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封金 《新闻前哨》2002,(12):41-41
时事编辑的新闻眼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时事版的风格、读者群的定位。不同的新闻眼光,就会选择不同的新闻稿件,产生不同的效果。一位优秀的时事编辑在发现新闻上,总有其独到的眼光,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普通事实”中,去发现有重要意义的新闻事实。新华社每天的电讯稿有一百多条,如何在这一百多条中选择稿件,是对我们时事编辑新闻眼光的一种考验。时事编辑如何才能“慧眼识珠”?一、要在常见的新闻中捕捉鲜活新闻。2002年4月29日电讯稿中,有一条稿件,引题是《国务院总理朱基签署第303号国务院令》,主题是《公布了〈国…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媒体进人了一个共享新闻资源的时代,对于同城的几家报纸而言,在时事新闻资源方面谁都没有特别的“先天”优势。那么,时事编辑如何在信息的取舍上体现自己的特色?在确保不漏掉“大鱼”的同时,又能精制出一两道让读者回味的“特色菜”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夏杰 《新闻记者》2001,(11):69-70
说起晚报时事编辑的“服务意识” ,也许有人会不屑一顾 ,认为是小题大作 :编辑只要做到“报道及时、内容全面、不出差错”就可以了 ,何来“服务意识”一说?其实不然。当今信息时代 ,读者的阅报品位在不断提高 ,希望通过“尺幅之地”来知晓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 ,对办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不及时调整思路、改变方法 ,一味以简单枯燥的“套路”来应付 ,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何谓时事编辑的“服务意识”?以笔者浅见 ,即编辑深入研究读者所思所想、了解受众所需所求 ,在不违反政策的原则、不违背新闻纪律的前提下 ,编辑时首先确立“同读者…  相似文献   

4.
陈边 《新闻前哨》2006,(8):92-93
做好党报时事报道的难点之一,在于稿件供应渠道的一致性和新闻资源的通用性。按照编辑工作“烹调”说,时事编辑乃是在同一个缸里撮米,在同一块地里菜,所拥有的原材料基本一样,至于端上桌的“饭菜”是“色香味”俱全,还是“色香味”全无,全看时事编辑的创新能力高低。  相似文献   

5.
王粤海 《新闻世界》2008,(12):46-47
跨入21世纪后,中国的新闻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类媒体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新闻目益同质化的时代,如何使自己的版面、频道、网站等牢牢地吸引受众的眼球?具体到报纸的时事版,这个问题可以提得更加具体,那就是:面对同样的新闻来源(电讯),如何以编辑的二次加工.使得自己的版面与众不同,更具魅力?回答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并不难,关键是提高时事报道的编辑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门打开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时事新闻愈来愈受到新闻媒体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可以说,时事新闻的春天来了。随着时事新闻在报纸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时事编辑在这块“园地”上也是大有作为的。 (一) 人们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是由时事新闻自身的地位决定的。 何谓时事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国内外重大事实的报道。既然是国内外重大事实的报道,其在报纸中的地位就显而易见了。 第一,时事新闻是媒体新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日报还是晚报,电视还是广播,都要刊播相当数量的时事新闻。省市级以上报纸,时事报道更…  相似文献   

7.
李涛 《新闻世界》2012,(6):44-46
国际时事新闻已经成为地方党报各版中阅读率最高的版面,如何利用有限的版面资源,大胆创新,是每个国际时事版编辑都在思考的课题。国际时事版要“做活”,需要编辑人员具有很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8.
速度:对突发事件的反应 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国内的突发事件几乎每天都有发牛;放眼世界,世界各地也时时刻刻都不得平静。那么,在这众多的突发事件中,哪些才是读者最关心、想第一时间详细了解的呢?作为一名时事编辑,每天而对数百条通讯社稿件,又如何能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有价值的突发新闻呢?  相似文献   

9.
王大任 《新闻窗》2008,(1):52-53
时事编辑是报纸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新华电讯稿为主要来源,从事国内国际时事报道工作的编辑。面对浩如烟海的新闻稿源,时事编辑如何从中取舍稿件,如何呈现在读者面前,既不遗漏重要的内容又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是对时事编辑素质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地市党报的时事编辑,把好时事新闻报道的政治关和业务关并非易事,只有高素质的时事编辑才能胜任这一复杂的脑力劳动。时事编辑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素质之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时事编辑需要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培养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和形成每日时事的编辑思想,才能当好新华社稿件的最终“把关人”,在编排稿件时做到胸怀全局,高瞻远瞩地宣传和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素质之二:要有严谨耐心的作风时事编辑…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地市党报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和增强,然而,地市党报的时事报道由于仍在走“照搬照套”的老路、版面不能保证等多种因素,其影响力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有读者直接问我们:中央、省级党报时事版面多,信息全、办的又好,可就是要好几天才能看到。而你们地市级党报离我们最近、当天就能看到报纸,可时事报道为什么缺乏影响力?这也是我们地市级党报时事编辑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因受条件限制,地市报的时事版都是的是新华社有什么稿就发什么稿,毫无其它选择余地。近年来,随着地市报竞争的日趋激烈,同一城市就有多张报纸与读者见面,时事报道内容的大同小异,互相雷同的缺点就凸显出来了,与当地生灵活现的地方新闻相比显得“干巴巴”,令编辑无奈,读者无趣。 如何让时事报道告别“干巴巴”?只要下决心多渠道挖掘丰富的新闻资源,通过策划让时事报道离百姓更近,使时事报道从读者最感兴趣入手,时事版的内容就会生灵活现,丰富多采,就能够会成  相似文献   

13.
“大记者”、“小编辑”。长期以来,这种重视采访、轻视后期制作的观念占据着电视新闻从业者的头脑。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杂志类节日的兴起,后期编辑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编辑把记者从前方“采购”回来的原料,经过后期的“煎、炸、烹、煮”,端给观众的才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新闻大餐。那么,编辑到底该如何“烹饪”,都有哪些“烹饪”技巧呢?  相似文献   

14.
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黑龙江日报》编辑中心时事编辑室设计的2003年2月24日“国际新闻”版(见右下图)获得了国际新闻版面类的一等奖。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能够获得这一奖是与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密不可分的,也是我们时事编辑们对版面设计长期研究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5.
时事编辑要想干出一番成绩来,必须消除“时事编辑工作无学问”的错误认识,解决好长期夜班工作所带来的孤独感和闭塞感问题,发扬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作为在报纸上占有重要地位和较大比重的时事新闻,自然应当承担起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任,赋予新闻信息更为明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涉及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法律、法规的权威信息,多从新华社发稿,而体现权威性的政策宣传一直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职责。时事编辑对这些电稿如何精心处理,如何做好编辑的二次加工,使时事版面更具吸引力,更具可读性,是必须面对的挑战。在时事新闻编辑工作中,加强理论素养,强化创新思维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7.
时事新闻报道是读者了解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读者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一个极好的平台。随着人们的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兴趣的提升,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参与度的趋密,读者对时事新闻的关切和要求已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时事编辑,如何在处理国际国内时事新闻事件时,能准确地把读者真正想要知道,想要了解的内容编辑到版面上?笔者以为,编辑除了要有很强的党性原则,有很强新闻敏感性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提前介入、把握主导的新闻策划意识和策划技巧。  相似文献   

18.
(一)英特网以其传播信息速度快、覆盖面广、容量大的特点,打破了以往大众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缩短了时空的差距,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传统媒体的发展和英特网的崛起,使新闻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报纸怎样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时事编辑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二)虽然英特网大大增强了人们对信息的自主选择,但是,网络新闻铺天盖地,特别是国际新闻,因各国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迥异,新闻观点的不同,问题就显得错综复杂,内容无奇不有,各种新闻的是非曲…  相似文献   

19.
时事版是地方党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最新信息,是时事版的主要职能。本文就如何编好新时期下党报时事版及成为一名称职的时事版编辑需要具备的素质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党报时事版面编辑,我们经常思考如何让时事版面出新,使之更加贴近读者,工作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经验:突出新闻性,把握贴近性。让新闻短下来,新闻信息多起来 每天时事新闻层出不穷,党和国家需要通过时政新闻宣传方针政策,人民群众也希望通过时政新闻了解政治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