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市党报一版上数量较大的会议报道(包括领导人活动报道和工作报道)是让办报人最费心思,又是读者议论最多的问题。有人认为地市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要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减少会议报道。显然,这种是不全面的。会议报道是党报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一版的“重头戏”。搞好会议报道根本的出路在于真正全面理解和遵循会议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找准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群众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党委机关报,会议新闻既是党报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也是党报重要版面的“主食”。然而,党报上篇幅较多的会议新闻同时也是让办报人最费心思、让读者议论最多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感到党报的会议新闻过多、过长,写法公式化,语言干瘪,空话套话多。广大干部群众是否喜欢阅读党报,不但关系着党报办报方针、宗旨的落实,更关系着党报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将改进会议报道与落实“三贴近”相结合 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会使党报体现权威性及读者产生可亲感、可近感和可信感,也才有可能腾出一些版面,让“鲜活”的新闻进入一版“黄金地段”,办出一张联系群众的权威党报。  相似文献   

4.
会议报道是党报肩负的一项重任,也是党报的重要特征之一。搞活搞好会议报道,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借以正确引导舆论,作用巨大。但会议报道如过多过滥,或在报道方式上了无新意,乏善可陈,报纸就会出现“千会一面,百会一腔”的局面,那么就会文章让人读不下去,会议精神就不能很好地贯彻,遑论提高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因此,研究改进会议报道,使其可读耐看,事关党报地位,不可掉以轻心。(一)提高会议报道的可读性,让读者喜闻乐见,决非一日之功。它要求编采人员既要熟谙驾驭文字的技巧,又要练就敏锐的新闻洞察力。但首要一点,就是要正确理解会议与会议新闻的关  相似文献   

5.
刘宇 《新闻采编》2010,(2):19-20
会议新闻是党报的必有新闻,但同时会议报道也是困扰党报的一个老问题。就会议报道本身来说,它是通过报道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要讲话,宣传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工作任务,让读者了解会议的中心议题。但有时固定的会议报道思路、模式和手法,影响了受众对党报的评价,如何改进会议报道,解决困扰党报的这个老问题,一直以来是党报新闻宣传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让订党报的看党报,让没订党报的买党报看,让没订没买到党报的找党报看。”谈起湖北日报楚天名医大讲堂活动及报道的影响力时.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武汉百步亭社区领导兴奋地说。  相似文献   

7.
对党报而言,准确、及时做好会议报道,是一项重要的且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可以这样说,会议报道是党报的必修课。然而,长期以来,会议报道程式化,缺乏创新,表现形式雷同、老套、乏味,让读者对党报的兴趣锐减,造成的后果是会议报道往往无人愿看,无人愿读,党报的可读性也因此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让“百姓”新闻上一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地市级党报中尤其难。 一是因为地市级党报所处的城市规模相对较小,新闻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地市领导对党报一版的认识不易改变; 二是客观上地市级党报不仅要承载本地市的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而且中央和省级的重要领导和会议的新闻也不能漏掉,因此,“百姓”新闻上一版是地市级党报多年努力去做的事。  相似文献   

9.
《郑州日报》2006年7月1日全新改版,提出打造高品质都市党报的理念,我们的想法是让报道的政治品质、内容品质、形态品质高一些,改变党报报道的惯性模式,让时政报道突出一个“活”字,经济报道突出一个“深”字,社会新闻突出一个“正”字,新闻评论力求一个“透”字,文体新闻突出一个“靓”字,让党报的新闻报道必读、可读、耐读,用高品质的新闻影响读者、引导读者。  相似文献   

10.
会议报道可以说是记者们的“基本功课”,基本上要天天做。但对一些地市级党报来说.不少会议报道干稿一面,冗长繁杂,读之让人昏昏欲睡。其结果是,会议消息虽然已经刊发出来,会议精神也罗列出来。但读者不满意,顶多看个标题,或者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领导不满意,因为八股文似的报道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提及党报中的会议新闻,由于长期以来此类报道形式“八股化”、报道手段单一枯燥,许多人都认为会议报道尤其是政务报道太多影响版面质量,降低了读者关注度,应当“大量裁减”。事实上,会议报道中包含的党务政务信息,对于党报来说应该是自身的优势,不该少报不报,而应注意报道的活化、细化,大家应该做的是,把会议当作丰富的新闻源,留心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少些,精些,与群众贴得紧些──关于改革会议报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些精些与群众贴得紧些关于改革会议报道的思考绵阳日报副总编辑李涛长期以来,群众不爱看党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会议报道太多太长”,领导出场占据了大块版面,有一种“老让人听报告”的感觉,而群众喜欢的有实质性内容的报道却又看不到。会议报道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3.
周立 《报刊之友》2012,(10):39-41
会议新闻报道是城市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权威性、公信度和影响力的体现。因此,充分利用会议新闻资源,做强做活会议报道,尤其是重大会议的报道,成为了新闻业务改革的突破口。本文结合《西安日报》近两年在“两会”报道上的策划与创新实践,从业务操作层面对改进城市党报会议新闻报道从理念到内容及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4.
党报承担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党报的重大主题报道,是我们宣传报道的“主旋律”。唱响、唱好“主旋律”,是我们党报工作者的使命与职责。 因此,如何让党报的重大主题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努力实践“三贴近,提高党报吸引力上,这两年来,我们嘉兴日报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以“三贴近”的要求,改变以往会议报道过多、内容空洞的现状,眼睛向下,塑造党报的亲民形象。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版面“贴上”而不“贴下”,经常被一些空洞泛味的会议报道所占据,出现了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窘境,严重影响了党报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郑州日报》2006年7月1日全新改版,提出打造高品质都市党报的理念,我们的想法是让报道的政治品质、内容品质、形态品质高一些,改变党报报道的惯性模式,让时政报道突出一个“活”字,经济报道突出一个“深”字,社会新闻突出一个“正”字,新闻评论力求一个“透”字,文体新闻突出一个“靓”字,让党报的新闻报道必读、可读、耐读,用高品质的新闻影响读者、引导读者.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地市级党报,报道好市委、市政府的会议.宣传好会议精神.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何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改进会议报道,让读者爱读,增强宣传效果,还需要我们在新闻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完善。众所周知,会议是新闻报道一个不可缺少的新闻资源。对于任何一家新闻传媒来讲,会议新闻同一切新闻一样,不是要不要报道的问题,而是如何报道好的问题。地市级党报拥有其他生活类报纸不可比拟的政治优势,我们更应及时、准确、生动地报道好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8.
“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的呼声已经喊了很多年。抱怨声也一直回响在各种场合,各个层面,大家抱怨:尽是些会议报道;办报也头痛:我们有什么办法,哪一个会议不报道也不行。会议报道似乎成了党报的包袱,好像只有各级党政部门搬了“山”,填了“会海”,党报才能讲可读性,才能办好。  相似文献   

19.
要闻版是一张报纸的“脸面”,这张“脸面”的好坏,能否吸引人、打动人,直接关系到一张报纸宣传效果的好坏。尤其是对党报来说,如果读者对要闻版没有阅读兴趣,就会影响到党报的权威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宣传和贯彻。办好党报要闻版,让党报的“脸面”更美、更靓,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不拘一格,做活头条。对党报尤其是对地市党报来说,占据每天要闻版头条位置的往往是一些会议报道。作为要闻版编辑,如果不思进取、不求创新,每天满足于刊发会议消息,就不可能把要闻版的头条做活做好。要闻版编辑要通过编辑手…  相似文献   

20.
县级党报会议消息过多,领导讲话过多,被称作“官气”十足。要想增强县级党报可读性,改革会议报道,克服“官气”势在必行。县级党报“官气”产生的原因:有的县领导,由于对新闻规律不太了解,把报纸视为工作简报,管得细,统得死,把报社的记者、编辑视同自己的秘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