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2006,(6)
二胡是个奇怪的东西。它只有两根弦,确切地说, 那两根弦就像两根胡子,所以它才叫“二胡”。——徐一可  相似文献   

2.
月光如泪     
中国的二胡是一种很奇妙的乐器。它的结构,其实和小提琴差不多。琴筒相当于小提琴的琴身;琴杆相当于小提琴的琴颈;二胡两根弦,小提琴四根弦;琴马,弦轴,形状不同,功能相仿;弓的造型虽异,可用的都是马尾。两者发声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弓弦磨擦出声,再经琴身共鸣,奏出千变万化的曲调。所以有西  相似文献   

3.
月光如泪     
中国的二胡是一种很奇妙的乐器.它的结构,其实和小提琴差不多.琴筒相当于小提琴的琴身,琴杆相当于小提琴的琴颈;二胡两根弦,小提琴四根弦;琴马和弦轴,形状不同,功能相仿;弓的造型虽异,可用的都是马尾.……  相似文献   

4.
月光好泪     
中国的二胡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它的结构,其实和小提琴差不多。琴筒相当于小提琴的琴身,琴杆相当于小提琴的琴颈;二胡两根弦,小提琴四根弦;琴马、弦轴、形状不同,功能相仿;弓的造型虽异,可用的都是马尾。两发声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弓弦摩擦出声,再经琴身共鸣,奏出千变万化的曲调。所以有西方人说,二胡是“东方的小提琴”。其实,这话有所偏颇。小提琴,据说是由东方弦乐器在西方长期演变而成,到15世纪末才逐渐定型。二胡,最初并不是汉民族的乐器,而是来自西北民族,所以称“胡琴”,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只有两根弦、一张弓的乐器,它的名字叫二胡;有一位用二胡演绎自己悲惨的人生遭际的艺人,他的名字叫阿炳;有一首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都为之动容的曲子,它的名字叫《二泉映月》。曾几何时,在清冷的月光下,我想象眼前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自己就是那位历尽  相似文献   

6.
妈妈给我买了一把二胡。二胡上有两根弦,一根内弦,一根外弦,还有一把弓,放在我的小腿上还真有一点音乐家的味道呢。可我仅仅学了两次,就因为妈妈工作太忙,不能再继续学了。每当看到其他小朋友背上二胡去学校,我就伤心得想  相似文献   

7.
二胡是一种富有歌唱性的拉弦乐器。能否通过二胡的两根弦奏出优美动听、感人肺腑的音色来,这是衡量每一个演奏者和每一个二胡教师演奏水平、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在二胡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初学者,还有对具有一定演奏能力的人都必须要求他们注重音色。二胡的优美音色是人拉出来的。所以如何发挥二胡本身固有的优美音质,通过各种演奏  相似文献   

8.
学二胡,是妈妈的主意。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但钢琴不便于携带,于是我就学了中国民族乐器——二胡。 其实我当时只是觉得好奇:两根弦能拉出那么多音,马尾巴也能发出声音,却没想到因此一不小心上了“贼船”。  相似文献   

9.
二胡作为我国传统弓弦乐器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一把弓,两根弦和一个共鸣琴筒既能够奏出深沉含蓄的哀情,又能拉出欢快壮观的气象,是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乐器。而不同制作家、不同时期做出来的二胡,在不同的演奏家手中能拉奏出不同的音色。这是地域文化与琴音之间相互嵌合互相映射的关系,是一种脱离不了的文化与艺术。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两根弦、一张弓的乐器叫二胡;有一位用二胡诠释自己生命的艺人叫阿炳;有一首让维也纳金色大厅都为之震动的曲子叫《二泉映月》。曾几何时,在清冷的月光下,我想象着眼前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自己仿佛就是那位历尽人生磨难的失明艺人。乐声缓缓而起,一弓五音的序幕把我带到了上个世纪,如泣如诉的旋律向人们  相似文献   

11.
慵懒的午后,我再一次望向墙角那把落满灰尘的二胡,再一次端详手上被弦磨出的老茧,蓦地发觉,当初对二胡的偏见,如今看来也只是"止增笑耳"。日薄西山,行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前往约定的琴行。灯光璀璨,人流如织。不远处,一首首悠扬的钢琴曲倾泻着,流淌在这条时尚的大道上。琴行内,父亲坚持让我学二胡,希望借此弘扬传统文化。另一边,老板却声称这种乐器难学,且受众并不多。我有些无所适从,便望向挂在墙上的那把二胡。两根弦,一把弓,已是它的全部,没有钢琴的庞大身躯,没有贝斯的炫酷造型。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我不得不接受。  相似文献   

12.
波莱罗     
符松 《神州学人》2010,(1):38-39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不同的时期、心境喜欢的音乐也不一样。或轻松或古典、或流行或高雅、或乡村或交响、或京剧或洋腔、或二胡或提琴、或唢呐或管笛、或锣鼓或长号……对我来说,有一种音乐却始终滞留心底.只要一听见它,似乎就会拨动内心深处的某根弦,这就是常常令我心绪激荡的打击乐。  相似文献   

13.
胡琴类乐器是由杆、筒、弓、弦等部件构成的乐器.它没有品位,没有指板,给演奏者带来了音准上的困难,但反过来又给演奏者提供了许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增加了乐器的表现力.两根弦,一把弓,让指尖风流云转、飞花溅玉,奏出天籁之音,难怪西方人把它称之为"东方魔弓".千百年来,特别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刘天华等国乐大师及许多民间艺人的努力下,以二胡为代表的胡琴类乐器在制作、演奏、普及与提高方面均有了一日千里的进展,演奏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多变而又规范.  相似文献   

14.
二胡     
正弓弦乐器。流传至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因张内外二弦而得名。由琴筒、蟒皮、琴杆、弦轴、琴弦(丝弦或金属弦)、千斤(也称腰马)、琴马以及琴弓等组成。里外两根弦按d~1与a~1纯五度定弦。音域可达三个八度,甚至还多些。低音区饱满、有力;中音区柔和、清亮;高音区清晰,稍带紧张。一般讲,里弦音色丰满、柔和;外弦音色明亮、刚健。由于二胡  相似文献   

15.
流浪的二胡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  相似文献   

16.
赵砚臣同志编著的《二胡基础训练》一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至今已经四年了。它第一次从生理解剖的角度,分析论述二胡演奏方面的技法问题,对二胡教学以及二胡爱好者的练习,给予不少的启发和帮助。是一本颇有影响的二胡技法理论书。旋外旋内动作是该书论述左右手技法的核心。作者一再着力地论述它、强调它,把它当  相似文献   

17.
小语十一册《将相和》一文中,提到了两种古乐器,即“瑟”与“缶”。瑟(sè)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两千多年了。它的形状象古琴,靠移动每根弦下的柱子来定音,通常为二十五根弦,大约有166厘米长,41厘  相似文献   

18.
《儿童音乐》2010,(5):8-9
长长身体细又长,腿上腰上都能放。 左手操琴手指忙,右手牵弓伴你唱。 两根琴弦音色美,委婉抒情数它强。 这件乐器叫二胡,享誉世界有名望。  相似文献   

19.
二胡以其音色圆润秀美,音质刚柔多变,音域宽广而著称。它是中国民族乐器百花园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弓弦乐器,二胡作品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其中二胡移植作品凭借着其自身的特性在众多的二胡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主要归结于二胡作品不足、对地方风格性韵味的需要、二胡演奏技法的进步以及国际化的需要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的瑰宝,二胡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一脉相承。现今,二胡艺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遇到了一些瓶颈。笔者认为,二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要在继承以往的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现新的突破。贵州二胡艺术的发展在它独具特色的人文背景下又有着它特殊的地方,笔者以全新的视阙来分析贵州二胡艺术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贵州二胡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