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忘清单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 3.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相似文献   

2.
内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  相似文献   

3.
一、考点解读考点1声音及其特征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却是相同的.声音在空气(15℃)中的速度是345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传播较快,在固体中更快.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2.声音的传播间)听到声音的条件:由发声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过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到达人的耳朵会引起鼓膜的振动,产生听觉.(2)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不同的温度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在同一温度时,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臼)回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直接传人人的耳朵的叫原声,遇到障…  相似文献   

5.
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是历年各省市中考一定涉及的内容.掌握声学知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知基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  相似文献   

6.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4分)1.不同发声体发声的部位不同,蟋蟀是靠的振动,人是靠的振动.2.各种乐器发声的部位也不同,口琴是靠的振动,二胡是靠的振动,笛子是靠的振动.3.敲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锣声消失,登月宇航员即使距离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月球上空气,不能传声.4.钓鱼的人最怕在附近大声说话和走动,怕说话是由于声音能通过传播;怕走动是由于声音能通过和传播.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米/秒.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应不小于秒,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1.5秒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相似文献   

7.
考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1.( 2004, 江苏无锡) 敲鼓时, 撒在鼓面上的 纸屑会跳动, 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 将发 声的音叉接触水面, 能溅起水花, 且音叉声音 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 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 动, 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 可归纳出: (1)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 的; (2). 分析: 此题考查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知 识,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 发声 也停止; 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的振幅决定的,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答案: 振动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易错原因: 不明白声音的发生过程和决定 声音大小的因素. …  相似文献   

8.
1.声音由物体的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单位是,简称为,符号为.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5.频率高于20000H z的声音叫做声波;频率低于20H z的声音叫做声波.6.声音的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越大.7.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和.8.噪声是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9.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飞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10.用牛皮纸刮动梳齿,…  相似文献   

9.
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答:因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点评:这种回答太笼统,这样的道理能用来解释所有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的问题,而这里是要解释一个具体问题,所以这种回答,抛开具体问题,只讲大道理,是不切合实际的.标准答案;因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用手按住发声的锣面,使锣面停止振动,所以锣声就消失了.2.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冲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  相似文献   

10.
二、知识要点精析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其中固体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相似文献   

11.
黔(瑙}特辫薰)公 L通过实马蛋深究井人识声音产生和子粉舀的条科‘.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裤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万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瞥 息传播中的作用 止一声普是由一于物体 产生的;我们把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2‘物翅学中,把f翻潘声音的物质叫做-—一 声音可以在固体、_和_中传播, 但是不能在中传播, 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由发声体振动 的_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_;声 源在15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该物理量的 单位是_,用符号_表示. 9.声音的强弱叫做_;响度由发声体 振动的决定,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 音的_…  相似文献   

12.
正一、探声音的产生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答: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总结出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才更具普遍性。2.实验中如何观察发声体的振动?答:让正在发声的物体接触较小、较轻的物体,使其振动,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3.在观察发声体振动时应用了什么方法?答:应用了转化法。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在探究固体传声的实验中,为什么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1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4)知道人耳的构造. (5)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6)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2 要点梳理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相似文献   

14.
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声的世界里,然而声音对我们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于是同学们对"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现举例予以剖析,以帮助大家走出误区.误区一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剖析:"发声停止"和"声音消失"是两回事,"发生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音,但原来被传出去的声波在介质中仍  相似文献   

15.
唐良金 《中学理科》2004,(3):6-7,46
【考点导析】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发生的。(2)有声音必有物体的振动,有物体的振动不一定有声音。(3)声音靠介质由近及远地传播。(4)声音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相似文献   

16.
病例一概念混淆 实例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停止  相似文献   

17.
张友金 《中学理科》2006,(9):2-3,47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除此之外,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水也能传播声音。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一种波,具有能量.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速度(室温环境下)大约是340m/s.  相似文献   

19.
问:声音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传播吗? 答: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能听到各种声音,是因为发声体的振动引起它周围的物质跟随它振动;发声体周围物质的振动,又引起较远一些物质跟随着振动。这样由近及远,最后引起人的耳膜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人便听到了声音。从上面这段分析可以看到,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一定的媒介物(介质)的。如果没有介质帮它传播,人们就无法听到声音。一切  相似文献   

20.
声现象篇一、基础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速的大小(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及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音的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