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编辑学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学科,在其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中,尚有不少“关系”问题需要研讨、理顺。编辑与读者的关系究竟如何,便是其中的问题之一。目前一些文章对编辑的地位和作用谈得较多,而对读者这一头有所忽视。这在实践上有碍于出版物质量的提高。笔者现就编读关系提出几点浅见。1 编辑是广大读者的“全权代表” 编辑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宣传进步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在我国现阶段编辑  相似文献   

2.
“为读者”是一切编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当前出版界的激烈竞争和重视经济效益的情势,读者意识应摆在何等地位,加强编辑的读者意识对出版工作有何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与夺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什么关系,等等,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编辑需要探索和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拟就出版社编辑的读者意识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引玉之见。一、高校出版社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要把以大学生为主的读者群视为心中的主体,竭诚地为他们服务当作编辑工作的基础。所谓读者意识,具体说来,包括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图书编辑的人际关系涉及面较广,与作者、读者间的关系是图书编辑在发挥社会功能中所产生的“服务型”的人际关系;与印刷、发行者的关系,则是图书编辑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工作型”的人际关系。无论是“服务型”的还是“工作型”的人际关系,编辑总是处于主导地位。或者说是作者、读者、印刷者、发行者的编导者、协调者、中介人。一、图书编辑的明及务型”人际关系谈到这种关系时,最常见的说法有:“编辑是为人作嫁衣的红娘”;“编辑的衣食父母是作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这三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也是明确的。即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前者为后者服务。另外的说法有:“编辑的‘上帝’是读者”;“编辑的衣食父母是读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以来,读者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和理论需求的变化,向党报理论宣传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90年代新的读者群,我们如何改进党报的理论宣传,如何做到可亲、可信、可读,对此我有以下六点思考。 (一) 提倡“立体性”宣传,减少“平面性”宣传何谓“平面性宣传”?何谓“立体性宣传”?这实际上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平面性宣传”是指三两位编辑,凑四五篇文章,敷衍成一个理论版,平铺直叙,平平淡淡,一般化地说教式的宣传;而“立体性宣传”是指调动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参与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参与理论宣传,上下齐心,八方努力,立体交叉,形成气势,生动活泼地把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开展起来,理论编辑则充当组织者和协调  相似文献   

5.
进行编辑学的研究,既要“总而言之”,又要“分而治之”(这里的“治”不是管理的意思,而是研究的意思)。所谓“总而言之”,就是对编辑工作进行宏观的、综合性的研究。其中涉及编辑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能、方针、任务、体制、队伍,编辑工作者的修养,编辑工作和后续工作(包括版式设计、封面装帧、校对、印制、版权、宣传、发行等)的关系,编辑和作者、读者的关系,等等。目的是通观编辑工作的全局,掌握编辑工作的共性,  相似文献   

6.
编辑的读者意识钟仲南编辑工作离不开作者与读者。但相比较而言,编辑与读者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不仅因为编辑工作要向读者负责,而且也由于编辑本身首先是一名读者。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一名编辑在客观上总是具有一种读者意识。简单地讲这也就是“接受意识”。邹韬奋...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以来,读者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和理论需求的变化,向党报理论宣传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90年代新的读者群,我们如何改进党报的理论宣传,如何做到可亲、可信、可读,对此我有以下六点思考。(一)提倡“立体性”宣传,减少“平面性”宣传何谓“平面性宣传”?何谓“立体性宣传”?这实际上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平面性宣传”是指三两位编辑,凑四五篇文章,敷衍成一个理论版,平铺直叙,平平淡淡,一般化地说教式的宣传;而“立体  相似文献   

8.
樊丽 《编辑之友》2003,(2):41-42
一、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一体制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图书编辑一直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定位在组稿和编辑加工上,一切围绕稿件转,至于装帧、用纸、成本、出版周期、发行量、货款回收情况、最终效益等,编辑几乎不予考虑。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编辑一心无二用,所以图书的差错很少,读者很少为错别字问题提意见。自从出版社走向市场以来,图书差错越来越多,已经成为行业问题,有些学生用书差错之多到了误人子弟的地步,这主要是因责任编辑“责任”太多,尤其是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经济效益上,花在传统意…  相似文献   

9.
在编辑的位子上坐了多年,经常听到通讯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编辑最不欢迎什么样的稿件?”我说,这个问题没有问到点子上,应该问“读者最不喜欢什么样的稿子”。因为,归根结底,稿子是写给读者看的,稿子必须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其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通讯员不要琢磨编辑的好恶,而应该面对读者,考虑我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事?读者对这些事有没有兴趣?编辑对通讯员稿件的取舍,在一定的程度上,其实是在替读者作选择,读者不喜欢的稿子,编辑是不想用的。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提出写稿的十条忌讳,供通讯员们参考。一忌作工作总结。有些通讯员在报道一个单位、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时,既写各方面的成绩,又总结经验教训,甚至加上今后的打算,把消息写成了工作总结。一般来说,这类稿件新闻性大多不强,很难写的生动活泼。何况这种文章的内容并不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如果想获得读者的青睐,从事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就必须秉承着高度的职业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新闻一手资料,新闻编辑就必须对新闻信息进行认真编辑,不断推陈出新,捉住读者的眼球,并确保新闻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完整性。但在现实工作中,新闻编辑却存在很多问题,造成新闻缺乏真实性,新闻编辑工作缺少新闻价值,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本文就新闻编辑的职能,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上头”多,“下头”少:在地方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存在报道地方党委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多,各种会议、文件精神和有关部门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报道多,而反映农业、农民、农村关心的问题和呼声的报道少,城市读者看不到“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况,农民读者又感到地方党报“三农”问题的宣传离自己远。要让“三农”问题贴近农民,编辑记者必须有“农民思维”。也就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方果树》编辑部“坚持以北方落叶果树科研、开发、服务为主体的办刊宗旨,准确定位”;“重视编辑工作,提高期刊质量”;“加大发行力度”;“密切与读者的关系,扩大读者群”;“开展广告经营,增加经济效益”;“稳定编辑队伍,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等问题的探讨与剖析,指明:上述6点是做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适应读者 1.确定读者对象和读物起点从书籍出发,适应读者,吸引读者,最终创造读者,并从读者中提纯或过滤出某种对出书有用的信息,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互动”,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出版物的根本目的所在。但是,创造读者的先题条件是了解读者、适应读者。作为编辑,应该研究读者的层次、心理和兴趣,这是研究自己的编辑工作如何适应读者的基础。书籍与读者既然是一种“互动”关系,那么,要想适应读者,首先就有一个根据出版社的性质和  相似文献   

14.
杂志编辑工作中要处理大量的人际关系,其中最直接影响编辑工作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杂志编辑要团结一批热心的有水平的作者,从他们那里获取第一流的稿件,以便赢得更多的读者,这已成为杂志成败悠关的问题。所以做好作者工作,处理好编者和作者的关系至为重要。编辑与作者既是工作关系,又是同志关系、师友关系。他们互相帮助,携手合作,辛勤劳动,是为了向读者奉献优秀的精神食粮,这正是一种亲密的同志关系。在知识上,他们又是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是新科学、新技术、新认识和新方法的主要载体,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对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有着积极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科技期刊编辑则是宣传,推动科技发展的“马前卒”是联系著(译)者与读者的“纽带”。因此,编辑工作是一项神圣而庄严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越过,性质就会起变化。一张报纸天天同读者见面,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有助于激励读者向上,明确前进方向;反之,就可能引起“刮风”,造成“起哄”,贻害党的事业。报上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编辑之手,掌握好“度”,是编辑的重要职  相似文献   

17.
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越过,性质就会起变化。一张报纸天天同读者见面,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有助于激励读者向上,明确前进方向;反之,就可能引起“刮风”,造成“起哄”,贻害党的事业。报上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编辑之手,掌握好“度”,是编辑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8.
熊妹 《东南传播》2010,(8):197-198
从读者与作者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来看,出版工作有两种模式,即"作者-编辑-读者"和"读者-编辑-作者"。这两种模式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各不相同,但不论哪种模式成为出版工作中的主导,编辑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的地位不会改变。编辑工作就是围绕作者、读者而开展的工作,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一方面,承认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否认编辑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特点,本文试从编辑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编辑劳动的独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记者构成了报纸编采工作的总体系统。一张报纸就是经过编辑、记者的紧张有序工作才得以同读者见面的。因此,认识和处理好编辑同记者之间的矛盾与统一关系,对于提高报纸质量、增进宣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一般角度上观察,编辑与记者的关系是统一的。这首先是因为他们共处于一个工作体系之内,承担着共同的任务和责任,有着共同的工作目标和服务对象,属于  相似文献   

20.
以前有厂长经理到市场推销产品,如今编辑记者上街卖报。3月21日,《新疆日报》周末版和《生活导报》的编辑记者以“宣传促销、扩大影响、沟通读者、树立形象”为宗旨,组织开展了一次小规模的周末版和生活导报“读者日”特别行动。这次活动构想是一些年轻编辑记者提出的,报社领导即表赞成,并很快沟通了有关部门,得到了党委办公室、车队、宣传科、共青团等方面的热情支持,落实了车辆、活动日期、增印报纸等事宜。其后,周末编辑室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是筹划稿件,立志在20日这一期周末版推出最优秀的内容和最漂亮的版面;另一方面是办理各种交通管理、城市管理方面的手续,布置宣传彩车,策划宣传提纲和活动路线,印制宣传传单,录制播放用的宣传录音。整个过程,体现了年轻人“想起就说,说了就干”的雷厉风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