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第一讲里谈到过《暂拟系统》只包含词——词组——句子这三级语言单位;《教学提要》则扩展成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五级语言单位,换句话说,语素是《教学提要》中新增加的内容。在这一讲里,我们就有关语素的几个问题向老师们作扼要的介绍。一、什么是语素?概括地说,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它不但可以构成词,而且可以构成比词大的语言单位。《暂拟系统》认为“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教学提要》否定了这一提法,理由是作为语音语义结合体的语素最活跃,一个语素可以构成众多的词语,所以语素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例如“语言”这个词是由“语”和“言”两个语素构成  相似文献   

2.
语素一、什么是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构词单位,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一句话、一个句子,一层一层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就是语素.例如:我弹吉他.这一句可以分成“我”和“弹吉他”.“弹吉他”,又可以分成“弹”和“吉他”。“吉他”,是一种外来乐器的音译名称,不能再分了。这样,这一句话层层切分,分出最小的语言单位“我”“弹”“吉他”,这三个就是语素。每个语素表示  相似文献   

3.
词汇释疑     
一、语素的特点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这个定义揭示了语素的两个特点:它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同时又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这是语素赖以区别于音素、汉字和词的本质特点。从是否既有音又有义这个角度考察,语素跟音素、汉字不同。语素这个语言单位一定是“音义结合”的。无论是实语素还是虚语素,无论是独用语素还是非独用语素,语素都既有语音形式,又有意义内容。例如:  相似文献   

4.
语素和词是汉语语法的两个基本单位。吕叔湘先生说:“语素可以定义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宋玉柱先生在比较了目前有关词的几种定义的优劣得失之后指出,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形体和意义都固定化的造句单位。”于是,不少学者便从表义的明确与否、声音形式的固定与否、运用的自由与否等几个方面对语素和词加以区别。冯广艺先生从层次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说明:“语言层级装置中处于最底层的有意义的单位叫做语素,比语素高一级的处于次底层的有意义的单位叫做词。”为了醒目,我们不妨把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5.
语素是汉语里最小的语言单位 ,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原来叫“词素” ,后来吕叔湘先生认为应当叫“语素” ,原因是 :叫“词素”似乎是颠倒了“语素”与“词”的位置 ,给人的感觉是先有“词”后有“词素”。关于语素的分类 ,从专家语法角度讲 ,有着很多不同的说法 ;从教学语法角度讲 ,各个版本的教材也是说法不一 ,甚至有的教材在这个问题上自相矛盾 ,给初学者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不想探究语素的源流、廓清语素的含义 ,而是仅就语素的分类问题做一简单的梳理 ,并就教于大方之家。语素是语言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言是一个层级装…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汉语知识·最小的语言单位——语素》部分,依据语素的构词活动能力将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其中“不自由语素”的讲解举例明显失当。  相似文献   

7.
引言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汇单位”(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第402页)。所谓“最小的语法单位”、“语汇单位”,并不意味着它的内部不会再出现变异。从语音形式说,有的语素由于不同的分布形成不同的语素变体(如双音节语素“蝴蝶、蚂蚁”在“粉蝶、蚁蚕”等词中的语素变体是单音节的“蝶、蚁”)。从语义和功能来说,多义语素的不同义项语义和功能当然是有所不同的;在同一义项(包括单义语素的唯一义项和多义语素的某一义项)的范围内,一个语素出现在不同的合成词中的  相似文献   

8.
一、包含几个语素是区分的唯一标准 作为语言单位的分类标准,必须既是同类语言单位共性特征,又是异类语言单位所无的个性特征。换言之,区分语言单位,应以语言单位的区别性特征为标准。同时在区分同一层面上的语言单位,必须使用同一标准,否则便违反了一贯性原则。 “凡由一个语素构成的是单纯词,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是合成词。”“只包含一个语素”是单纯词的共性也是个性;“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是合成词的共性也是个性。它们各为单纯词和合成词的区别性特征。叠音式单纯词与其他单纯词,如“孜孜”与“沙发”,甚至叠音式单纯词之间。如“孜孜”  相似文献   

9.
(一)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如“这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这句话,就是由十个语素组成的,每个语素都有一定的语音和意义,它们组合在一块,就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说出来能使对方听得明白,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又如“他是个老布尔什维克。”这句话由五个语素组成。前  相似文献   

10.
语素小议     
我们知道,语素是语言里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有的语素单独成词,也可用语素构成词。然而语素与汉字的关系却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一个语素用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但是,汉字是汉语音节的书面形式,是书写符号,而语素是语言单位。正由于此,汉字和语素之间出现了大量不相对应的情况: 1.几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如吉他、琵琶、巧克力、奥林匹克等等。  相似文献   

11.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在理论上接受这个定义并没有多大困难,但是,落实到具体语言中,在一个语言片断中识别分析语素,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中一般采用“替代法”鉴定多音节语言单位是一个还是几个语素。替代法来自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描写语言学家把语素看成最基本的语法形式,采用同型替代法划分语素。所谓同型替换法,“即在同一类型框架中找到可以向化替换的成分”[1](348页)。比如说,“warmly”这一言语片段可以分出“warm”和“ly”两个语素。因为在“warm”框架中有“warmly”、“warmish”、“warmest”等形式,在“ly”的框架中,有“warmly”、“coldly”和“badly”等形式,那么运用到汉语中,“电话”这一言语片段可以分出“电”和“话”两个语素,因为在“电”框架中有“电话”、“电灯”、“电扇”、“电线”等形式,在“话”框架中,有“电话”、“废话”、“大话”、“梦话”等形式[1](348—349页)。这种确定语素的方法以双音节词AB为例,在A和B保持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如果A能被已知语素替换,形成诸如“B”的词语,同时,B也能被已知语素替换,形...  相似文献   

12.
一、以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五级语言单位为框架构建语法体系。语素构成词,词和词构成短语,词和短语构成句子,句子和句子构成句群,语法就是组合和使用这五级语言单位的法则。跟“暂拟系统”比较,增加了语素和句群。增加语素,不仅明确最小的语言单位,利于结构分析,而且便于联系汉字和语音教学;增加句群,使语法教学联系说一段话、写一段文。增加  相似文献   

13.
语素是汉语里最小的语言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原来叫“词素”,后来吕叔湘先生认为应当叫“语素”,原因是:叫“词素”似乎是颠倒了“语素”与“词”的位置,给人的感觉是先有“词”后有“词素”。关于语素的分类,从专家语法角度讲,有着很多不同的说法;从教学语法角度讲,各个版本的教材也是说法不一,甚至有的教材在这个问题上自相矛盾,给初学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不想探究语素的源流、廓清语素的含义,而是仅就语素的分类问题做一简单的梳理,并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4.
〔问疑解难〕 1、语素是否字的别称? 语素不是字的别称,因为字和语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语素的书写形式;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可以构成词,也可以组合成比词大的语言单位,语素从语音形式划分,有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素和字是一致的。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和字是不一致的,它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表示一个语素。 2、单纯词和合成词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它们各有哪些类型?  相似文献   

15.
字、语素、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知识范畴。语文课本和通用语法著作,给字、语素和词下的定义是:“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表示一定的意义。”“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是语言中有一定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根据汉字的独特性,根据一般理论上的认识,这三条定义本也说得过去,然而,一接触到教学实际,就不能自圆其说而感到困惑。问题在于字、语素、词这三个定义之间,有交叉,有重叠,很难分得清楚。探讨汉字的“源、流”演变,进而给汉字以新的界说,对于弄清这个问题,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仅仅围绕汉字的定义,就字义的变化过程及趋势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既是语法的最小单位,又是词汇的最小单位(有争议部分学者主张词汇应包括语素),有它的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现代汉语语素的特征就具体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语素“语素”是新语法系统提出的一个概念。此前,一般只讲“词素”。由于语素、词素都是用来构词的,所以极易造成一种误解:语素就是词素,语素是词素的别称。其实,事情并不如此简单。过去讲“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张寿康《关于汉语构词法》)对词进一步分析,才得到词素,而“词素是构成词的、具有意义(词汇意义或者语法意义)的构词单位”。(同上)很明显,这里只把词看作是最基本的语法单位,词素只是词的附属物。这种看法有两个毛病:其一,承认词是由更小的词素构成,但不承认它是一级语法单位。这在道理上是行不通的。其二,认为词先于词素,有了词才有词素,这一说法的失误就正如说有了房子才有建筑材料一样,在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而今,建立语素的概念是基于这样的新认识:一,语法的最小单位不是词,而是构词单位语素;二,语素不是从词里分解出来的,它是先于词而独立存在的语法单位。这样一来,关于语素和词的关系便可作如下描述: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构成较高一级的语法单位词。这样,原来词素的两大弊病也自然地消失了。可见,语素与词素是内涵不同  相似文献   

18.
语素、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中的概念,初学者特别是中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搞不清楚,也因此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以致影响了自己考试成绩。可见分清三者的界限无论是在学术上分清是非,还是在实用上避免损失,都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辨析语素、词和短语呢?先弄清三者的概念。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的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单位,就是语素。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短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  相似文献   

19.
高群  胡习之 《学语文》2021,(2):95-96
《济南的冬天》一文出现了6个“得”字,从语言单位,或者说语法单位来看有两个“得”:作为语素的“得”和作为词的“得”;从语法属性来说有3个“得”:语素“得”、助词“得”与助动词“得”。分清不同的“得”,有助于朗读教学、体味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初中语文第一册《汉语知识·最小的语言单位——语素》为“语素”下了确切的定义,并举例说明语素的三种类别.然而,在说明不自由语素的例子中有的却让人十分费解. 课文中指出“还有一些语素不仅不能单独构成一个词,而且它们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或者在前,或者在后,这种语素可以叫做不自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