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才兴 《传媒观察》2007,(11):41-42
在新闻传媒多元化、传播技术现代化的今天,各级党报的主流传媒地位正遭遇最严峻的挑战。党报的市场边缘化危机正向我们逼近,这绝非危言耸听,作为一个党报报人,我们应站在党的事业、社会责任的高度,清醒地认识目前党报面临的边缘化危机,并从理论  相似文献   

2.
张春林 《新闻界》2005,(2):33-34
有人把2005年定义为“传媒产业体制改革的攻坚年”,虽然党报由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诸多原因还无法完整意义上进人产业化的轨道,但是传媒产业化的大背景必然对党报的发展带来影响。在前些年传媒市场化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受众流失成为制约党报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传媒产业改革的推进,传媒的市场化程度必定越来越高,党报如何确保自身的受众份额十分关键。因此,我们认为党报要雄风再振,必须调整自身的受众策略,在如何最大限度地争取受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李启瑞 《新闻前哨》2007,(12):14-15
传媒人谈责任,更多地强调我们的社会责任,或者说,社会责任是传媒人对新闻的本质追求。我们谈党报的公信力,这是一种忧患意识。执政党的党报,必然有一种本质上的公信力。如果执政党的党报失去了公信力,那么,执政党的执政质量和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刘川 《传媒观察》2006,(12):45-47
从全球视野审视,报纸在当前传媒竞争的激烈态势中已处在相对劣势,而我国报业巨阵中的党报,面临的竞争和发展压力更是与日俱增。如何增强党报的竞争力,是每位党报工作者时刻深思并寻求解答的课题。党报的使命和市场的实践昭示我们,强化党报的受众意识无疑是党报应对激烈无情的市  相似文献   

5.
探讨党报的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党报发展必须科学定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搞清楚我是谁。“我是谁?”有的叫报社,有的叫报业集团,有的叫传媒集团,不管叫什么.我们是搞媒体的,是党报传媒集团.主要还是搞报纸。所以我们是这么提的,就是集中精力抓报业,风吹雨打不动摇。为什么这样坚持、这样定位呢?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党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新闻传媒。客观地说,在现实条件下,尽管媒体竞争激烈、新媒体纷起,但党报仍然是新闻传媒的“领头羊”和“排头兵”。说党报已经被边缘化了,这并不合乎客观事实,或者并没有完整地反映关于党报的全部现实状况。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犹在。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党报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处境比较艰难,危机感有所加剧,来自市场、受众和媒介竞争的压力与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同样是不争的事实。党报毫无疑问应当继续发挥引领新闻传媒和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传媒业发展日新月异。都市类报纸走向成熟繁荣、互联网站势不可挡、电子传媒如雨后春笋、国外传媒大鳄的资本不断向国内传媒市场渗透……这些对我们第三级党报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冲击。尽管有少数地方党报改革发展的步伐稳健,守地如磐,但就大部分而言,第三级党报的“边缘化”、“四面楚歌”和“维持运转”的局面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李长春同志曾经指出:“贴近群众,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群众的主体地位。”群众是历史活动中的实践主体,也是新闻工作服务的对象主体。“三贴近”,关键在于贴近群众。贴近群众是对所有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的共同要求。在这一方面,党报和党报丁作者应当比其他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做得更好。本文主要谈党报发展中的贴近群众问题。  相似文献   

9.
骆正林 《新闻知识》2007,(10):38-39
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功能,但是,党报所扮演的双重角色往往使这一功能难以发挥。党报作为一种现代传媒,它必须要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将公共信息及时报道给受众,并允许公众通过党报监督党和政府的工作。而在另一方面,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  相似文献   

10.
在上篇专栏文章中,笔者从党报主体读者群的角度,提出党报在新闻性这个共性之外,应该着重打造思想性、指导性、高端性。非唯如此。从党报在传媒方阵中所处的方位来看,党报记者也应该朝这个方向着力。  相似文献   

11.
传媒改革,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在同步推进。过去。一些非常重要却又似乎无从下手的难题,在传媒人执的研究、探索中。已经开始化解。比如党报的改革、发展。比如报业集团资源整合,比如学习西方传媒先进的理念与操作,比如对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把握,还有对新闻传媒”封建”现象的社会学透视。本期傅绍万、展江、王金龙、辜晓进、彭兰的章。应该说都是站在所探讨问题的研究前沿的。  相似文献   

12.
齐桂超 《青年记者》2007,(17):56-56
当今的新闻传媒必须在相当程度上按市场的要求运作,不按市场的要求运作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在走进市场方面,党报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的某些固有优势已经失去,但党报依然存在三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刘永国 《新闻前哨》2005,(11):63-64
开展积极的、健康的舆论监督,是传媒特别是党报的重要职责和必不可少的功能。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舆论监督、运用与操持舆论监督,更好地为团结、稳定、发展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虽然传媒发展速度惊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没有哪一种媒介能撼动党报引领思想高端和舆论高端所具有的舆论头羊地位。如何继续保持党报这一优势并创造更多优势,从而不断提高党报舆论引导水平、增强传播效果?我们以为,创新编辑部运作模式,提高党报执行力是重要之举。湖北日报从2006年元旦起全新改版,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运作模式——主编制应运而生。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5.
徐梅 《新闻窗》2005,(2):40-41
当今,市场经济风起云涌,各种新闻传媒竞争激烈,然而党报的发行量却陷入了不断下降的窘境,为扭转颓势,我们有必要对过往的新闻实践进行一些反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丁柏铨 《今传媒》2007,(7):12-13
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党报是十分重要的新闻传媒.客观地说,在现实条件下,尽管媒体竞争激烈、新媒体纷起,但党报仍然是新闻传媒的"领头羊"和"排头兵".说党报已经被边缘化了,这并不合乎客观事实,或者并没有完整地反映关于党报的全部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7.
党报所置身的传媒格局 在这些年中,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业在竞合之中,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传媒集团,以省级党报为主体形成的报业集团,由于其发行网络、政治地位、信息资源等优势,成为了对地市党报冲击最大的对手,省会所在地党报又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 越来越多的同行认识到,党报该不该做社会新闻已不是一个问题, 而党报如何经营好社会新闻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党报如何做大做强社会新闻,笔者认为应该在创新思维指导下,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8,(11):6-6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9月16日,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与南非米拉德(MIH)传媒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新安传媒有限公司”在合肥正式挂牌。这是目前国内首家经国家批准的党报集团中外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如何提高地市党报影响力这一课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影响力决定经济力,影响力决定生存力,影响力决定发展力。地市党报受地域性的制约,其影响力受到挤压,发展堪忧。本文深入分析了地市党报提高影响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地市党报如何通过提高影响力实现由传统纸媒向地域性新型主流传媒转型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