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灵环保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许广平的论文《给罗素的话》:“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鲁迅如此评价,许广平自然心领神会:的确,《给罗素的话》一文中,引用罗素的原话太多,而自己  相似文献   

2.
<正>批评是严肃的事情,但以幽默出之,却有奇效。鲁迅先生曾给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写下这样的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原来,许广平在论文中大段摘抄罗素的话而又少有自己的见解。看了这样幽默而又中肯的评语,许广平笑了,她不仅马上悟出自己文章症结之所在,而且对先生更增敬意。这件事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语     
作文评语彭樟清作文拿“回扣”鲁迅先生批周夫人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评语是;“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原来,该文大量引用罗素的话而很少有自己的见解,不足取。———这一批语启示人们:引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伟人,关于他的故事不胜枚举,其中尤以这样一件小事给我的印象最深。一次,鲁迅的夫人许广平作了《罗素的话》一文,请他指教。鲁迅看过后,风趣地评了分:“拟给95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功夫3分,末尾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给罗素。”鲁迅在评分的短文中,诙谐地指出了许广平将借鉴变成了生搬硬抄,因为缺少己见,缺少创新,文章几乎成了名副其实的“罗素的话”。这虽是发生在家庭中两人间关于一篇习作的小事,却使人深有所悟:引用借鉴是需要的,但是绝不能变成生搬硬抄,应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开辟自己的路,以图创新。无数的事…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曾给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写下这样的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许广平看到后知道鲁迅的评语是说文章中她的观点太少,引用罗素的部分太长。这里鲁迅先生作为老师,他的批评好像并不很威严,看来,批评要让学生信服,并不只有威严一条路。面对一位老是忘这忘那的学生,今天他又忘了带课本。你是他的老师,你怎么办?“嘿,怎么老是你忘带课本啊,下次再忘了就别怪我不客气了。”这是一种批评,摄于你的威严,下回他很可能会长点记性。再看这位老师:“噢,你…  相似文献   

6.
环保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追求绿色消费已成时尚。作为一方净土的校园,不妨来点“绿色”调料,教师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施以“绿色批评”,不仅能达到批评的目的,不伤害学生,而且能使学生获得一种感情的滋润,营造一种轻松的教育氛围。怎样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呢?老舍先生说的好:“用幽默的方式指出他人的过错,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因此,我们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妨寓批评于幽默。鲁迅先生看了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认为文章中许广平的观点太少,引用罗素的部分太长。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3分,末尾的…  相似文献   

7.
许广平不仅是鲁迅的夫人和战友,而且是一位作家,一位创作的多面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了《许广平文集》(三卷本),内收许广平1917年至1966年间的作品389篇,共98万字,涉及了诗歌、散文、杂文、剧作、书信、回忆录等多种文学体裁。其中最具独特价值的是她跟鲁迅的《两地书》,以及《欣慰的纪念》《遭难前后》《鲁迅回忆录》这三本回忆体作品。编者在《出版前言》说,该书“几乎囊括了她的著述的全部”,但实际上漏收和未收的数量应该不少。比如,学术著作《弘一大师年谱》,即未收入。  相似文献   

8.
由倪墨炎、陈九英合著的《鲁迅与许广平》一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1月版),是一本非常好读的书。虽然当下研究鲁迅的文章及专著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但这本《鲁迅与许广平》却颇有新意,不可取代。其最可贵之处在于作者还给我们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乃至可触可摸  相似文献   

9.
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鲁迅的这首五言绝句,查《鲁迅日记》,知道是在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八日书赠黄萍荪的.当年黄萍荪在杭州《东南日报》任记者,却并不认识鲁迅,这首诗是通过郁达夫转求得来的.抗日战争期间,黄萍荪的家遭日本侵略军的洗劫,鲁迅的这幅珍贵手迹,也就被偷传到日本.一九五六年八月,鲁迅夫人许广平访问日本,意外地见到了这件珍物.原来这幅手迹已经转手,这时已被为和平事业而努力的日本反原子弹、氢弹大会的事务总长安井郁所收藏.他出视这幅手迹,请许广平鉴别真伪.许广平在感慨之余,回忆当年鲁迅写了这幅诗的手迹后的情况时说:“凡有青年的要求,鲁迅是尽可能替他们办的.待到寄出不久,鲁迅的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日,为此,特辑录一些名人悼念鲁迅的诗文,并略作分析,以飨读者。一、许广平《献词》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在上海寓所逝世。是年10月22日,许广平作《献词》一首以悼念鲁迅。鲁迅夫子:悲哀的氛围笼罩了一切,我们对你的死,有什么话说!你曾对我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的是牛奶,血”。你“不晓得,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娱乐”。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还在执笔。如今……希望我们大众,锲而不舍,跟着你的足迹!《献词“》以我们对你的死,有什么话说”来说明对鲁迅逝世的无限悲痛是无法用一两句话可以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是继《集外集》(杨霁云编)、《集外集拾遗》(许广平编)以后,比较齐全地选编了自一九三八年五月以来新发现的鲁迅佚文。此编选材精当,体例严谨,它承继了过去编集鲁迅佚文的优良传统,确系此版《全集》中尤具特色的一卷。然而,在个别篇目的系年、编排和选材方面似有可以商榷之处,以下拟分条列出,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2.
鲁迅轶闻录     
鲁迅到底为何叫“鲁迅”? 著名史学专家侯外庐同志,对鲁迅之所以取名为鲁迅,曾对许广平讲过,许广平笑着,连称谢谢,谢谢,肯定了他的阐释。侯外庐说: 一般人把迅字解释为“快速”,是不确切的。迅字,《尔雅·释兽》云:“牝狼,其子狐,绝有力,迅。”注云:“狼子绝有力者,曰迅。”“报”即激。从犬言兽性,从水言水性。都是激烈的意思。鲁迅的“鲁”,取自鲁迅母亲的姓。迅,古义的“狼予”。鲁迅的字意可  相似文献   

13.
鲁迅留下的书信有一千多封。不同的信,鲁迅在信尾所用的问候语是不同的。1925年7月16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一封信。信中就北京女师大学生反对校长杨萌榆封建家长式的统治和许广平讨论,语言诙谐幽默,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一年四月一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登载了新华社发的茅盾六张照片,有一张是他与鲁迅夫人许广平同志在鲁迅墓碑前的合影(以下简称“茅盾谒鲁迅墓照”),旁注文字说明:“1946年10月,茅盾和许广平在上海鲁迅先生墓碑前留影。”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和了解的情况,此照文字说明所标出的时间是不准确的。从茅盾谒鲁迅墓照片看,当时所摄入的鲁迅墓碑是经过改建后的墓碑。但一九四六  相似文献   

15.
鲁迅之所以与高长虹构怨,传统观点认为:一是因《莽原》一事高长虹对鲁迅有过中伤;二是鲁迅听信了高长虹对许广平单相思并对自己有讥刺言词的传言。其实另有第三种原因,即由于鲁迅有不能离异的前妻朱安,因而鲁迅对许广平在爱情上的立场心存疑虑,这种疑虑与前二因纠缠又加深了鲁迅对高长虹的反感,遂以其人之道予以嘲讽与攻讦。  相似文献   

16.
吴元栋 《学习之友》2008,(10):61-62
读中华读书报上《真假照片背后的故事》一文,深感世事往往与老实人开玩笑。文章的作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他对有关“商务印书馆百年历史”的一幅照片作了澄清性的说明。这是一幅题为《周建人与其兄嫂鲁迅许广平及作家孙伏园在一起》的照片,前排三人,从右到左依次为鲁迅、许广平、周建人;后排孤零零一人,为孙伏园,  相似文献   

17.
《记念刘和珍君》备课会后,我又回忆二十二年前一次与许广平同志通信的往事,不禁潸然。那时,我作为语文教研组长主持了一次规模颇大的观摩教学。为了揣摩鲁迅这篇名文的立意,紧扣字词句篇,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有哪些地方值得纪念?课文为什么从追悼会写起,不从刘和珍的生平写起?怎样体会作者“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等心情呢?……当时,我就“去年夏初杨荫瑜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事实(包括许广平在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关于《腊叶》的“自述”,许广平、许寿关于《腊叶》的回忆,能启迪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这篇散文诗。鲁迅说过:“《腊叶》,是我爱我者的想要保存而作的。”(1)许广平曾回忆道:“持久而广大的战斗,鲁迅先生拿一枝笔横扫千军之后,也难免不筋疲力尽,甚至病起来了。过度的紧张,会使得眠食俱废。这之间,医生的警告,是绝对不能抽烟,否则吃药也没有效验,周围的人们都惶恐了,在某一同的夏夜,得着他同乡人的见告,立刻,我们在他的客厅里,婉转陈说,请求他不要太自暴自弃,为了应付敌人,更不能使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鲁迅写作《野草》为什么难于直说?不是当时的政治原因,也不是与许广平的爱情原因,而主要是《野草》与佛文化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怜子如何不丈夫———大大方方地爱自己的儿子   192 9年 9月 2 7日早晨。  上海福民医院。  “哇———”一个婴儿赤红的身子终于被医生从母腹里取了出来。  这就是海婴 ,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其时 ,鲁迅49岁 ,广平 3 2岁。广平难产 ,是经受了三十多小时的阵痛 ,通过手术才生下儿子的。  “小红象”是鲁迅、许广平对儿子的昵称。这昵称还是有来历的 :象多是灰色的 ,如果遇到白色、红色的 ,一些国家就视为国宝了。林语堂曾赞鲁迅在中国的难能可贵 ,誉之为“白象”。许广平则在《两地书》中借用 ,叫鲁迅做“小白象”。鲁、许将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