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虎 《出版参考》2010,(5):38-39
曾经有人问我:“在齐白石长达百年的人生经历中,他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衰年变法!”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没有衰年变法,就没有艺术巨匠齐白石;没有了齐白石,也就没有了我们今天谈论的齐白石的艺术;没有了齐白石的艺术,中国近代美术史必将改写。可见齐白石衰年变法之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出版业是伴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带来的民族危机与西学东进的大潮发展、壮大起来的。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一场“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向“坚持农业和官僚政治的中国”(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第2页)发起的全面挑战,中华民族不仅面临通常意义上的“亡国”“亡天下”的民族危机,而且面临着封建经济结构与政治制度解体的危机,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传统文化的危机。在此历史大转折的紧要关头,封建地主阶层中的一些开明人士掀起了旨在图存救亡的“洋务运动”,稍后,又出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但随着“洋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历史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中的组成部分。自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图书馆则于1904年进入“近代”。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产生了二次高潮。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则是产生在第二次中国近代史研究高潮中。图书馆界在对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过程中,借鉴了许多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方法与成果。  相似文献   

4.
赵文清 《兰台世界》2007,(10S):63-63
袁世凯是20世纪初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肖像曾随着“袁大头”进入中国的干家万户。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的总统,袁世凯是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专制独裁,也有人说他早年参加维新,支持变法改革,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人。无论评价如何,袁世凯在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史上却是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人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近代目录学的开拓者。他把目录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主张用目录学手段著书立说,鼓吹维新变法,开启民智,宣传救亡图存思想,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他的目录学思想突破了传统的书目分类体系,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近代目录学思想体系,促进了目录学自身的发展,在近代史上具有开辟先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近代图书馆的孕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近代社会思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维新变法思潮促进了中国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化。转化的主要标志是原有藏书楼的开放和新式藏书楼的出现。在中国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期间,中国图书馆完成了由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全面转型,形成了“形似”的近代图书馆。此后,中国藏书楼才全面、完全地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     
《全国新书目》2013,(9):66-67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 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理解任何历史时期的关键,在于找出决定该时期形态的主要动力。在近代中国,我们看到了几种发挥作用的强大动力,其中有些是明显的,有些则是潜藏的。  相似文献   

8.
由《历史研究》编辑部、复旦大学历史系和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的“近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4月9日至12日在复旦大学召开。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委党校和《历史研究》、《档案与史学》、《世纪》杂志的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专题论文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引述国际博协2015年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社会变革”,分析了国际博协关于博物馆变革社会表述的局限之处,在此基础之上,试图勾勒出博物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的四种模式,以补充国际博协概念之不足。综理归纳之后,文章强调之所以博物馆在中西方社会变革过程中会有不同作用,当源于不同的历史社会情境,作为他山之石的博物馆,实质上仍是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整体性吸纳当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文人论政”,或曰政治家型报人办报,主要是指报人应具有政治家的一些重要素质,如政治头脑、政治眼光、政治智慧、政治勇气等,在我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他们的这些优良的政治素质,对于他们当时的政治作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后世的报人,也产生了示范性的影响。“文人论政”的历史回顾近代中国不以功业而以思想、言论报国,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王韬为第一人。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自任主笔。报纸取名“循环”,部分地表示了王韬的循环史观。他坚信,中国通过变法图强,能够再度崛起。《循环日报》仿照西方报…  相似文献   

11.
李玉宝 《图书馆》2012,(3):46-48
万国公报是西方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建的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维新变法前后它刊登了很多近代西方图书馆的文章,将西方先进的图书馆办馆模式、管理经验、服务理念介绍到中国,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制度体系的构建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中国受日本侵略者欺辱的历史,不能不涉及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本文结合近代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过程、内容演变及其施行过程中的投机性,对其做以再度评述.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13,(10):13-16
内容简介:本书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为背景,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从历史的事实中揭示“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895年12月8日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在医学堂的成立仪式上,进行了篮球表演,这是篮球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之路的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末“国命危砧”,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康有为,发扬古典目录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武器,扬变法启民智,构建了“参采中西”的目录学新体系。康有为为推进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自觉地以目录学为武器。对开创我国近代目录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和《日本书目志》。  相似文献   

16.
李树娟 《新闻传播》2010,(7):109-109,111
文人论政特指近代文人通过报纸发表言论,议论政事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19世纪.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腐朽的清政府以国家利益为代价换取了帝国主义的挟持.中华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些进步文人在学习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社会体制后.对国家前途进行思考,并通过办报、办学堂、办会社等形式宣传变法、革新思想、启迪民智,以期促进民族之强大。王韬、梁启超、张季鸾、储安平等报人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特别是任《大公报》15年主笔的张季鸾更可谓文人论政的典范.虽然“文人论政”渐随历史消逝.但中国文人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救国救民的这一探索、实践.已经构成了中国新闻史上独特且耐人寻味的一页篇章.也对反思现在新闻界出现的问题有所警示、帮助。  相似文献   

17.
狄露露 《新闻世界》2011,(1):108-109
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先进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始终没有放弃过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的斗争,利用报纸来宣传变法是他们的主要武器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这期间一些著名报人的办报实践,试图总结中国近代传媒人所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笔者的英文专著Reinventing Mod-ern China : Imagination and Authenticity in Chinese Historical Writing (中译本《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中华书局2013年版),自去年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蒙汪荣祖先生在台湾《汉学研究》上发表书评,继而又于去年12月8日在上海《东方早报》加以转发(《现代中国:“重新发明”还是“重新发现”?》)。但读过之后,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早期,商务人中有一个关注、介绍、引进、撰写有关近代图书馆理论的群体。在中国图书馆界“以日为师”的阶段中,这一群体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主要特征是:偶尔涉足,重点在外;掌握外语,引进理论;切身体会图书馆的重要;求生存为吸引新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余玉 《青年记者》2007,(10):31-31
许多人认为,中国的近代报纸源于古代社会的“邸报”,称“邸报”为中国近代报纸的萌芽状态。其实,“邸报”不是中国近代报纸的始祖,而是政府公报的始祖。中国近代报纸并非从“邸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