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量气体体积(以测氢气为例),通常是在如下装置中进行(图1)。精确称取一定质量的镁条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置换出一定体积的氢气: Mg H_2SO_4=MgSO_4 H_2↑ 反应前,量气管中注入适量的水,反应管底部注入稀硫酸,反应管上端放镁条(反应前,镁条与硫酸绝不允许接触)。在检查气密性后,将漏斗液面与量气管中液面调整至同一水平,读取量气管中水面读数Ⅴ_1 。然后使硫酸与镁条反应,产生氢气。反应完毕,再将漏斗液面与量气管中液面对齐,读取水面读数Ⅴ_2。(Ⅴ_2-Ⅴ_1)即为测量到的氢气的体积。  相似文献   

2.
一、要明确反应原理 实验室一般用金属与稀酸反应来制得氢气。金属常用锌,酸一般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_2+H_2↑ Zn+H_2SO_4=ZnSO_4+H_2↑二、要选择正确的反应装置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是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在哪里?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设金属R在质量为m金,相对原子质量为m相,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化合价为 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H2。2R 2xHCl=2RClx xH2↑2m相摇摇摇摇摇摇2xm金摇摇摇摇摇摇mH2列比例式求得:mH2=xm金m相同理,如果换成稀硫酸进行讨论,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即: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规律是mH2=xm金m相结论:金属与足量酸(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成正比,跟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成正比,跟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推理:(1)计算质量均为m的铝、镁、铁、锌与足量酸(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由上面…  相似文献   

4.
1 改进思路  先加热二氧化碳气体保护下的铜丝 ,再加入硫粉 ,并使整个反应在半封闭状态下进行。2 实验装置如图3 演示操作3 1 点燃酒精灯 ,对试管底部的铜丝进行加热。3 2 加热约 2分钟后 ,按下玻棒 ,使硫粉落入试管底部与铜丝接触。移开酒精灯 ,混合物红热 ,发生剧烈反应生成黑色固体。3 3 待稍冷却后 ,从试管中取出黑色固体 ,发现其易碎 ,加入稀盐酸不发生反应。4 注意事项4 1 铜丝要细 ,用废旧电线内芯即可。长度要适宜 ,太短则铜丝与硫粉不能充分接触 ,太长则铜丝不能充分受热。4 2 装硫粉的玻管下端用火灼热时 ,应注意不能…  相似文献   

5.
极限法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所谓"极限法"就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质量分数、体积、体积分数等,这样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例1由铁、镁、铝、碳4种元素组成的合金20克,跟足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可能分别为().A.1 g、2g B.0.5 g、0.5g C.4g、4g D.2g、2g分析20g合金无论是跟稀盐酸还是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都相等.并且生成氢气质量为各组成物质的质量是20g时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平均质量.由于  相似文献   

6.
题目 在一次实验中,某学生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应时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即不产生气泡),这与课本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产生氢气”不一致,什么原因?是试剂出了问题?为找出原因,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的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原理: 根据化学方程式:Zn+H_2SO_4=ZnSO_4+H_2↑可以得出W_(Zn)克Zn与足量H_2SO_4反应置换出几个氢分子,若1mol的锌与H_2SO_4完全反应置换出阿佛加德罗常数N个氢分子。 即:N=M_(Zn)n/W_(Zn) (1) W_(Zn)克的锌置换出氢气的体积为V_(H_2),量筒内收集的H_2是被水蒸气所饱和的,故量筒内的气压P_总是氢气的分压与当时当地温度t℃时  相似文献   

8.
一、若干实验事实回顾初中化学讲"酸的化学性质"时,将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观察反应所发生的现象。Fe_2O_3 6HCl=2FeCl_3 3H_2OFe_2O_3 3H_2SO_4=Fe_2(SO_4)_3 3H_2O高中化学讲元素周期律和 Al_2O_3性质时,曾讲过  相似文献   

9.
1.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简称:查) 说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而后用两手紧贴容器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并且松手后导管内慢慢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较好。2.从试管口向试管中装入锌粒(简称:装)说明:锌粒用镊子夹取,装入试管时做到“一横二放三慢竖”。3.由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稀硫酸或稀盐酸(简称“注)说明: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到液面以下,防止反应产生的氢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4.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简称:定)5.检验氢气的纯度(简称:验)说明: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氢气,试管…  相似文献   

10.
含有铁等杂质的金属锌比纯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快。其热力学本质是:纯锌与稀盐酸反应时,氢气在锌上析出,而锌含杂质铁时,氢气在铁上析出,氢气在铁上比在锌上的析出过电势小,使锌与稀盐酸的反应趋势增大;其动力学本质是:纯锌与稀盐酸反应时,H^ 离子从溶液本体向锌扩散,而锌含杂质铁时,H^ 向铁扩散,H^ 的迁移方向改革,二重电极锌实现了空间分离,减弱了Zn^2 与H^ 之间的静电斥力,使H^ 迁移速率加快,产氢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含有铁等杂质的金属锌比纯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快。其热力学本质是:纯锌与稀盐酸反应时,氢气在锌上析出,而锌含杂质铁时,氢气在铁上析出,氢气在铁上比在锌上的析出过电势小,使锌与稀盐酸的反应趋势增大;其动力学本质是:纯锌与稀盐酸反应时,H+离子从溶液本体向锌扩散,而锌含杂质铁时,H+向铁扩散,H+的迁移方向改变,二重电极锌实现了空间分离,减弱了Zn2+与H+之间的静电斥力,使H+迁移速率加快,产氢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用品小具支试管、干燥管、铜丝、盐酸二、实验装置(见图)三、实验操作方法1.将铜丝1下端弯曲成一小园杯,并用铁锤击成带小孔的小匙,使其能托放一粒锌为宜,并将该铜丝插入单孔橡胶塞中,将钢丝2一端弯曲成螺旋状.2.在具支试管中加2mL稀盐酸,在带胶塞的铜丝1的小匙上放一粒锌,并将胶塞塞紧具支试管,注意将铜丝向上提起,保证锌粒不与盐酸接触。按上图装置好.3.实验时,首先将铜丝(1)上的锌粒伸入稀盐酸中,开始迅速产生氢气,将空气排出后,将铜丝2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这时铜丝表面生成氧化铜变黑,趁热…  相似文献   

13.
高中化学第二册钠跟乙醇反应测定乙醇结构的实验,较难得到准确的数据。我们对这个实验的装置、步骤作了改进,效果较好。在酸式滴定管中倒入无水乙醇,记下滴定管读数V_1,放出2毫升左右乙醇,到50毫升注射器内,(容量大的注射器可按比例增加);然后取1厘米长、直径为3毫米左右的一段较纯净的钠,放入注射器细管端口,注射器口朝上直立,(钠一般不会往不掉),推动针筒向上排出空气,保留细管端的空气柱,在端口加上橡皮塞,接着将注射器倒过来, 使乙醇与钠接触,至钠全部反应完毕;然后管口朝上,记下注射器读数(不包括剩余乙醇体积)V,即是氢气的体积。再把剩余的乙醇倒入滴定管,记下读数V_2,V_1-V_2就是消耗掉的乙醇的体积;最后根据数据计算。用这个方法进行实验,直观性、趣味性较强,产生的氢气推动活塞移动很明显,学生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4.
1同中求异策略在研究问题时要善于从相同事物之中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从不同之处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例1: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同学们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课本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在一次学生实验中 ,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 ,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P .2 2 )不一致 !为了寻找原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然后加入大小为 0 .1× 1 0× 2 5mm、纯度≥ 99.5 %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结果如下 :稀盐酸、稀硫酸与铝片反应现象对照酸 /分钟反应进程 1 2 5 1 5 2 03mol/LHCl 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铝片…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在一次学生实验中 ,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 ,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P 2 2 )不一致 ?是什么原因呢 ?是试剂、药品出了问题吗 ?为了寻找原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然后加入 0 1× 1 0× 2 5mm、纯度≥ 99 5%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结果如表 1。表 1 稀盐酸、稀硫酸与铝片反应现象对照反应进程 /min 1 2 5 1 5 2 03mol/LHC…  相似文献   

17.
在无机化学的教学实验研究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类似以下诸多的事实、现象和问题。 1.具有相同H~+离子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在跟Al、Zn、Fe等活动性金属反应制H_2时,为什么金属跟稀HCl反应的速度总是比金属跟稀H_2(SO)_4反应的速度要快,而且快得多? 2.Al、Zn、Fe等活动性金属跟稀H_2SO、反应制H_2时,为什么加入像NaCl、KCl等町溶性盐酸盐,可以大大加快反应速度? 3.具有相同Cu~(2+)离子浓度的Cu(SO)_4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化学试题中,有一类计算型选择题。如果掌握解题方法,你将迅速而准确地解答,做到事半功倍。以下介绍两种解题方法。一、平均值法平均值法就是运用平均值的含意去推理。某个平均量M軓由若干个量决定时,若干个量中最大、最小与平均量的关系为M1相似文献   

19.
刘树载 《化学教学》2004,(10):44-45
例1 某学生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与课本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呢?是试剂出了问题?为了寻找原因,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  相似文献   

20.
孟宪慧 《新职教》2000,(1):41-41
中学化学高中一年级氯气部分演示实验氢气、氯气混合气体爆鸣实验是课堂演示实验难点。反应原理:H_2 Cl_2=2HCl。由于氯气、氢气混合气体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反应气体急剧膨胀产生爆鸣。实验要求采用光照引发反应。但按氯气:氢气(体积比)1:1,单股镁条燃烧照射引发,一般只能看到生成的氯化氢白雾在反应瓶中上下翻涌,而达不到爆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