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兀立 《新闻三昧》2006,(3):17-17
新闻报道基本事实应交待清楚,否则读者看了会觉一头雾水。比如1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报头版报道“渝怀铁路正式通车”,并登了一幅喜气洋洋的彩照,但彩照旁的文字说明中,在写到这列火车从“重庆”开出,终点的“怀”是何处,却不作任何交待,以致读者对这条“渝怀铁路”缺乏一个完整的认识。后来看了当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才知此“怀”,即湖南的“怀化”。其实人民日报也是用的新华社发的照片与文字说明,关键是人民日报保留原来文字说明中的一句“这条铁路西起重庆,东到湖南怀化”,然后再述其他事实。这样交待,读者看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见编辑…  相似文献   

2.
文字说明是新闻照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一张新闻照片可以脱离文字说明而独立存在.因为新闻照片是通过画面形象报道新闻事件的一个片断,它所能反映的事实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必须要用文字说明来叙述与补充,新闻照片的说明应该在采访、拍摄工作过程中,在现场把新闻诸要素的全部素材收集齐全,然后再整理编写. 独立的图片新闻的说明,应该象一条短新闻.如一幅反映关心大男大女婚姻问题的女工彭珠风的照片说明:“被誉为‘月下老人’的彭珠风(右)正在看望经她介绍建立美满家庭的营业员金圣柯和女工杜桂英夫妇.彭珠风是上海飞跃电器厂青年工人,她利用业余时间为大龄未婚青年牵线搭桥,促使十三对青年结成良缘.二十五对建立恋爱关系.”这张照片向读者交待了彭珠风是何人,她为什么被誉为‘月下老人’,她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成组  相似文献   

3.
一篇受读者欢迎的新闻,首先应体现在文约意深这个方面上,尤其是采写消息,就要给人留下一种“一目了然,简洁明快”之感,因为读者关注它,主要是看信息,这就有别于通讯、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的报道形式。前者重在凸现新闻的主要事实,故而以信息吸引读者;后者重在塑造典型,用生  相似文献   

4.
米格 《新闻记者》2003,(11):40-40
真是天高皇帝远。江西省定南县因为《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如此拆房,为谁谋利》的批评稿件,竟将该县8月28日的《人民日报》全部扣压。诚如一位读者在给该报编辑部的信中写的那样:“像这样公然扣压中央党报的严重事件,在我们定南县自解放以来还是头一回,在全国恐怕也属罕见。这实在令人震惊和痛心!”(见9月2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已经表示“高度关注”此事。我相信,以该报在中国的崇高政治地位及巨大的影响力,如果这一事件没有更为复杂的背景,我们应该能够期待定南县委县政府很快就会“对读者做出满意的交待”。但我想进一步追问的是,假如…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最近连续在一版显著地位刊载批评性摄影报道,画面真实,构图自然,内容多为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如城市交通服务急待改进,农村粮食生产急需化肥等等,加上文字说明实话实说,交待清楚,虽不作任何评论:但批评的倾向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已跃然纸上。人民日报编辑对这些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6.
时间,乃新闻事实得以传播的首要因素。一篇稿件,如果时间模糊,或无时间之必要交待,就如同发臭的食物,谁看了,都会皱起眉头而不愿再看第二眼。 同样,用“最近”、“近日”和“不久前”打马虎眼的新闻作品,无论事实准确与否,读者无疑会把它看成“伪劣产品”或“冒牌产品”,聪明的读者,是不会以此上当的。所以,聪  相似文献   

7.
细节,对于新闻报道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重大报道还是一般报道,都必须交待清楚新闻事实的基本轮廓,使读者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体现出基本思想,这就是常说的“骨架”。没有骨架,一篇新闻作品就支撑不起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最近连续在一版显著地位刊载批评性摄影报道,画面真实,构图自然,内容多为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如城市交通服务急待改进,农村粮食生产急需化肥等等,加上文字说明实话实说,交待清楚,虽不作任何评论,但批评的倾向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已跃然纸上。人民日报编辑对  相似文献   

9.
《湖北日报》3月7日头版刊登的《带“铁交椅”开溜,不行!》一稿,是一篇好报道。这篇报道仅用420多字,就把沙市市委、市政府打破企业“铁交椅”的决心和行动交待得清清楚楚。标题引人入胜。主题是“带‘铁交椅’开溜,不行!”副题为“沙市市委市政府将已平调的亏损厂长段子林调回原厂就地免职”。这个标题不仅把新闻事实简要地告诉读者,使人受到震撼;同时起到了评论的作用,编采者由新闻事实引发出来的鲜明观点跃然纸上;使人过目不忘。时效性强,信息量大。这条消息是以电讯形式发的“昨日新闻”。及时选发此稿,可见编采者之匠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于8月20日三版右上角刊载了一条近四百字的短讯,报道一位沉睡长达十一年之久的“植物人”,在人民解放军空军石家庄医院脑外科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于七月二十一日苏醒获得了新生。许多读者认为这是一条很好的消息,可惜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5日一版右下角,刊登了一条不至300字的消息,题为《杭州岳王庙起火,牛皋殴被烧毁》,消息全用事实说话,同这些年来在报纸上一些动不动就从法律上随意乱扣罪名的报道比起来,堪称法制报道中的佳作。说它好,据我看,头一条就好在把正确的观点寓于客观、公正的事实之中。这条消息,除报道了起火时间、烧毁情况及损失金额之外,还报道了这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记者在报道存在的问题时,只是用事实说话,并没有用自己的主观看法说话。这就不同于其它一些法制报道,写稿人常是“帽子加例子”,先下定论,然后再找几个事例说明。还有一种写法是,通篇塞满吓人的罪名,可连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没有介绍清楚。记者的职责,主要是尽快地将新近发生的具有新  相似文献   

12.
在记者云集的采访活动中,照样能抓出“大鱼”来,但关键一点是看你怎么个抓法。大前年7月7日至11日,国家地质矿产部科技司与甘肃省科委在兰州联合召开“洒勒山及巴谢河流域滑坡科研成果鉴定会”,邀请了一些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我作为甘肃地质报的记者,也参加了会议。在这记者云集的科研成果鉴定会上,要抓出一条“大鱼”来,还真有点棘手呢。是报道鉴定会情况,向读者交待滑坡成因?是  相似文献   

13.
警钟要长鸣     
看了去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个欺世盗名的骗局——关于通讯〈“他没沾临漳半点光”〉严重失实的调查》一组报道,颇感震惊。象这样与事实截然相悖的报道,在近几年来的新闻失实事例中,确是不多见的。原河北临漳县委书记蔡成功,不但包庇儿子犯罪,而且自己也有许多违法乱纪行为,这样的人,竟被宣传成“自觉维护党性原则,坚决抵制不正之风”的正面典型。人民日报在处理这一失实报道时,采取了严肃认真的态度,表  相似文献   

14.
今年5至8月,在几家报刊上相继见到这样一幅新闻照片:一位女民警站在两位傈僳族妇女中间,比着手势在同她俩交谈。看了文字说明,才知道这位女民警就是今年6月荣获“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的武警云南总队怒江支队上帕边防派出所的干部李碧开。这张照片,看来是拍摄者经过导演摆布一番之后照的,又一稿多投。这且不说,值得一提的是同是这一张照片,至少用了四种内容截然不同的文字说明。请看:5月3日的云南法制报和5月29日的中国法制报刊登此照片时的说明是“她在向傈僳族群众了解户籍情况”,6月26日的中国妇女报的说明是“她在向傈僳族妇女了解计划生育情况”;《民族工作》杂志第八期的说明是“李碧开同志向傈僳族群众了解致富经验”。这里我们要问:到底让读者相信哪一个说明呢?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文字报道是这样,新闻照片也是这样。一张图片只能是一种新闻事实。而这幅新闻照片的拍摄者,为适应不同报刊的需要,竟胡编乱造,这是不能容许  相似文献   

15.
吕继红 《新闻记者》2005,(11):66-67
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客观报道的手法,上升为理论,即如胡乔木同志所说:“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①如今的媒体上,客观报道的形式似乎有所削弱,各种散文式、随笔式、故事式的报道手法当然可以运用,也都有读者要看。但就报纸总体而言,其客观地报道新闻的原则和方法,仍应该是主要的。如果一张报…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5日一版右下角,刊登了一条不到300字的消息,题为《杭州岳王庙起火·牛皋殿被烧毁》,消息全用事实说话,同这些年来在报纸上一些动不动就从法律上随意乱扣罪名的报道比起来,堪称法制报道中的佳作。说它好,据我看,头一条就好在把正确的观点寓于客观,公正的事实之中。这条消息,除报道了起火时间、烧毁情况及损失金额之外,还报道了这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管理中  相似文献   

17.
我愿向读者推荐广州《信息时报》一九八六年七月三十日头版头条新闻。《初探第三回合中秋月饼战》。这是一条解释性新闻,或称深度报道。它不仅仅是报道了新近发生的事实,而且挖掘了许多新闻背后的新闻,把中秋月饼战往事的回顾、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的预测揉合在一起写,突破了单纯事件的局限,给读者以更多的启发和知识。在新闻中,画出了商品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图,来龙去脉交待清楚,  相似文献   

18.
从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来说,写一条新闻总得有个“根据”或出处,表明报道的事实一有来源,二是新鲜的。否则,报道的事实缺乏“根据”或出处,既难突出新闻的“新”,甚而还会构不成“新闻”,同时又使读者感到新闻无来源,对它的可信性产生疑惑。因此,写作时应当努力交代出“新闻”产生的“根据”或出处,这便是新闻中的“由头”。可是,从报上常看到没有“新闻由头”的新闻。例如,今年2月3日《北京晚报》一版刊登新华社播发的一条新闻就有这个问题。先看新闻的开头:“北京市工业企业全面推行以‘两保一挂’为  相似文献   

19.
6月20日,人民日报《各地传真》版头条刊登了驻江苏记者的报道《从“独木桥”看“零竞争”》。这篇稿件从选题到成稿,颇费周折。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面对现实中的某一个特定事件或某一特定现象,尤其是这一事件或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震动,并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情绪的时候,我们是否能控制情绪,将情绪化为理性,坚持让事实说话呢?这是对记者的一种考验。 《从“独木桥”看“零竞争”》一文,作者在第一稿中想说明:在初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其实就是重点初中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把社会公认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部拿到社会上…  相似文献   

20.
每年3月,中国的“两会”都吸引了世人的目光。2003年的“两会”以其不同寻常的意义尤为世人瞩目,因为这是中共十六大后的第一次“两会”,又是一次换届的大会。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这次“两会”报道搞得有声有色,受到广泛好评。近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组长江绍高应本刊记者之约,就《人民日报》今年“两会”报道回答了本刊记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