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我”到叶圣陶先生家做客的事,赞扬了叶老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人品。教学设计如下:一、差异目标根据本组重点训练项目“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要求,制定以下目标:二、差异施教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做到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将差异练习、差异问题设计、区别指导、差异互助组学习分散到教学活动之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其步骤如下:1.导入新课,初知课文,检查预习。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2.
A.自主操作型《爬山虎的脚》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只作适时点拨,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一、激发动机(出示投影或录像)谁认识这种植物?你在哪儿看过?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想知道爬山虎怎么爬墙的吗?二、学习实践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掌握学生读书情况,说说每个自然段大意。3.研读重点段。①赏“叶”。精读第2自然段,画出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和颜色,对照自己的画,口述叶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赢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中受到启发。2.通过理解更赢说的一段话,继续进行分析自然段的训练。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3.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4.练习复述课文。教学直点:理解更赢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他的分析为什么是正确的。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能通顺地读课文。2默读课文。要求: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等词语。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谁用箭射大雁?(更…  相似文献   

4.
解题精问深思《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建议□安徽特级教师熊兆铣王先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9课(新增课文)。课文通过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我”到叶圣陶先生家做客的事,教育青少年学习叶圣陶先生办事认真、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5.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教师先出示两道思考题:(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将“叶老改文”的部分放到“叶老请肖复兴做客”的内容之后写可以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确:文章记叙了叶老改文后请肖复兴做客的经过,因为帮肖复兴改文,叶老才了解肖复兴,“改文”是“请客”的原因,二者顺序不可调换。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教师着重在两处地方点拔:(1)文中几次写到爬山虎?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爬山虎?(2)“在我的眼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句该如何朗读?通过读读、议议,学生明确:爬山虎象征着叶老的人品,体…  相似文献   

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讲读课例。课文主要写了‘哦”的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亲自给“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到谆谆教诲的事。作者行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以‘哦”为线,写“我”的获奖、做客及受到的教诲,这是明线;另一条以“爬山虎”为线,写了爬山虎的色彩、特点,这是暗线。课文题目就揭示了暗线。以往学生虽然接触过含有明暗两条线索的课文,但都以明线为标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题目的含义。本文命题一改常规,巧设暗线且含义深刻隽永,学生在读了文章后与题目对照有种明显的“文不对题”的感觉,因此…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新版九年义务教材语文五年制第九册第三组教材,依据修订版《大纲》精神,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编排上仍以训练组为单位,内容包括:导读一课例(课文预习、思考·练习)一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字·词·句、口语交际、阅读、作文、实践活动)。本组课文仍有三篇,主要是围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编排的。《古诗两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讲读课文,而原教材上阅读课文《胡萝卜》换成了《欧阳修追字》,这样更能使学生通过学习,从著名文学家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中受到启发,懂得认真修改自己作文…  相似文献   

8.
师:谁来说说《将相和》这篇课文写了几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生:课文讲了3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一个故事的起因是秦王企图骗璧,结果是蔺相如用智慧完璧归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将相和》。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阅读后两个故事,看你们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 (学生默读课文) 生:我想知道两个故事的前因和后果是什么?课文各部分又是怎样联系的? 生:我想知道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赵两国到底谁胜了?谁最有功? 生:蔺相如躲避廉颇,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廉颇后来为…  相似文献   

9.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事,以及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和启发,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堪称楷模的人品和作品。第三组的训练重点是“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组的训练重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确立: 一、语文训练方面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受益非浅”、“身临其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圣陶先生给我的深刻教育和影响。 3.从叶圣陶先生对卜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4.了…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七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讲读课文。结合本单元和课文的训练重点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 ,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受益匪浅”进行读课文、品词句、悟情感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读写技能。一、教学目标1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 ,引导学生从叶圣陶先生认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 ,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2 运用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3 学习本课生字 ,理解词句 ,练习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二、重点、难点1 体会叶…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重点词句;2.培养学生适当提高阅读速度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过程师:“开国大典”这一天是中华民族最辉煌的一个节日。这一天,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请齐读课题。(生齐读)师: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生:一个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的典礼。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大典盛况的?生A: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也就是先写大典前,再写大典中,最后写大典后。(师板书)生B:课文是按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爬山虎的脚》,请大家仔细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回答后)作者为什么能写得那么具体和形象呢?就是观察得非常仔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朵百合,请同学们也仔细地观察观察。月明同学,你先观察它的茎,再具体说说。(月明凑近百合,睁大眼睛观察起来,说后,老师又叫了一个同学观察茎)。  相似文献   

13.
马燕 《四川教育》2001,(6):21-21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看图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每幅图的意思写出来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一段。 1.抽读一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理解词句。 (1)“忽然”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明明一听蛐蛐的叫声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3)“草丛”指哪儿? 3.如果你是明明,你又那么喜欢蛐蛐,你会想什么?看图说说明明的表情,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抽读) 4.齐读思考: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吗? (二)学习二段。 1.明明这 么喜欢蛐蛐,当 他发现一只好 蛐蛐的时候,他 会怎…  相似文献   

14.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会写写人、记事、状物、绘景的作文了。但在作文中对于“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还不太熟练,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这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所谓特点,就是—事物所独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抓事物的特点需结合课文来进行。比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准确抓住了爬山虎的特点,详细地对其进行了描写,使我们读后仿佛看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作者在文章产先后写了爬山虎的外形、颜色、内部构造、生长环境、生长规律等。数师在讲解后可让学生仿写。我们在教学中就结合下地实际出题《黑松林》让学生仿…  相似文献   

15.
一、紧扣“脚”字,理清课文思路课文的思路就是作者写作文章时的思维线索。理清课文的思路,对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爬山虎的脚》主要介绍的是爬山虎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的脚。课文先...  相似文献   

16.
师:平时,我们学课文都是先识字后学文。这节课,我们换一种方法,先学文后识字或者边学文边识字,好不好?首先,请小朋友看画像。(出示陈毅画像。)点评: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推出陈毅同志画像,创设令人肃然起敬的情境。师:这位老爷爷是谁呢?(板书:陈毅爷爷)陈毅爷爷是一位怎样的人呢?(教师用浅显易懂的儿童话语简介陈毅生平。)师:这篇课文没有全面介绍陈毅爷爷的生平事迹,只介绍了一点,介绍了哪一点呢?谁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生找出并齐读。师板书:非常喜欢读书。生理解‘非常”的意思,找出近义词:很、…  相似文献   

17.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看到这个题目,总以为作者会抓住那满墙碧绿的叶子做文章。然而一读课文,便与自己的思路大相径庭。文中很具体地写了两件事:叶老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叶老先生请我到他家做客。关于爬山虎嘛,文中只有两处点到:“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两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寥寥数笔,犹如漫画一般勾勒了它的神:虎虎有生气。  相似文献   

18.
读写结合式阅读教学设计例谈(上)—————湖北/余映潮所谓读写结合,也叫“亦读亦写”、“课文作文”,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其关键还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从叶圣陶先生与中学生交往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感受叶老一丝不苟、平易真诚的人品 ,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好习惯 ;2 .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积累精彩词句段 ,领悟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体会叶老先生的人品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2 .学习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象征意义。教具准备 :CAI一套。 (内含叶老先生照片、重点句以及作者对爬山虎的两处描写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交流…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求:1.通过理解课文的词句,了解爬山虎的叶和脚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舒服”“均匀”造句。4朗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录像带。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介绍植物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一看课题,有的同学就要问了:人有脚,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怎么会有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