,深入探讨了作家与现实复杂微妙的审美关系——“瞬间美丽”,从而解析了《雪国》背后神秘之“美”。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的继承、人物的构造、环境的描写、风俗的体现看,《雪国》都渗透着独特的民族审美情愫。画一彀的雪国,飘溢着浓郁的日本风情,给人以关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小说<檀香刑>通过孙眉娘、钱夫人两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审美意义,揭示了关于"民间"与"庙堂"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审美取向.这不仅构成了莫言小说<檀香刑>内在隐形结构,表达了作家的民间写作立场,而且也开拓了具有审美象征意义的"民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