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访韩国留学生李眩周和郑善珠,约好见面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地点在杭州上城区清波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也就是她们这次展览的举办地。先是见到了郑善珠,眼前的女子面容清秀,举止文雅,开口就是“你好,你好,我是郑善珠”。从小接触书法的郑善珠从大学就开始学习中国书法。  相似文献   

2.
洪星 《生态文化》2008,(3):56-56
洪贵明,1968年7月出生于苗家山寨,世袭十七世苗王.从小生活在风景秀美的田园山川之间的洪贵明,得天地之灵气,爱好广泛.尤其在绘画、书法方面颇有心得.  相似文献   

3.
我与云鹤先生熟识,缘于他的书法,多年前我就很欣赏和叹服他的书法。在我看来,作为业余爱好者,很难有人象他那样惨淡经营,那样纯粹且具学者化。说他的艺术纯粹,是因为在当代“碑风忽啸”的流行风气下,他向往古典、不浮躁与张扬个性的品质里又多了些自觉意识与精神关怀。说他是学者型书家也不为过,前些年书坛不是提倡书法家学者化的立论吗?无外乎,是因为在当今书家遍地的氛围下,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对书法技巧的演绎上,而忽视了书家作为一个文化人对书法审美的文化关怀。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文化》2013,(34):102-103
张智强,字若水,号西域大泽,原南疆军区政治部联络办主任,现任《中国日报·新疆舆情报告》总编辑。出生于垅上“书法之乡”甘肃静宁,从小善好书法。少年师从平凉师范书法讲师刘浚先生等名家;入伍后曾受“将军书画家”王振西、朱锦林等名家指导;在西安政治学院文秘系深造期间,选修古文字学,开始研习甲骨文书法,并在西安多位名家赐教下,坚持临碑两年有余。后侧重学习晋“二王”书法,兼习于右仁单贴,逐渐形成“雄浑灵动”“千骑卷云”“边塞飞雪”的个人风格,深受广大官兵的喜好,被誉为南疆部队书坛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5.
正商诗强的书法人生,远看没有"一树繁花"的张扬,走近了,方知深山有芝兰。他的书法,仿佛人在岁月深处集聚"洪荒之力",释放出阵阵墨香。商诗强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首届会员;临安市书协第一届、第二届主席,第三至第六届名誉主席。他的书房里,珍藏着一本《全国群众书法评比百幅优秀作品集》,里外都是软绵绵的黑白纸张,已被岁月抹上了  相似文献   

6.
黄曙光先生是一位能书善画且有较高 水平的青年画家,他不仅在本地区深得重望,在全国花鸟画界也颇负盛名。 他早年曾面聆刘文选、王守华、石谷风、葛介屏、陈启元、韩天衡、张岳健、许云瑞等名师亲授,90年代开始,他就脚踏实地地走着自己的路子,他最为正确的选择,是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在班上,主攻花乌,兼习山水、人物画,无所不画。此间他深得黄发榜、程宝泓、马其宽、闵学林……等名家的教诲。不但更加深入地把握了书法、绘画的技巧,同时他不但打下了书法、绘  相似文献   

7.
端木蕻良不仅文学创作成绩斐然,而且戏剧、书法、绘画创作也有骄人成就。他的戏剧创作题材丰富,主题突出,多角度演绎着对人生的热爱。在长达30多年的戏剧创作历程中,他创作了十几部独具特色的戏剧经典佳作。他的书法作品风格鲜明,笔力遒劲,结体俊秀,章法自然,行草兼备,书风潇洒,春意盎然,浸透着他对生活的情愫;他的绘画艺术维妙维肖,形神兼备,路为纸,地为册,行作笔,心当墨,充分表现了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礼赞。其戏剧、书法和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成就一样,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建平,男,字云石,1963年生,陕西富平人。渭南市书法协会会员,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院士。在工作之余,作诗画画,写字篆刻,但凡艺术的东西已渗透到他的生活情趣里,在韩城这块土地上把他的书画做的风声水起。"闲暇笔在手,何苦论高秋。持之以恒在,艺高自不忧。"梁建平对自己坚守书画之道的标准也定的很高。"刻薄书法挑剔画,心  相似文献   

9.
洪亮 《文化交流》2013,(5):47-49
顷读曹寿槐先生近作,有一股菊花般的气息扑面而来,似篱边秋色经重霜后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初读绚丽多姿,再读便宛然进入烂漫之境。曹寿槐已年届耄耋之年,是一位性格开朗、直爽,热爱生活的老书法家。一生痴迷书法,所临碑帖不下百种,可谓正、草、隶、行皆精,篆书虽少写,也别有韵致。其实他用功最勤的当是行书,自我风格最为明显。他对书法艺术的执著和进取心,是当今一般中青年书法家难以企及的。记得1998年他第五次出版书法作品专集时,我曾写过一篇书评,着重谈了他书法中用笔之精到和多变,来源于他长期浸淫于传统经典的临习,并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中国书法界,李仲元无疑是一位色彩丰富的人物。作为久负盛名的文博专家、考古学家、史学家,仲元先生长年对古代书画艺术、文物古器的考证、鉴定研究,史海钩沉与考据,形成了他精谨、严密的思辨能力和洞烛幽微的观察、发现能力。其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气格高雅的诗赋和颇具建树的文物研究成果,毫无逊色地跻身于全国知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之列。他的书法作品是他人格与修养、见解与学识、才气与品位、气魄与心胸的综合性艺术呈现,可谓气象正大、情辞并茂、壮美可观,真正进入了书法的最高境界——文化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