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中学物理中,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卫星运动的向心力,可以很快求出卫星在圆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周期等物理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不少关于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的问题,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加速度、周期等物理量又有什么特点呢?本文就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的几个问题逐一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
从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地球卫星、行星际飞行器和恒星际飞船等人造天体,由于发射速度的不同,它们的轨道分别是圆和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四种圆锥曲线.本文根据曲线运动的原理和万有引力定律并结合数学方法推导这四种圆锥曲线的统一速率方程,同时对宇宙速度进行求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题目.(2014年高考广西理综物理压轴题)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半径分别为T和R,地球同步卫星A的圆轨道半径为h。卫星B沿半径为r(r〈h)的圆轨道在地球赤道的正上方运行,其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求(1)卫星B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卫星A和B连续地不能直接通讯的最长时间间隔(信号传输时间可忽略)。参考答案:设卫星B绕地心转动的周期为T′,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规律有。  相似文献   

4.
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现代空间技术的理论基础,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计算天体和卫星类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十点:一、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时一定要注意其适用条件例1设想地球没有自转,向下通过地心把地球钻通.如果从这个通过地心的笔直的通道的一端无初速释放一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到地心时,它与地心之间的距离为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Mr2m,r等于零时,地球对质点的万有引力为无穷大B.质点运动到地心时,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零C.质点在所述的管道中将做往返…  相似文献   

5.
关于卫星运行轨道,教材中有如下说明:如果人造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它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就不是圆形,而是椭圆.这是为什么呢?人造地球卫星做椭圆运动时,线速度有什么特点?如图1,卫星从近地点A经M到远地点B的过程中离地球越来越远,后又从B经N到A的过程中离地球越来越近,是什么原因使卫星产生这种运动?卫星在整个椭圆运动过程中遵循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6.
张图 《物理教师》2005,26(1):37-37
本刊2004年第3期《以神舟5号为背景的信息题》一文中写到: 如图1,飞船在轨道2上从Q点到P点过程中速率将 A.不变.B.增大. C.减小.D.无法确定. 解析:据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7.
1习题处理笔者在高三复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探究了一道习题:例题如图1所示,人造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地球的中心O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已知卫星近地点和远地点到地球中心O的距离分别为a和b,求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时的速度之比(va)/(vb).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有关万有引力与航天的问题也就成了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自然也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3个速度:发射速度、宇宙速度、运行速度;两个半径: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3个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公转周期与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9.
万有引力定律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要引起足够重视.下面帮助同学们排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障碍之一:错误地认为做椭圆运动的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轨道曲率半径不同.例1某卫星沿椭圆轨道绕行星运行,近地点离行星中心的距离为  相似文献   

10.
<正>我在学习中发现涉及万有引力定律的习题大多以天体运动为核心,如运行速度、估算天体质量或平均密度、变轨问题等,解题的中心方法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常用的"黄金代换式"(GM=gR2)。1.赤道上的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运行参量的比较问题近地卫星与赤道上物体的轨道半径相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卫星变轨模型作为题源,最大限度地挖掘题源潜在的知识点加以拓展、变形,提高复习效率.题源发射地球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A点,轨道2、3相切于B点(如图所示),已知地球半径为R,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轨道3的半径为r,试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卫星在轨道1和轨道3上的速率v1和v3(下同)分别为多少?并比较大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0m r2=mv2r,得v=Gm0槡r,发现v∝1槡r,而Rv3.将轨道半径分别代入v=Gm0槡r可得:v1=Gm0槡R,v3=Gm0槡r.将gR2=Gm0代入得v1=g槡R,v3=gR2槡r.  相似文献   

12.
卫星发射和运动形式有三种:即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抛物线运动.能绕地球运动的只是圆周运动、椭圆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是卫星、飞船、空间站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稳定运行必须经历的.如何从圆周运动转换为椭圆运动或从椭圆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卫星转轨、空间站对接等问题,是同学们从课堂走向课外对宇宙探测、航天技术的知识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3.
高中和大学的物理教材在介绍万有引力定律时,通常仅限于介绍行星、卫星轨道。其实,用万有引力定律讨论潮汐现象也是很有意思的。要作这样的讨论不是很难,一般中学生都可以接受。潮汐,差不多人人都知道是由月球(太阳)对地球引力造成。然而,到底为何这种引力造成了一日两次的海水涨落,海水涨落仅由月球影响可能达到多大高度,则不是人人都清楚的。实际上只须用万有引力定律作一番极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出结果。在图中,设地球质量为M,月球质量为m,月地两心相距d,地球半径为r。为简单起见,只考虑地球上A、B两点。  相似文献   

14.
例1 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后的第583秒船箭成功分离,飞船首先进入预定的椭圆轨道1运行,其近地点约为200公里,远地点的为343公里。飞船挠地球飞行五圈后,地面发由指令,飞船上的发动机自动点火喷气,将飞船送入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圆轨道2上飞行,轨道1、2相切于M点(如图所示,中间的圆表示地球)。当卫星分别在1、2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5.
刘秀珍 《考试周刊》2014,(83):141-142
万有引力定律一章中人造地球卫星问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容易弄混弄错。如运行速度、发射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近地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双星问题等,本文就这一部分的易混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郭铨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8):30-32
在公式繁多、变量之间关系复杂的天体运行及卫星运动问题中,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起决定作用的物理量,它们对解决与万有引力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至关重要。一、天体运行中的速度1三个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7.9km/s既是人造天体发射时不落回地面的最小速度,又是环绕地球圆轨道运行卫星的最大速度,以这一速度沿地球表面运行卫星的最小周期接近85min,这里的7.9km/s指的是卫星对地心的速度。例1在赤道上发射两颗质量相等,沿赤道正上方圆形近地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相似文献   

17.
卫星发射和运动形式有三种:即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抛物线运动。能绕地球运动的只是圆周运动、椭圆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是卫星、飞船、空间站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稳定运行必须经历的。如何从圆周运动转换为椭圆运动或从椭圆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卫星转轨、空间站对接等问题,是同学们从课堂走向课外对宇宙探测、航天技术的知识最感兴趣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们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中,常见的有三种模型: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对于这三种模型混淆不清常常困扰着我们的学生,今天我们用一种类比的方法进行辨别。一、同步卫星是位于赤道上方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一种人造卫星,主要用于全球通信和转播电视信号。同步卫星在赤道上方一定高度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作用。同步卫星具有四个一定:①定轨道平面: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共面;②定运动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即③定运行高度;④定运行速度。一颗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地球大约40%的面积,若  相似文献   

19.
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那么,当卫星经过近地点和远地点时,应该用变轨运动还是圆周运动分析呢?这一问题因研究思路不同有以下两种回答.1环绕地球做变轨运动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中,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星、地间距(卫星与地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在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星、地间距不断增大,卫星做离心运  相似文献   

20.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中的轨道变换问题历来是人造地球卫星这一节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在本节中的个别细节问题上常出现不清楚的地方,导致理解错误,本文对卫星发射问题结合数学推理就两个方面做一些探究说明。1椭圆轨道中向心加速度的处理对人造地球卫星我们通常都用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理,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但是如果卫星在椭圆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