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们印象中,“电视湘军”是靠游戏娱乐节目打天下的。在一个时期内,我也曾认为电视湘军在电视新闻方面的作为不会太大。湖南经济电视台的《新闻一时间》让人眼前一亮,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央视新闻是中国电视新闻的“国家队”、“排头兵”。2013,央视《新闻联播》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上作了新的尝试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眼下,打着“民生”旗号的电视新闻正在屏幕上走俏。“民”,百姓也,“生”,生计也。民生新闻的意义在于,它能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解决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从而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然而,随着各地电视新闻大战的升级,这种被称之为反映“民生”的都市电视新闻中的“暴力”行为已开始突显,在有的地方,甚至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4.
李田  刘立成 《新闻前哨》2005,(10):58-58
由于媒介竞争的激烈,电视新闻如何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的眼球,争夺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成为电视新闻人追求的目标。这一方面成为电视新闻人改进报道手段,提高新闻质量,为大众提供高质量信息含量丰富的电视新闻的重要动力。但另一方面,电视新闻人为片面追求高收视率,往往使电视新闻出现一些偏差和误区。概括而言,电视新闻走入了三大误区,即新闻庸俗化、新闻媚俗化和新闻堕落化。  相似文献   

5.
南京的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将新闻之眼投向了社会新闻,从贴近性的角度看做得不错。但也有一些新闻做得有些出格了。比如“暗访卖淫女”的节目,将记如何与卖淫女接头、商谈、及卖淫女脱衣的镜头详细的呈现在了银屏上:比如“中介里的争端”的节目,将争议双方的对骂、对打,甚至连滴落的鲜血都给了特写性镜头。这样的新闻看了让人有种不适感,有些群众将之怒称为“新闻三级片“。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而电视新闻则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体现电视新闻的特色,就要做到按照新闻和电视新闻的定义去报道新闻。遵循新闻规律去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何旭  王毅 《青年记者》2007,(5):54-55
台湾的电视新闻可谓包罗万象。从立法院中的打闹到选举时千奇百怪的作秀,都是电视新闻追逐的热点。同一事件多种表述是台湾新闻标榜“言论自由”、“可以包容不同的声音”的具  相似文献   

8.
宋磊 《记者摇篮》2009,(7):93-93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工作是新闻制作中的一道极其重要的工序,根据新闻价值和观众兴趣喜好安排播出顺序,才会受到预期传播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的编排只有真正遵循新闻价值,让新闻贴近观众,让观众感到“画中有我”,才能达到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线人正逐渐成为电视新闻业越来越重视的一个群体,同时也正逐渐成为一个收入可观的职业。支撑电视新闻线人孜孜不倦的前提,是收入颇丰的“报料费”;而支撑电视新闻人看重线人的前提,是有价值的新闻源。双方各取所需,却也不无矛盾,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电视新闻业需要探讨的话题。本文以杭城品牌民生新闻栏目《阿六头说新闻》为例,用实战经验来阐明电视新闻人和电视新闻线人之间,如何做到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已成为大的趋势,电视新闻也朝着“三屏合一”的方向快速演化,传统“电视”新闻正在变成电视屏幕、PC端、移动端播出的“视频”。从形式到内容再到渠道的深刻变化,让传统的线性电视新闻制作播出遭到颠覆性的变化。作为电视新闻(视频)制作的“中枢”,新闻编辑业务也需要求新求变。本文从媒介融合特点的概述入手,对如何推动新闻编辑业务变革和发展提出了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王玺 《新闻世界》2009,(6):49-50
本文通过对于出现在近几年的电视新闻从告知新闻逐步走向讲述新闻故事这一现象的反思,分析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认为:“电视新闻故事化”是应运而生,它实现了电视语言的回归,增强了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可信性,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质量,避免新闻泛娱乐化。  相似文献   

12.
一、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新闻内容主题不鲜明。新闻内容是新闻的命脉,但当前的电视新闻节目为了迎合一些人的利益和需求,在节目形式上虽然有创新,但在内容上却随意地复制粘贴,甚至有编造的情况出现。精心创新电视新闻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一旦与“故事”挂上钩,就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然而现在的新闻尤其是民生类的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面对这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方式,如果想在全媒体时代得到发展,必须找准新的定位,故事化必然是新的发展趋势。但是,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必须建立在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时下我们媒体一些记者,惯于向大众传达着让人烦闷的所谓的“新闻”,且大有发展之势,其表现形态种种,不妨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的电视新闻“软处理”,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让“软新闻”真正软下来,进而使“软新闻”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让“硬新闻”在不失“硬”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地保留“软”内核和深化“软”内容。“软新闻”即社会新闻。尽管学术界对社会新闻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并没有影响社会新闻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软新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软新闻”和由“软新闻”引申出的“软处理”。这里的“软”是指情趣性,“硬”则是指思想性。“软”并非软绵绵,更不是追求低级庸俗的东西,而是指新闻事实的表…  相似文献   

16.
赵辉 《新闻知识》2006,(10):59-60
电视新闻经历了由“播”新闻到“说”新闻的过程,无非是将原来冷冰冰的播音员变得更亲切了,电视新闻走过了“英雄垄断”的时代,老百姓自己一不留神就成了新闻人物,可见电视新闻是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需要人文精神了。一、电视新闻需要人文精神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电视新闻通常是指消息新闻报道,广义的电视新闻则是荧屏上所有以传递新闻信息为任务的各种新闻节目总称,它既包含消息类新闻也包括专题类、言论类新闻。本文论述的新闻概…  相似文献   

17.
杨文萌 《新闻知识》2007,(2):13-16,79
一、风生水起的电视民生新闻国内电视理论界人士认为,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到现在的40余年中,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197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新闻联播》,开辟了“时政新闻”的先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创办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开播《焦点访谈》、推出《新闻调查》,一系列的新生栏目让新闻有了故事,有了深度。中国电视新闻的这两次改革浪潮都是由中国最大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发起和推波助澜的,而进入新世纪后,电视新闻改革掀起第三次浪潮的始作俑者则是地方电视台。2001年是新旧纪元之交,当年一个标志性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18.
管窥中国式"公共新闻"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出现在1990年左右的美国。最早提出“公共新闻”理念的学是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Jay Rosen教授,他认为“新闻记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于丹丹 《今传媒》2016,(8):134-135
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电视品牌的象征,2011年“走转改”启动实施以来,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改版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本文选取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的三档新闻栏目《新闻联播》《每周质量报告》《焦点访谈》为主要研究对象,剖析了央视新闻节目改版后在新闻图像应用上的新特点:新闻图示的应用让“大数据”新闻简单易懂,使人眼前一亮,新闻所要传达的信息能够一目了然;借力新闻记录电影的形式,跟踪记录,真人真事,真实还原,现场冲击力强,让观众有了最真切的“使用体验”;为了化解严肃呆板的形式,营造轻松、活泼、亲民、和谐的新闻播报形式,引入 FLASH 动画和新闻漫画等多种形式,以专家视角、平民化呈现,幽默诙谐的方式让受众的亲切感倍增。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的“编后话”,可以说它是多种电视新闻评论形态中的“轻骑兵”,是电视台在具有新闻价值的、比较重要的某条或某组新闻前或后依托于新闻内容进行评说的“小言论”。它具有新闻性、时效性、政治性、指导性、战斗性、群众性等基本特征,对反映社会舆论和引导舆论导向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在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近20年的时间里,充分发挥电视新闻中“编后话”的作用,在编后话的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