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年代下半叶到40年代,中国的西北角,红色地区的首府──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政治文化中心。延安发出闪耀的光芒,照射到全中国。这里是全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全世界都注视着这颗明星的运行动向。 美国记者斯诺经过艰苦跋涉,抵达陕甘宁边区的保安,对中国红色的西北角作了报道,向西方传达了新的信息。斯诺会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毛泽东作了详谈。他描述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策,认为这里具有挽救贫穷饥饿大众和复兴古老中国的活力。 斯诺当时经过延安,那时延安还未成为红色的首府。他说延安…  相似文献   

2.
星星之火 何以燎原?──为纪念中国人民对外广播创建55周年而作李顺然,李松凌1941年12月3日,正当抗日战争烽火燃烧正烈之际,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日语节目开播了。这一天,标志着一项伟大、不朽的事业──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诞生了。这个当时每周只播出一次...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6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60周年,由杨兆麟、赵玉明修订再版的《人民大众的号角──延安(陕北)广播史话》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研究委员会、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编选的《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新编》两书,近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号角》一书,以史话的形式,生动、简明地介绍了中国人民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直至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上实况转播“开国大典”的战斗历程。并附有30多…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5,(Z1)
艾克恩评“延安文学”──北京书简(摘要)编者按:“老陕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艾克恩致函《延安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曹谷溪,对近年来的《延安文学》杂志给了热情的鼓励和恳切的批评。艾克恩同志拖着病体,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这封长信,情深意切,用心良...  相似文献   

5.
一张地下报纸──XNCR马识途1947年初,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强迫驻在重庆的以吴玉章老为首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撤退回延安,其机关报《新华日报》被查封,人员也全部被遣送回延安。四川人民一下子陷入黎明前的黑暗中。《新华日报》在当时蒋管...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报社首次组织的老新闻工作者赴革命圣地采风团去年9月中旬到达延安访问。这些“老记”均参加过解放战争,有的还参加过抗日战争,对革命圣地一──延安极为向往和崇敬。过去,他们长年忙于编辑和采访,有人还未曾到过延安。今天,古稀之年的“老记”亲睹延安新貌,心情十分激动。下面是我拍摄的“老记”采风剪影。解放军报“老记”访延安  相似文献   

7.
庞亮 《中国广播》2007,(1):31-33
2006年12月30日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66周年纪念日。近几年,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广电系统的许多同志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时都要抽时间到延安西北的王皮湾去瞻仰“中国人民广播诞生地”纪念碑,参观当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射机房的旧址——两孔石窑洞,从中感受延安广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发扬延安广播的革命传统,努力办好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毛泽东办刊思想初探王新民自1937年至1940年,在物质条件极端匾乏的情况下,延安陆续创办了《解放》周刊(后改为半月刊)、《八路军军政杂志)}、《共产党人》、《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等几十种期刊。延安时期,革命期刊之所以能在物...  相似文献   

9.
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发挥主导作用──纪念新华书店成立六十周年新华书店总店汪轶千新华书店成立于1937年4月24日。它的诞生地在革命圣地延安。1948年12月,毛主席在全国解放前夕,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再次为新华书店题写了店名。从此,新华书店就随着人民...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6,(2)
韬奋精神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记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宝鸡日报记者宁丽君卜元,王鹏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毛泽东1944年11月在延安举行追悼邹韬奋大会时的题词)这是一...  相似文献   

11.
光大传统再创辉煌──纪念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五十周年温济泽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50周年。这次大会制订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已经成为历史,大会提出的三大作风到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就是在延安整风特别是七大之后,根据三大...  相似文献   

12.
熏陶教诲长铭感──回忆在朱德身边当秘书陈友群 (九)总司令与群众在老根据地,在延安,党的领导人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很密切。解放后,情况变了,有一些人摆起官架子来,生活条件也向高处追求了。有些干部甚至在这方面栽跟头。从进城起,总司令就十分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光大传统再创辉煌──《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读后温济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50周年。这次大会制订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已经成为历史,但大会报告中提出的三大作风到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就是在延安整风特别是七大之后,根...  相似文献   

14.
略论毛泽东延安时期的报刊思想周昭宜,傅德本中国革命的延安时期为党和人民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和发展。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的无产阶级报刊思想也在这里得以成熟。本文拟对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新闻报刊思想及其形成过程作一番回顾...  相似文献   

15.
难在哪里?──用消息反映重大题材浅议周世康用消息报道重大题材,曾经不是个问题,新闻史上有不少这类名篇。如:《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8.16),《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1947.2.7),《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948.11。5),《...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7,(10)
延安时期新闻事业对中国新闻史的意义文/王春泉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大幕上,以“大历史眼光”观,延安时期新闻事业具有铸写历史的非凡意义,直接影响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模式。本文将1935年10月到1947年十余年的新闻辉煌勾勒出一个大要。1、一种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7.
1940年12月30日,夜色笼罩着神州大地.从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发出了一个响亮的、振奋人心的声音:“延安新华广捅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这声音向全中国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了。这声音冲破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把真理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5,(1)
新年伊始话党报──10家地(市)党报审读综述党靖《西安日报》、《宝鸡日报》、《咸阳报》、《渭南日报》、《汉中日报》、《铜川日报》、《延安日报》、《安康日报》、《商洛报》、《榆林报》元月8日至25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组织部分审读员,...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于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1940年12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开端。一年之后,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日语广播也开始播音,揭开了中国人民对外广播的新篇章。人民广播事业随着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而逐渐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20.
1938年11月,当时日军得到情报,说中共有一高级干部会议要在延安召开,但是他们的情报不准确,对会议时间的报告完全错误,所以直到11月20日才来延安轰炸。这是日军第一次轰炸延安。20、21日两天,多次轰炸,投弹159枚,由于20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城里熙熙攘攘人很多,中国军民152人炸伤炸死,炸毁房屋380间,抗大校舍被毁。当时延安城几乎被炸掉一半,毛泽东在凤凰山的住宅旁的山坡上也丢下了炸弹。1951年整修遗址时还从那里挖出一个一米多长未爆炸的炸弹,“真是天地保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