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公布《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对记者证的发放、使用、管理和记者站的设立、登记备案、业务范围等都作出相应规定。这两个管理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制定,旨在规范新闻记者证的发放、使用及管理,保障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维护新闻记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我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证件名称为“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其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仿制新闻记者证,不得制作、发放…  相似文献   

2.
我国去年8月颁行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新闻记者从事采访活动,必须持有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颁发的新闻记者证。  相似文献   

3.
《新闻实践》2008,(12):42-42
11月7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采编人员合法的采访活动,不得对业经核实的合法新闻机构及新闻记者封锁消息、隐瞒事实。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2009,(3):52-52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下发通知,决定从2009年2月25日起统一换发全国新闻机构的记者证。通知称,为保障新闻采访活动的正常开展,维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对新闻记者和新闻证件的管理,做好监督和服务工作,按照新闻记者证每五年换发一次的规定,决定从2009年2月25日起统一换发全国新闻机构的记者证。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法治社会.依法办事是所有社会组织和个人处世的底线.新闻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我国的新闻法还未颁布.新闻权利和义务尚未得到法律明确的规定.因此.新闻活动所应遵循的,是与之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如《宪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等。与此同时.新闻记者还必须关注我国的立法进程,以使自己的新闻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6.
"有偿新闻"是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在新闻界出现的腐败现象。"有偿新闻"并不是新闻单位与受众之间的正当交易行为,而是以发布或不发布"新闻"为条件向"新闻"中涉及的对象获取非法利益。鉴于"有偿新闻"破坏新闻业的信誉,有关管理部门屡加禁止。《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都有新闻采编人员不得利用采编报道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向采访对象或利害关系人索取财物和其他利益,或者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复等规定。  相似文献   

7.
魏永征 《青年记者》2012,(13):12-14
记者①的权利,在我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甚至官方也没有统一说法.例如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称:"新闻机构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把这些权利定为新闻机构法人权利;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 ~ 2010)》则把这些权利肯定为记者的权利:"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只涉及记者的采访权利,其他权利则暂付阙如.这些差别,反映了我国新闻体制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东南传播》2013,(6):139-141
<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新闻单位重申了3点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强新闻采编人员及证件管理。为采编人员申领新闻记者证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条件;要加强人员日常培训;严禁持新闻单位制作的工作证等证件从事采访活动,严禁为非采编人员、兼职人员申办新闻记者证。二是进一步加强报刊记者站和网站管理。严禁聘用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担任记者站或网站负责人,严禁记者站自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泛传播者"时代,首先有必要对新闻记者的身份进行界定,本文说的新闻记者,是指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专职的人员。更具体地说,根据新闻出版总署重新修订,并于2009年10月15日起正式施行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总则第四条的规定:"新闻记者,是指新闻机构编制内或者经正式聘用,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并持有新  相似文献   

10.
公示     
《新闻世界》2020,(1):45-45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2019年全国统一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国新出发(2019)39号)、《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新闻世界现将申领2019版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如下:叶水茂、刘冰石、姚少宝、周蕾。监督电话:0551-65179805。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核发情况自查工作并重申有关规定的紧急通知》、《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2009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关于期刊申领新闻记者证》等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9年8月24日公布、10月15日起施行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对新闻记者作出了如下定义:“是指新闻机构编制内或者经正式聘用,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并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  相似文献   

13.
《视听界》2009,(6):5-5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核发情况自查工作并重申有关规定的紧急通知》(《2009》299号)、《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2009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关于期刊申领新闻记者证的有关通知》、《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单位申领新闻记者证的通知》要求,《视听界》杂志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拟首批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相似文献   

14.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16,(16):77-78
4月底,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新闻发布工作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政府要积极主动发布政府信息,主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为新闻采访提供便利和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地方政府规章规定了依法追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信息发布行政责任的具体情形,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无故拒绝、阻挠记者合法采访,引起不良社会影响和后果”,情节严重的可以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这样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把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具体化,它有利于保障新闻记者报道权,有利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15日,新闻出版总署修订后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正式施行.五年磨一剑,相较2005年1月颁布施行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这次修订认真分析了近年来新闻记者证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切实履行总署监管职责、维护群众利益、保护记者权益的角度,对规章相关条款进行了完善,其中的一些修改细节在促进新闻法规建设方面颇具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3,(18):4
针对少数新闻单位转让出版权、搞有偿新闻,个别记者在基层以负面报道要挟进行敲诈勒索等情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管理司日前对《购物导报》《网络导报》《中国特产报》等3家报纸做出了吊销出版许可和停业整顿的处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闻记者证为境内记者采访唯一合法证件,严禁持新闻单位制作的工  相似文献   

17.
动态资讯     
《新闻界》2005,(1)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3月1日开始实施日前出台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3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近日完成换发工作的新闻记者证。新闻出版总署这次换发的记者证共有两种,深蓝色为全国新闻机构记者使用,红色为新华通讯社记者专用。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统一编号并核发。新闻记者证上,分别加盖新闻出版总署印章、新闻记者证核发专用章、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专用章和本新闻机构钢印方为有效。新闻记者证实行年度审核制度,未经年检的新闻记者证一律注销。新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今后,新闻记者证将每五年统一换发一次。我国…  相似文献   

18.
暗访又称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知晓的情况下,运用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等方式而获取新闻事实的行为。暗访能获得公开采访不易得到的素材,收到更好的采访效果,但这绝不意味着记者可以为所欲为。《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规定,“记者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正当要求。”在暗访过程中,记者只能以旁观者、记录  相似文献   

19.
公示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核发情况自查工作并重申有关规定的紧急通知》(《2009》299号)、《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2009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关于期刊申  相似文献   

20.
视野     
《新闻实践》2011,(8):78-79
新闻出版总署:不允许建立记者“黑名单” 据6月27日新华网消息,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重申:依照我国的法律和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媒体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我国政府从来不允许新闻当事部门、机构建立所谓的记者“黑名单”。该负责人同时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