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从事电视新闻工作时间不长,但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要办好、办实、办活电视新闻,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新闻业务上提倡三个“小”。一、宣传形势注意“小变化”。我曾作过一次调查,不少观众认为,县级电视新闻最忌讳“巨大变化”、“形势大好”、“深刻变化”这类形容词,因为这类报道的本身并没有多少感人的内容,好像一份包装得富丽堂皇而实际上却很平庸的礼品,时间一长,观众一看到这类电视新闻的标题就感到厌烦。改革带来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反映这种变化,应该多抓那些看来似乎很小但反映了事物本质的东西,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新闻改革是一个大题目,从哪里入手?我们编委会经过研究,决定把提倡写短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在报上开展短新闻竞赛。我们所以把提倡短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一是扩大短新闻竞赛的成果。我们的报纸从1979年4月开始,在一版举办了《今日快讯》专栏,每天发表“短、快、新、活”的消息十条左右。读者反映,这个专栏象打开的  相似文献   

3.
十五年来新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15年来,我国新闻改革具有五个鲜明的特点: 1、15年来,我国新闻改革的总状况是:在维持新闻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由观念的变革来拉动新闻媒介的改革。这和经济改革不同,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力图改革比较僵化的经济体制,以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当然,新闻界的观念变革亦不是无源之水,它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而发生。 2、新闻改革是在遭受十年“文革”洗劫以后开始的。所以在其开始阶段带有恢复性质,恢复新闻媒介本来的面貌(例如新闻要求真实、及时),恢复我们党报的传统。但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极快,一年一大步,几年一个新台阶。客观上要求新闻媒介在反映改革开放的同时,不断地改革自身。所以,有些传统还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发行业在这十年中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出版业的面貌,而此变化至少在十个层面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5.
笔者日前拜读了中央电视台孙玉胜所著《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颇有收益。他把中国电视的改革总结为十年一轮的周期特征,1983年、1993年和2003年。中国电视的第一轮改革体现在电视的发展体制上,第二轮改革则体现在新闻的叙述方式上,而第三轮改革则体现在新闻的报道方式上。这其中我们会发现,每一次新闻改革实际上都伴着电视理念的创新,可以说,电视理念的创新是电视新闻革新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我对五家省报的广告篇幅计算了一下,发现7月上旬广告平均每天都占一个版面的在三分之二以上,其中三家超过五分之四,有一家十天就有四天登了整版以上的广告。报纸广告的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大好形势,是一种喜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馆学会、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型资料性工具书——《中国图书馆事业十年》系统地反映了十年来(1978—1987年)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状况,是一幅我国图书馆事业改革十年伟大成就的画卷。图书馆事业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8.
办报多年,让人感受最深的是:报纸要讲一讲“必读性”。 何为必读性?颐名思义,就是追求让读者一见就要看的效果。 新闻报道有一句术语,即指导性要与可读性结合。这句话已讲了十几年、几十年了,结合得怎么样呢?应该说,成绩不少,结合趋向于越来越紧密。但为什么至今还在讲,一提到新闻改革,提到讲求新闻质量,就必谈这个结合呢?原因恐怕只有一个,就是这种结合比较困难,到今天为止仍没有结  相似文献   

9.
“党的宣传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改革,克服形式主义,讲求实效。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那种封闭状态,禁止人们接触形形色色的思潮,更不能回避人们在建设和改革中产生的种种思想认识问题。这就要求抛弃空洞乏味的党八股,用群众切身的经验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真正深入人脑。”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的这段精辟论述,为党的宣传工作,包括党的新闻工作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工作和党的其他宣传工作一样,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  相似文献   

10.
文风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和变化的,它与时代的特征相吻合,是社会变革、思想嬗变的反映。新闻报道的文风显得更直接更鲜明。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我们新闻报道的文风改革应以适应这场伟大变革为目的,造就体现这场伟大变革的文风为归宿。这是我们讨论文风改革和需要什么样的改革文风的前提。 无疑,这个时期我们新闻报道的文风改革取得  相似文献   

11.
真情十年,情牵燕赵十年行走,我们在燕赵大地上印上深深的足迹十年探索,我们用三原色编织五彩缤纷的梦想十年奉献,我们用拳拳真情诠释媒体的责任与爱心2008年12月28日,河北电台文艺频道走过了十年风雨,洒下了一路真情。声音树立了形象,爱心表达了真实、色彩反映了思想!十年,一种理念的坚定执行,让我们做一样的媒体,却有不一样的表达!十年,一个目标的执着追求,让我们做一样的媒体,却有不一样的回报!主持人,十年的激情不改;听众,十年的真情相伴,青春依旧,我们感受的是成长和进步,岁月过后,我们收获的是喜悦和自豪!十年,我们想到了,做到了,也一定让你看到了,听到了!  相似文献   

12.
从小处着眼,彰显大主题。记者要善于选题,多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故事,多选一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通过新闻背后的内幕情况、曲折动人的新闻故事、引人关注的人物命运、衣食住行状况的微小变化,来反映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即使是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也要通过一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景的描写来展现。这样,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就与受众产生了天然的接近性。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回顾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解放军报的关怀,我们备感亲切。尤其是1996年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亲临解放军报社视察时的情景,我们更加难以忘怀。江主席视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解放军报的关心和重视,为办好解放军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为了把解放军报办得更好,我们以江主席重要讲话为指导,开展了新的一轮新闻改革。在这新一轮新闻改革中,我们把讲政治贯穿到新闻改革的全过程,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外国人形容改革中的中国说:“像一个喧闹的工地。”这话,很有几分道理。在这场改革大潮的喧声中,也包括有中国新闻改革的喧声。新闻改革的十年,是探索的十年,论争的十年,但也像一位同行说的:我们毕竟跨出了很大一步。中国的新闻业在改革的年代里是空前地兴旺繁荣起来了。中国社会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数量的报刊、电台、电视台;中国社会也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  相似文献   

15.
党报如何讲政治,我觉得,抓好言论是一个重要方面。江泽民同志在接见《解放军报》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指出:“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我们平时也经常在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来,我们的新闻改革抓短、快、多,在这方面确有改进。现在一些有时限的新闻,最先到现场的往往是电视台的记者,或者广播电台的记者。但是,社会上也有反映,认为广播、电视新闻份量不够,轻飘飘,人们看了、听了,印象不深,不满足。所以今后广播、电视新闻的改革要进一步深入,就得抓“四个度”:速度、广度、深度、高度。第一是速度。电磁波的速度是每秒三千万公里,在速度上没有别的传播工具可同它比拟了。这是广播、电视的优势。这就创造了一种条件,使我们广播、电视的新闻有可能跟新闻事件同步进行,可以做到“同步报道”、“现场直播”(即记者在现场直接作口头报道)。上海电台从1983年全运会起,许多报道都是在现场直播的。观众、听众认为这种报道很真实,使人如身临其境,感染力也特别强。比如,朱建华破跳高世界纪录,记者用报话机和转播车从现场向两台传  相似文献   

17.
十年改革,报纸杂志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些报刊分属不同层次,联系了一定范围内的群众而各具特色。于是,作为一级党报,越来越感到竞争的压力。有的同志认为,论知识性我们不如学习报、科技报之类广博精深,论趣味性法制报、文艺报之类显然得天独厚。还有的同志认为,党报与其它报纸不同,必须承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任务,承担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任务。比如读者反映过多的会议新闻,其它报纸可以少反映甚至不反映,党报不反映行吗?他们认为,与兄弟报纸竞争,“党报”姓“党”是一甩不掉的大包袱。这种看法值得商讨。我们知道,优势基于报纸自身的特点。与专业  相似文献   

18.
新闻应当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科学地反映社会舆论,从更深层次上说,就是要科学地反映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所谓“科学地反映”,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把握历史发展的辩证法,防止片面性,防止由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带来的新闻舆论的倾斜。我国十年来的改革和发展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失误。这里着重探讨新闻舆论的倾斜及其造成的失误。  相似文献   

19.
薛婷  柯皓 《新闻前哨》2023,(1):55-5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考察湖北,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重要节点,为湖北指路引航。2022年8月9日至10月12日,湖北日报开设“非凡十年·镜头里的湖北”专栏,每周推出一篇图片报道,以整版图文的形式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这十年(2012—2022)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生态美丽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本文拟对“非凡十年·镜头里的湖北”栏目进行专题解析,探究如何在重大主题报道、成就报道中,图文并茂地讲述“光阴的故事”,以一滴水来折射新时代的新变化新风貌。  相似文献   

20.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闻界呼喊出“新闻改革”的口号以来,十年过去了。十载春秋,弹指一挥间。十年新闻改革的道路走得怎样?恐怕不能留给后人去评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处在改革中。俗话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审视过去,是为了将来,为了使今后改革的步伐走得更加坚实。新闻界最敢于报道变动的世界,也应当勇于正视自身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