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4月我国将发行唐代古画《捣练图》邮票,《捣练图》原画为圆明园收藏。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捣练图》和许多国宝被掠夺,从此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方耀成 《上海集邮》2000,(11):11-11
本刊今年第4期12页《圆明园与碧云寺》一文中称,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悉遭入侵的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此说不完全正确,应删“和八国联军”5字。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发生在1900年,所以,八国联军既不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年),也与焚毁圆明园无关。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1,(10)
圆明园:从康熙开始,清朝6位皇帝用了150余年时间修造的这座皇家园林,它以宏大的建筑规模、杰出的造园技艺、精美的山水园林、丰富的文化收藏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的野蛮劫掠和焚毁,沦为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2,(13):190
圆明园:从康熙开始,清朝6位皇帝用了150余年时间修造的这座皇家园林,它以宏大的建筑规模、杰出的造园技艺、精美的山水园林、丰富的文化收藏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的野蛮劫掠和焚毁,沦为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2,(9):198
圆明园:从康熙开始,清朝6位皇帝用了150余年时间修造的这座皇家园林,它以宏大的建筑规模、杰出的造园技艺、精美的山水园林、丰富的文化收藏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的野蛮劫掠和焚毁,沦为一片废墟。原创巨制:在圆明园史料中,以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代郎世宁绘《圆明园十二月令图》最为详实,它记录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秀丽,是圆明园最珍贵的历史遗产。为纪念这座人类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万园之园",由景德镇官窑博物馆制作的《圆明园十二月令图》系列瓷板画,完美再现圆明园昔日的繁华胜景。  相似文献   

6.
虎闱 《收藏》2006,(5):147-147
杨春林自幼务农,煞费苦心数十年,跑遍北京,追寻圆明园遗散物,探寻圆明园建筑格局,被亲友送雅号“杨疯子”。为了见一眼当年圆明园里的地漏,他大雪天骑了40多里车,还差点让狼狗给“撕”了;为了让拆迁工人不砸碎圆明园大殿里的金砖,他流着泪求让人家住手;为了了解更多圆明园的知识,他慕名到北大请教,老教授被其诚意打动,常邀他到家里共同探讨。只要听说哪里有圆明园遗散物,  相似文献   

7.
柯学东  胡瑛 《收藏》2006,(12):149-149
本刊综合消息,2006年10月18同是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146周年纪念同。这天,“国宝工程藏友会”存北京特米斯美术馆举行挂牌仪式。北京菲尼克斯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张永勇向国宝工程捐款200万元,支持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公益事业。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向广东某企业在日本购得的一件大明万历年制五彩花龙尊颁发了海外回流文物证书。  相似文献   

8.
赵强 《集邮博览》2008,(4):32-33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在圆明园被毁的余烬中,清政府与侵略者交换了《天津条约》。从此,外国使节可驻扎北京,其通信不受干涉,可自雇信差,也可要求中国政府负责寄递。这样一项被西方各国视为互相给予的外交权力,竟然成了中国新式邮政得以发轫的一个外因。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1,(1):65-65
据英国媒体报道,收藏有大量中国流失文物的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馆长日前在北京表示,欢迎中国研究者与他们合作,携手对那些150年前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目前收藏于英国的文物进行考察,然后决定这些文物的去向。  相似文献   

10.
10月27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在杭州浙江世贸中心隆重举行,为配合次此盛会的举办,中工美拍卖有限公司首次将“国宝级”的“金玉圆明园大水法”推出参拍,其目的就是要  相似文献   

11.
韩浩月 《收藏》2009,(4):157-157
2月23日,法国佳士得公司公开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免首铜像,圆明园管理处对此明确表态,完全认同国家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和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的观点,对于历史上被掠夺到海外的文物,“中国对其拥有不可质疑的所有权,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而且“明确反对采取购买的方式来促成文物的回归”。对于公开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众多媒体舆论传达出了同样的呼声,  相似文献   

12.
丁蘗 《收藏》2011,(11):124-127
清政府的腐败导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上一次是1860年英法联军纵火);1901年清廷被迫与列强订立《辛丑条约》,德、法两国发行的彩色漫画明信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受列强欺辱的悲惨历史。  相似文献   

13.
宋捷 《收藏》2009,(7):122-124
博局纹俗称规矩纹,西方学者也称“T、L、V”纹。这种纹饰源于先秦两汉时期的六博戏。六博戏又简称为博、六簿、陆博,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具有完整规则和道具的棋类游戏。  相似文献   

14.
9月12日上午8时许,笔者兴冲冲地赶到芜湖市集邮公司第一门市部,凭预订证购买“十五大”邮票六方连。当时,我见柜台内已撕开的邮票中没有带厂铭的,便请营业员从半个全张邮票中撕下一个带厂铭的六方连。之后,发现这个六方连齿孔严重移位。  相似文献   

15.
7月28日,第六届“龙王恨杯”全国钓鱼大奖赛华北分场赛在河北省廊坊市万庄水一方垂钓中心隆重举行,湖北省钓鱼协会副主席、龙王恨集团董事长周文平、  相似文献   

16.
刘珅 《收藏》2006,(4):105-105
笔者集有一枚银质刻制压胜钱,此钱一般用于佩戴,装饰之用,重15克,直径2.8厘米,方穿,薄片。正面钱文“民国万岁”4字,字的四周为缠枝牡丹图案,珍珠地纹;背面有“五权宪法”4字,文字周围刻有花卉图饰。  相似文献   

17.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是清王朝历代皇帝各处离宫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无疑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这处曾令无数中国人心驰神往的奇迹,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给中国人民的记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它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园林。已经成为中国式园林的神话象征。它是一座举世无双的园林,然而它带着耻辱的印记。它的片片废墟就是深深的疤痕,标志着一个王朝走向没落,惨遭一向被当作附庸夷蛮之族的外国列强的欺凌。 ——邱治平  相似文献   

18.
刘继涛 《收藏》2007,(2):101-101
新莽时期方格规矩镜(亦称“博局镜”)大量流行。因其制作精良而成为一这一时期铜镜中的佼佼者。其特点是除西汉时期常见的素面折平缘外,镜缘中的带状花边装饰逐渐盛行,多见几何纹和双线波折纹,其次是流云纹,同时也有少量锯齿波折纹、锯齿流云纹和卷叶纹等。主纹多为仙人和禽兽纹,同时“四神”与“四灵”图形也逐渐完备。  相似文献   

19.
岳岩 《收藏》2009,(1):4-6
在被称为“诉讼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第一人”的律师刘洋看来,这次追索圆明园兽首有契机在里面,是一次用法律手段追回海外文物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20.
吴志光  李蔼明 《收藏》2007,(7):166-167
偶得一银锭形有穿铜牌,正面铭阳文“金壹两”、阴文“南部马市”,背面铭阳文“天明六年秋九月”及“此通货于伪造者从椗处严罚者也,马役所”(图1)。此牌被列入《中国花钱图录》(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9月版,663页),并定为“昭和年间铸,日本臆造币”。对此笔者甚为困惑:日本确有“天明六年”,但此时该国有否称作马市的市场形式?即使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