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时间是客观时间的仿真, 受制于媒体自身的特性; 同时又是主观时间的体现, 记录人的心路历程。赛伯时间(cybertime) 是媒体时间演变的结果。科幻作家早就预言了它的出现,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则为它奠定了现实基础。基于数码媒体的赛伯时间为创作新型的艺术作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基点。赛伯时间艺术正是以此为背景而问世的, 它揭示了时间关系的多重性, 说明时间并非以同样的速度逝去、时间依人的活动而变化、人类的交流与时间密切相关、不同时间似乎可以相互叠加  相似文献   

2.
李婷婷  沙莎 《采.写.编》2021,(12):105-106
当下媒体环境受到时空制约的属性越来越弱化,数字媒体的发展促使受众在物理环境和虚拟现实中突破了固有空间的限制.以受众的个人生活时间、媒体活动消费时间,以及两个空间的媒体节目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实时收看电视外,其他所有媒体活动都显示了居家空间和移动空间之间数量的相关性.媒体使用形态受到时空和生活时间段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网络视频媒体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57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AC尼尔森的调查研究发现,尽管电视依然是目标人群接触度最高的媒体,但网络视频媒体的用户平均每周访问网络视频媒体的时间比他们看电视的时间多出6.4小时。  相似文献   

4.
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之争热烈而持久。时间和空间是人类存在和获得知识的先天维度,人类从时间中获得生命意识,在空间中获得生命意义。电子媒体的空间性交得模糊,时间变得无序而破碎,它在人类超越感性的意义世界结构层面上无法完全替代纸质媒体。  相似文献   

5.
社交媒体是一个复杂的媒介系统,其中社交机器人、媒体、公众等传播主体混合交融形成了最终的社交媒体议程。本研究基于新冠疫情早期Twitter数据,综合运用图形观察、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社交机器人、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和时间滞后。研究发现社交机器人和媒体都对公众议程产生正向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贡献度逐渐上升,而社交机器人的贡献度则呈现波动和整体下降趋势。其次,社交机器人引起公众响应的最佳时间滞后为1小时,影响持续时间是9小时;媒体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设置公众议程,最佳时间滞后为12小时,影响持续时间也更长,为24小时。最后,针对不同性质次级议题分析发现,社交机器人主要是在“具体的议题”引起其他议程响应,最佳时间滞后和影响持续时间均较短,而媒体主要是在“抽象的议题”产生议程设置,最佳时间滞后和影响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兴媒体的理性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认识新兴媒体的正面作用及负面影响 新兴媒体发展10多年来,为新闻传播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天地,极大地推动了传播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新兴媒体的发展时间还不长,人们对新兴媒体的认识和运用还不完善,因此,新兴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对社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电视媒体的稀缺性首先表现为相对于广告主不断上升的需求,电视媒体固有时间的稀缺,电视的广告时间是有限制的,是相对不足的;其次便是在有限的电视媒体广告时间中,可以更加有效地传递广告信息,使广告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广告时间就更加少了,即对广告主来说,有  相似文献   

8.
在公民之声日俱影响力的社交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受到多元意见掣肘,难以在一对多的意见市场上弥合舆论沟。本研究从反向议程设置理论视角出发,以“唐山打人案”为研究案例,通过stata软件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建模,并设置时间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发现,公众议程是媒体议程的格兰杰原因,而媒体议程却不是公众议程的格兰杰原因。技术赋权之下的公民声音颠覆了过去由传统主流媒体主导的议程设置机制和舆论走向,上一个时间节点的社会舆论往往会成为下一个时间节点的社会议程。在议程传导模式倒置与舆论场分化中凸显融合社会议题与弥合舆论沟的现实需求,主流媒体作为整合与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主体,担负起寻找达成社会合意新渠道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陈国权 《传媒》2015,(11):24-26
一段时间以来,媒体融合谈论得比较多,但是媒体融合究竟是什么东西,媒体融合到底是怎么融合的,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在笔者看来,媒体融合仅仅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众多路径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型主流媒体才是当前传媒转型的最终诉求,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0.
谢添 《东南传播》2016,(7):110-112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不同的人格特质对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影响,调查对象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和博士),样本数量是160。本研究中的社交媒体包括但不仅限于QQ、人人、微信、微博、知乎、各类论坛、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研究发现,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特质明显的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中发表评论的字数更多;外向性特质明显的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花的时间更长;使用微信更频繁的人比使用QQ更频繁的人年长;在使用时间上,社交对象是恋人的人将比社交对象是朋友的人花费更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  相似文献   

11.
曾雄 《新闻天地》2003,(6):30-31
电视媒体的资源就是时间,它每天都在消耗这一资源。如果不对时间进行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就是对频道资源的闲置甚至是浪费。电视媒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固定资产贬值快,而积累的却是无形资产——品牌。从经营频道的角度来说,在同等的资本规模下,媒体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时间资源,决定了其积累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载体,处于复媒体环境中的用户开始自主进行社交媒体的分配性使用,这一使用行为被称作“平台摇摆”。既往有关研究多集中于摇摆需求动机分析,而鲜有对其背后“时间性”问题的深入探索。现以“时间”为切入点,采取深度访谈法探究青年群体在“平台摇摆”过程中的时间感知情况,以此来剖析复媒体环境中青年群体的时间感知特征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影响。研究发现,“平台摇摆”刻画出青年专属的个人时刻表,形成“个性时钟”这一全新的时间感知特征。由于技术可供性差异,“媒介时间”的建构开始经历由“共性”向“个性”的变迁。多样化的“个性时钟”虽然某种程度上将青年从传统媒介时间的操纵下解放出来,但也导致注意力涣散等问题的发生,持续的“分心”将个体围困于平台所建构出的时间围城之中。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16,(4):35
由于盘点主持人能力、精力所限,不能尽览国内媒体的优秀新闻作品,欢迎媒体同仁推荐本媒体或在其他媒体看到的优秀新闻作品,体裁、发表媒体不限。请写明所推荐作品的作者、发表媒体和发表时间,并注明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博、微信、秘密等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我们发现社交媒体在大举入侵我们的时间。本文着力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为什么社交媒体对我们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笔者认为,人们对于信息价值的过度渴望、对时间的过高期望和对效率的极度渴求,以及巨大的社会关系成本和离线威胁,是社交媒体依赖的重要原因。另外,文章从社交媒体的轻逻辑、伪娱乐化和狂欢化特征出发,对社交媒体依赖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并认为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可能是摆脱社交媒体依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舆论场上,媒体间议程设置力量的此消彼长影响着国际话语权的归属,社交媒体的普及进一步复杂化了议程设置动态。本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相关议题为例,收集了中国媒体、“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媒体和非合作国媒体三方于2013-2023年在Twitter上发布的推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从方向、强度与时滞三个层次全面比较三方媒体议程设置之间的异同。研究发现,在方向上,三类媒体之间具有均等的议程设置效能,均掌握议程设置权力;在强度与时滞上,中国媒体比两类外国媒体有更高强度的议程设置能力和更持久的议程设置时间;这一结果体现了社交媒体时代议程博弈的复杂新动态,本研究从媒介环境、议程驯化与议题所有权角度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中国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议程设置中可通过融汇权力、涵养内力和保持定力的“三力”提升策略来强化媒体议程设置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从媒体的诞生到现在,已形成了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五大媒体。纵观出版业的发展,依然停留在最古老的第一媒体上,这已跟不上用户习惯的发展了。我们不难发现,现在青少年看报、看书、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时间是泡在网络上。于是,出版业的变革都寄托于数字出版。数字出版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但很多  相似文献   

17.
金强 《现代出版》2011,(5):41-44
选择恰当的媒体,投入合适的成本,在合适的时间、地点针对特定的人群投放适量的图书广告,需要分析比较各种媒体的特点,探讨制约图书广告宣传媒体选择的因素以及图书广告宣传的媒体选择策略,从而正确地选择媒体进行图书广告宣传。  相似文献   

18.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需要依靠基层电视媒体的信息,这些信息反过来也可以帮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暂时的放松。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和不断发展,互联网得到了很快速发展。在融媒体时代,面对新的数字媒体的进步和发展,基层媒体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挑战,所以需要通过不断地结合新媒体,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才可以逐渐适应用户的日常需求。本文从融媒体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在融媒体环境下发展基层媒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手机网民用户规模不断增加,短视频因时间短、轻量化、迎合了用户时间碎片化需求而异军突起迅速"霸屏",成为受众倍加喜爱的新闻终极表达.而且,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短视频这场风还将越刮越猛.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格局、媒体运作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新闻记者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只有不断转型升级、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融媒体尖兵、全媒体人才,才能更好地在融媒体时代履行新时代赋予新闻传播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尹玲  吴彦龙 《新闻传播》2009,(7):103-103
伴随性是广播媒体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近几年崛起的交通广播“为移动人群办有用的广播”的口号,进一步突出互动参与优势。那么如何来认识交通广播的这种发展空间?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的脉动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缓慢走向快速。城市空间的扩大,上班族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增加.新技术新经济的发展都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网络、音像、外出休闲活动都大大挤压了晚上的时间。因此,媒体对白天、对“路上”时间的争夺逐渐变的白热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