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议论短文的形成是给材料发议论,议论短文的特点是就事析理、以小见大。怎样依据材料写好议论性文章,我以为读懂材料、提炼观点是行文立论的前提。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从所提供材料中引申出正确的观点呢?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应该注意的。一、首先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真正弄懂材料。在训练过程中,我针对不同的材料,教给学生分析材料的不同方法。从材料的性质分,对文字材料应认真阅读,弄清内容,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炼观点;对图画材料则  相似文献   

2.
作文选材,就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躯体,是主旨赖以突出强化的依据。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材。选材要紧扣主题;选材要真实可信;选材要典型:选材要新颖、生动。  相似文献   

3.
材料是否真实、丰富,是评判一篇记叙文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学生习作记叙文,题材或失之于大而无当,或失之于小而不实的问题比较突出。组织材料不得要领,没有方法,是难于写好记叙文的。要指导学生习作有特点、有内涵、比较复杂的记叙文,首先得指导学生学会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4.
一、有序、有层次地呈现结构性材料,发展学生的思维 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充分发挥材料的结构性,控制好材料的出示次序是调控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学生感到写作文难,主要是缺乏作文的材料,其实,在学生的身边,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教学中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材料;从四季景物变化中捕捉材料;从天气变化中捕捉材料;从活动中捕捉材料。  相似文献   

6.
一、观察作文,想中求新"想"即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想象的表象材料来源于客观现实。小学生获取表象材料的关键靠观察。因此,观察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要转化为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认真、仔细的观察。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要调动学生的各种  相似文献   

7.
中学历史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历史材料的增多。可以看出,新教材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包含的信息中找出规律性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教师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和上海二期课改精神的指引下,笔者从使用材料入手,引发对新材料、新工艺、新制作的思考,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线绳纤维构成"的课程计划和阶段目标,通过艺术欣赏、材料运用、了解构成原理等过程,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利用材料已有的色泽、肌理和形状的语言,直接进入创意造型训练。新课程倡导——发掘材料、保护资源与美化环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锻炼提高了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离不开操作材料。"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操作材料是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操作活动的基础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操作材料的设计、选择、组合、呈现、使用思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生生活的天地里,都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只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感受,逐步养成观察、积累作文材料的良好习惯,学生作文训练无论是直接地还是间接地获取作文材料,都会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11.
徐成选 《考试周刊》2013,(33):53-54
<正>现在所说的材料作文是指2006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这种新的命题形式从根本上来说,是材料作文,这材料可以是现实材料、理论材料,也可能是寓言材料,但只给出材料,不确定话题,按照新课程的大纲要求是"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要求学生自主审题立  相似文献   

12.
魏传杰 《语文天地》2013,(14):49-50
材料链接法经常被运用到习题中,丰富的材料可以拓宽学生答题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多元的理解。材料链接法同样可以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进行材料链接,能激  相似文献   

13.
王景北 《家教世界》2012,(16):25-26
设置情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真正发挥情景材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有作用,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材料选择与材料利用、问题设计许多课堂教师精心搜集和准备了大量丰富而生动的情景材料,整堂课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不断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视频、动画等,非常精彩、热闹,学生也很有兴趣。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是专家编写的,水平很高,但不一定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究其原因,从数学教材来看不外乎是结构严谨、语言科学准确,再加上里面的实例大多不为学生熟悉这三点。  相似文献   

15.
从学生需要出发选择英语阅读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是提高阅读效益的关键,因为最能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是英语阅读材料本身。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对材料进行选择。选材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适宜性、可开发性、可读性、多样性、真实性和它的实用价值及其时代性。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习作适合写简单材料,但是简单的材料写起来很难“挤”出一篇习作来!常常在要求只写“一件事”的习作里,写了多件事。硬是靠事件“堆”起一篇三四百字的习作来。这不能责怪他们不会审题,是没有学会写简单事物而“逼”的。事实上,任何简单的事物都含有不简单的因素,只要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给简单材料“曾加营养”,再简单的材料都可以写出一篇习作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缺材料,这是大多数小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事。如何解决小学生“缺材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下大工夫,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发现新事物的能力;要求学生记录这些新发现,并指导学生将其整理转化为自己的作文材料。  相似文献   

18.
何峰 《辅导员》2012,(33):77-78
新课程标准提倡尽可能利用地方艺术资源及废弃材料进行美术课教学。我们生活中就有许多的废弃碎布料,这些碎布的来源质地、花纹、色彩更为广泛,若将这些材料进行积极性创意组合,拼贴后即成为一幅有着独特肌理、丰富色彩的作品。各种布质材料蕴藏了可观的形式之美,提供了许多可开发的潜力.我们将这些布质材料融入到美术课中,使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其他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不少小学生都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没有材料写;二、不知道如何将材料表达成文。而从平时批改学生习作的过程中也发现.学生作文的最大毛病就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长期困扰学生的问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一、观察。言之有物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