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卷经过近10年各方面的努力终于编纂完成.在付梓之际,我们作为其中的编写人员,愿就编辑此书的一些问题,谈些体会,以供参考.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卷的特色.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百科全书?人类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对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其中一种形式就是将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编纂成书.特别是近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都先后编辑出版了现代意义的百科全书,它用成套的多卷册的图书形式,概述人类以往的知识和历史,并着重反映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就.由于它收集资料齐全、学术性和知识性强等特点,各种类型的百科全书已在人类文化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又由于在编辑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  相似文献   

2.
由《辞书研究》编辑部编辑、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辞书学论文索引》收录辞书学论文篇目约5000条,分为辞书学通论,汉语词典、少数民族语言词典、双语词典、专科辞典、综合性辞典、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3.
我在1980~1986年期间编辑《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气象卷》中,深感做一个百科全书编辑之难:备尝酸甜苦辣,呕心沥血,仍难免错漏百出。如何做百科编辑?这是个大题目,本文仅就自己的教训和经验,对百科全书编纂工作中几个实际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乔永 《出版史料》2009,(1):121-124
《辞源》是借鉴国外辞书编纂工艺首创体例的第一部新型辞书,被誉为第一部中国百科全书。《辞源》编写体例奠定了现代汉语辞书编纂体例和基本格局。《辞源》编撰与出版已有百年历史,回顾《辞源》百年编纂和修订的历程,对现代辞书编纂与修订和我们《辞源》新的修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6年5月18日,《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编纂委员会在西安召开全省《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史料征集及编纂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编纂工作。中共陕西省委副秘书长王改民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题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图鉴>收集编纂工作任务》的重要讲话,陕西省档案局(馆)局(馆)长、《图鉴》总编室总编辑王建明做编纂工作报告,陕西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陕西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图鉴》副总编辑甄生枝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讲话。全省各市、省直机关及各有关部门《图鉴》编纂负责人共13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编纂工作全面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的类书,顾名思义,正如皇甫谧《甲乙经·序》所说,是“事类相从,聚之义也”。类书所辑资料,一般并非单门单类,而是“区分胪列,靡所不载”,实际具有知识总汇的意义。在编辑方法与体制含量方面,由最初的资料汇编,逐渐发展为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自唐宋以降,编纂形式上有了重大改变,内容体系上接近近代百科全书的,便是明朝初年编就的《永乐大典》。它不仅是编辑史上一部空前的巨型类书,而且是我国古典文化遗产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专业术语词典的自动领域本体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词典、百科全书、文本等自动构造本体,已成为本体研究的焦点之一。《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是由众多专家、院士编纂的具有权威性的专业术语词典,是知识密集型文本。本文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的分类目录构造了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本体,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术语条目的解释文本中抽取本体实例,对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本体的实例进行了自动扩充。  相似文献   

8.
谈辞书编辑的十项基本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同志认为,辞书也是图书,所以凡是图书编辑就都可以编辑辞书,这是一种误解.其实,辞书不同于一般图书,它是以条目为单元,按一定方式编排和检索的工具书,形式包括字典、辞典和百科全书.由于辞书的编纂具有自身的规律,所以辞书编辑工作也就不同于一般图书编辑工作,辞书编辑除具备一般编辑人员应有的各项思想和专业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其特有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编辑不具备这种基本素质,可以肯定他是编不好辞书的.那么一个辞书编辑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素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文字与辞书     
什么是辞书? 《辞海》(一九七九年版)解释说:辞书是“字典、辞典、百科全书、专科辞典的统称”。《辞书研究》杂志还把年鉴、类书等也列入辞书的范畴。辞书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字、词、语汇和百科名词,辅助阅读的工具书,因此,辞书与文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牛津英语词典》在世界词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辞书编辑角度入手,发现该词典对辞书编辑在三方面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包括资料建设的全面性、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和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刊物如林,木秀于林的《辞书研究》双月刊以其10多年来在辞书学和辞书编纂领域不断开拓、创造、深化的业绩,取得了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1979年,《辞海》、《辞源》修订出版,《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辞书的编纂也开始走上正途,加速了编纂进程,正在编纂或即将上马的中小型辞书更数以千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体例》关于“人物设条”的条款规定:“重要人物,特别是近代、现代人物生卒日期可考的,力求精确到年、月、日。”这个规定是必要的。纵观世界上重要的辞书,对上书人物的生卒日期都是“力求精确”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科学家生平词典》等,都尽可能精确地写明列条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第一次将民俗学科的相关知识以百科全书条目的形式予以出版的百科全书。在民俗学科的编纂过程中,民俗学界的学者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百科全书编辑部的编辑人员齐心协力,反复打磨条目框架和内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编纂理念,为读者奉献了代表21世纪初中国民俗学界最高水平的民俗学百科全书,为讲好民俗知识、为民俗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于辞书编纂工作,编辑人员往往尽全力于条目的审核,务求内容正确,表述得当。然而这只是辞书的微观结构方面,要保证辞书质量,首先重要的是它的宏观结构,其内容涉及面很广。《辞书编纂过程中的宏观结构研究》,就属于宏观范畴的编纂方针、读者分析、规模、特色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辞书编纂、出版的历史、基本状况等,然后通过对《不列颠百科全书》和《辞海》两部辞书出版和修订过程较详细的说明,阐述了新中国辞书事业前进的第一步都不曾离开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现下辞书的编纂出版,一般是正文内容由作者、编辑负责,检索系统由有关技术人员负责,而辞书的装帧则由美工人员设计。这样的分工,使辞书的内容、形式、检索系统三方面失去了应有的照应和统一,成为辞书编纂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致使辞书的封面、书脊仅具装饰作用而不能辅助读者检索。笔者有一次在《辞海》中查“肱”字的音义,  相似文献   

17.
《辞海》的编纂和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峰 《出版史料》2003,(2):18-33
《辞海》是从1915年开始编纂的。这一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辞源》。《辞源》首创以字带词头的编纂法,使这种工具书兼具字典和词典的功能,开创了我国综合性辞书的先河。可以说,这在我国辞书史上树立了一座具有首创意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辞书的装帧设计和一般图书的装帧设计有共性的一面,即根据书籍不同内容、不同读者对象的需要和爱好进行辞书的装帧设计,封面的形式服从于辞书的内容。从内容出发挖掘视觉形象,加以艺术概括使读者感到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的享受和美的联想。辞书的装帧设计又有它的特性。设计者在反复阅读辞书内容的感受基础上,反复琢磨,深入思索。首先了解辞书不同的种类和用途,如汉语字典、词典、外语词典、词汇,科学技术词典、百科全书以及年鉴、手册、年表、指南、目录、提要、类书、索引等古今中外常用工具书。根据辞书的内容和种类寻求辞书装帧设计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的辞书编纂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应该肯定主流是好的,但也不能忽视有不小的阴暗面。为数不少的一批无知却有胆的人,以为编纂辞书有名有利可图,趋之若鹜,采取不可思议的手段,不断炮制出质量低劣、祸国殃民的辞书。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号称“辞书大王”、“超韦伯斯特”的王同亿接连推出号称“当代中国辞书之最”的《语言大典》以及号称“换代性产品”的《新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和《新编新华字典》等一批劣质辞书。  相似文献   

20.
由原国家出版局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大型图书——英文版《中国概况·简明中国百科全书》即将付梓。中央各部委和国内各方面专家参加了本书的撰稿和翻译,全书150万字,1000余幅图片(彩色图片占1/4)。邓小平、赵紫阳同志对这部书的编纂与出版都很关怀。1987年5月16日,赵紫阳总理为此书题词,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