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论什么?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也要写"简单的议论文"。对此,同学们首先要学会找议论题材,也就是解决"议论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议论什么",然后才谈得到怎样议论,文章怎么写。  相似文献   

2.
李佳能同学问:“《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除了记叙这一主体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大量的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请问:这篇文章中,在记叙的基础上,是怎样作必要的抒情、议论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得先要搞清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中,这三种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怎样。作为通讯,必须以记叙为主体,通过记叙,告诉人们在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该事的具体实质即主题是什么,作者的态度、感情如何,那就得借助于必要的抒情、议论来揭示、深化。这也就是说,在通讯中记叙是主体,抒情、议论则是建立在记叙基础之上用来感染读者,对记叙  相似文献   

3.
<正>"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全国知名特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首创的教学方法。1985年,《江苏教育》以《怎样上自学课——"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课型介绍之一》为开篇刊发了李庾南老师的系列文章,详细介绍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不同课型的操作要义和实施流程。在那个"师"本主义盛行的时代,李老师的这一创举给当时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本刊1992年第12期刊登的《怎样解决钟表上的追及问题》一文,是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来求解时钟问题.笔者认为,如果引导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善于在小说中运用议论的作家。有的作者,因为文思的阻塞,不得不乞求议论;有的作者,则为卖弄才学借重议论之力。鲁迅与他们不同,他是把议论作为艺术上的追求,为小说创作服务。这样说,是因为象《阿Q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祝福》、《故乡》、《一件小事》等典范之作议论的成份较多之故吗?笔者以为这当然不能忽视;但更主要的是,这些作品中的议论以多样的形式、隽永的意味、斐然的特色,为作者精心描绘的艺术画卷增添了令人瞩目的光彩。审美感受表明,鲁迅笔下的议论作为形象创造的  相似文献   

6.
阅读唐弢的《琐忆》,要求着重学习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把许多零碎事情组织成一个严谨的整体结构;怎样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结合议论和抒情以表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把课文看一遍后,做下面几个小练习。一、词语解释:1、内疚( )  相似文献   

7.
生:《珍珠鸟》一文没有大段的抒情,没有激烈的议论,有的只是珍珠鸟逐步与作者亲近过程中几个动人的画面,那么,作者是怎样渲染人与珍珠鸟之间亲近的情意的呢?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六两个单元(五篇散文,两篇新闻),在对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描叙中,都或多或少地穿插了一些议论成分,这是加深和提炼文章的主题思想、增强文章表现力和教育作用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课本编排的一篇知识短文(《记叙·说明·议论》)和编者设计的五道“思考和练习”题来看,辨析记叙中的议论成分,理解记叙中的议论的特点、方式和作用,初步学会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深化主题,也应该是这两个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之一。应该怎样进行记叙中的议论成分的教学呢? 一、先从理论上讲清记叙中的议论成分的特点、方式、位置及其作用。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要言不烦,画龙点睛,把听写的人、事、景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9.
议论文怎样写才好?刘勰《文心雕龙》中指出“论如析薪,贵在破理”。意思是说议论就像劈柴一样,重要的是能按照木柴的纹理把它劈开。可是我们不少同学不知道“破”其文理发议论,常常是“信马由缰”,或者是强词夺理,“越理而横断”。先看下面一篇议论文:第一稿《海螺与大海》的启示江苏邗江中学高三(4) 景玲“哼!这海水又涩又苦,我该到海滩上去,那儿多  相似文献   

10.
一、从“伤”说起《伤仲永》,题目中的“伤”字应该怎样理解?通常都将“伤”理解为“哀伤、惋惜”之意,认为《伤仲永》一文,旨在为方仲永的不务学而哀伤、惋惜!但观《伤仲永》全文,却并非以抒情为主,而是以叙事为主,辅之以议论。所以,我认为,题目中的“伤”应该理解为“伤害”,意即“遭到伤  相似文献   

11.
一般地说,中学生对写作兴趣淡漠。为了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我做了以下工作。结合课文 着眼写作剖析课文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服务的。学习课文除了思想上受益外,还要在写作上得益。为此,要结合课文不同的特点,着眼于写作,紧紧围绕写作开展教学活动。试以高中语文第三册为例,我设计了以下写作提问:《天山景物记》 每个小标题写了什么画面?《风景谈》 记叙和议论怎样巧妙结合?《云赋》 抓住什么特点描写云彩?《改造我们的学习》 怎样运用对比论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成语故事(滥竽充  相似文献   

12.
[单元课文]《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三到万》《想和做》《哨子》(以下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题目作用比较。四篇文章的题目都同议论的内容联系紧密:《继》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从》展示了供议论的故事;《想》揭示了议论的范围;《哨》提?..  相似文献   

13.
符号-结构诗学认为虚构造型是文学手法最基本的文学性。本文用符号-结构诗学方法考察苏轼《百步洪》文本,探讨苏诗以怎样的文学手法类型以及文学手法组合形成"以议论为诗"的深层结构,从文学性角度为其辩护。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根据材料提炼观点。2.学习写简短的议论片断或讲演稿。【教学设想】1.确立的两个教学目标均为教学重点,目标1同时也是教学难点。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组幻灯片放映可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3.在多边互动过程中充分加强多种思维训练。【教学演进】一、导入1.由生活实际切入课堂话题,让学生就“怎样看待……”进行自由发言。2.教师就同学们关于“怎样看待……”的发言进行点拨,明确课题《我的观点是……——提炼观点及其简短议论写作》(幻灯片出示),进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牵引1.回顾并借鉴刚刚学过的《创造学思想录…  相似文献   

15.
《峨嵋道上》一课,对路人语言的直接描写只有一处:“我问他们,往山上背石板做什么。一位长者指了指脚下的石阶,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回答说:“干这个!”怎样读呢?学生叽叽喳喳议论开了。  相似文献   

16.
在思想品德课中,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引导他们学习怎样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逐步培养他们判断是非和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初步能力,是《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给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我根据教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实际,在教学中采取调查、议论、指导的方法,进行了初步尝试。现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文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怎样“依标施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了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以《热闹的山谷》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为例,从依标定标,依标选材、设计,依标学教,依标反思等几方面,探索“依标施教”在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稿约     
《名人之路》、《名人家教》栏目,要求选择我国(或华裔)著名人物,具体介绍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成功经验,或者介绍名人本身在幼年时期接受家教的情况。《父母星》栏目,要求介绍优秀家长在家教上的先进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成才路》栏目,要求介绍那些将要成才的幼苗,他们的家长和学校是怎样培育他们的。《热门话题》栏目,要求捕捉家教方面的热点问题,或叙事或议论或述评均可。《外来风》栏目。要求提供国外家教方面的最新信息(最好是翻译稿,来稿请附原件)。  相似文献   

19.
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中学作文训练的主要文体,而记叙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又往往是融为一体的。行文中怎样处理好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是作文训练不可忽视的问题。记叙文中的议论应当从记叙的内容中生发出来。有的学生作文时,记一个值得学习的人,还没有把这个人值得学习的地方写明白,就议论起来,给这个人贴上一些诸如“刻苦钻研”、“助人为乐”等标签。这样的议论就象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力量的。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有一段议论:“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段议论文之所以精采,正是在对母亲作了深入的回忆的基础上,在朴实而感人的记叙的基础上展开的。在记叙文中议论还应力求精辟,做到言简意赅。有的学生一议论起来就无休无止,概  相似文献   

20.
表现生活有不同的体裁和方式 ,议论只是其中的一种。在前面的课文中 ,我们学过有理有据地发表观点 (议论文中的议论 ,如《谈骨气》) ,见过在流畅生动的叙事写人后精当点题的“画龙点睛”(记叙性文章中的议论 ,如《这不是一颗流星》《故乡》) ,即便是在介绍知识的说明文中也会有作者的评价和认识 (说明文中的议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 ,同学们注意过诗中的议论吗 ?诗歌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文学体裁 ,无论哪种诗体 ,往往都具有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和概括性的特征。尤其是形象性的特征 ,在许多诗中都有鲜明体现 :那《天上的街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