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关爱学生”一条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加了“保护学生安全”一条。将“保护学生”首次写入师德规范,更加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教师师德行为的具体要求。为了了解教师师德现状,我们结合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部分中小学校开展调查。调查以座谈形式进行,参加座谈的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本文结合师德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师当自爱     
《今日教育》2009,(9):55-55
自有“教与学”,就有对师德的要求。 去年教育部颁布新修订了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国家法律规范的高度进一步提出了教师如何覆行师德的要求。起初,我也就只作为一名执行者来要求自己。但一年的实践让我认识到,师德的力量是巨大的,有师德的人,是让别人最放心的人。  相似文献   

4.
师德修养是师德成长的本质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社会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二是教师自身把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前者被称为"师德规范",后者被称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的形成和提高,被称为"师德成长"。我国2008年又一次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笔者认为,师德规范只是师德成长的外在标准,师德成长本质上是教师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5.
今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经广泛征求意见后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继1997年以来我国首次对师德规范进行修订。《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6.
邓敏 《江西教育》2000,(3):15-15
一强化师德修养1 完善规范。我们一方面将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印发给每一位教师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逐条检查对照 ,找出差距 ,加强修养 ;另一方面 ,根据学校实际围绕《规范》先后制订了《教师十要求》《教育教学常规》、《教师忌语》、《爱生公约》等一系列规范教师行为的校规校纪。同时 ,在每学年开学前组织新教师“了解宜中 ,为宜中添光彩”的上岗学习班 ,听校史介绍 ,参观荣誉室 ,学习校规校纪 ,听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介绍 ,把师德教育作为上岗的第一课。2 加强考核。学校成立了由党支部、工会、团委、妇委会组…  相似文献   

7.
吴忠宝 《陕西教育》2009,(10):15-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四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特别是2008年的新《规范》与1997年的旧《规范》相比,更具时代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聚焦     
教育部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规范不是打补丁补漏洞;修改师德规范有点“欠思量”;新师德规范,道德逻辑的逻辑混乱。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在2008年9月1日联合颁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规范不是有强制性的法律,只是一个行业性的纪律,是倡导性的要求,但它具有自身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师德规范的真正落实,还需各方,特别是广大教师、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师德规范的演进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古代教师非专业化时期师德规范的萌芽阶段;近代教师开始专业化时期师德规范的初肇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结束师德规范的重建努力与扭曲化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师德规范的正式建设与具体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又呈现出师德规范建设的高潮。纵观我国师德规范演进的历程可以看到,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对师德有着一些共同的要求,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每一时期对师德的具体要求又有不同。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倡导,教师的师德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一、存在的问题1.师德规范要求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师实际制定明确具体的师德规范,是搞好师德建设工作的首要工作。长期以来,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师德要求一直比较简约。例如1991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简约的,只有6条238个字符。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由6条改为8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相似文献   

12.
师德是调节教师自我身心,规范其与学生、学校、家长、国家乃至社会等关系的行为准则。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师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更高的要求。2008年,教育部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依据,也对近年来社会公众关于师德问题的纷争给予了正面的回应。当前,要以落实《规范》为契机掀起师德建设的新高潮,努力开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9月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师德规范》)。这是《师德规范》自1997年调整以来的再次修订。尽管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师德规范》的修订工作,但真正"催  相似文献   

14.
周奇  陈旭 《教育探索》2002,(12):68-69
本阐述了公民道德与师德规范的相互关系,提出师德规范要体现公民道德规范的新要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新师德规范与旧师德规范相比,虽然内容由原来的八条改为了现在的六条,但内涵却更加丰富了,而且赋予了更多的职业性、发展性和人本性,突出了“爱”、“人”、“学”这三个与教师职业密不可分的特性,深切地抓拄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本质。整个《规范》可概括为“三爱”、“两人”和“一学”。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首。为适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新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始终坚持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提高师德素质为目标,以践行师德规范为着力点,以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保障,强化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并面向社会在网上公开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师德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悦 《天津教育》2009,(1):41-42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经颁布。《规范》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的颁布进一步凸显了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师德建设的内涵包含两方面的构成因素一是外在因素,即管理因素,二是内在因素,即自我建设因素。这里着重强调自我建设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于2008年9月颁布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析了现今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师德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而阐述了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首。为适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近年来,安徽省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始终坚持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提高师德素质为目标,以践行师德规范为着力点,以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保障,强化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并面向社会在网上公开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师德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田东良 《山东教育》2012,(17):14-15
2008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师德规范》),旨在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行为习惯。它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一把标尺,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师应该恪守的职业道德底线。《师德规范》虽然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但对于教育工作者能起到实实在在的内在约束力。教育工作者只要逾越这部《师德规范》,便是对教师职业的背叛,也是对教师人格的亵渎。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教师违反了《师德规范》,就是一个"师德"不合格的教师。那么,这个教师也就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