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主要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笔者在分析文本时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张爱玲的人生体验,从无意识,"三重人格结构"和梦的理论三个方面对《半生缘》进行剖析。在这样的深度挖掘下,《半生缘》这个作品的内涵得到了一个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的湘西生活图景,展示了人性的美好。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入手,解读作品中的主人公翠翠。其中运用的理论有梦的理论、性本能理论等。旨在阐释翠翠的悲剧性的由来。本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边城》的研究现状;第二,性本能理论与梦的理论;第三,性本能理论与梦的理论在翠翠身上的体现;第四,结论。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及其《梦的解析》(1900)傅荣西格蒙特·弗洛伊德(FreudSigmund,1856——1939)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祖,“其理论中对人性的解释,不仅影响心理学而成为三大理论体系之一(另外两大体系为行为论与人本论),而且影...  相似文献   

4.
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是西方当代人文科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他的精神分析学以无意识理论为核心,从心理结构理论衍生出人格结构学说、心理动力观和梦的理论。弗洛伊德创造性地将精神分析学说用于解释文学艺术问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分析美学观。因此,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易相鸥 《文教资料》2012,(34):66-69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因其剖析人类心理活动的深刻性,在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到有"人学"之称的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精神分析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流派。本文正是采用这一批评方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解读近两年被从故纸堆中挖掘出来的张爱玲遗稿,自传体长篇小说《雷峰塔》与《易经》,探求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沈琵琶的心理状态及其人际关系,并力求从中揭示张爱玲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被认为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三位犹太人之一(另两位是马克思和爱因斯坦),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列出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100位思想家,弗洛伊德和皮亚杰以心理学家身份入围。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引领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著作。自从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以来,这场运动已经跨过100多年的历史长河。弗洛伊德的逝世并不意味着精神分析运动的终结,相反,  相似文献   

7.
李永霞 《海外英语》2012,(2):196-197
1899年出版的《梦的解析》堪称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之作。在这部作品中,弗洛伊德指出梦的动机是无意识的愿望,这种愿望来自于童年生活和童年创伤;通过修饰改装,梦在掩饰中表达和实现人的本能愿望。基于《梦的解析》中的发现,弗洛伊德分析了文艺产生的源泉和作家的创作动机。他认为,与梦相似,未满足的愿望即白日梦是作家的创作动机,换言之,写作就是纸上的白日梦。并且,通过艺术加工,作家对其未满足的愿望进行掩饰或歪曲。通过以上的对比,本文发现梦的理论是弗洛伊德文艺理论的基础,并且,弗洛伊德之所以认为文艺创作与做梦的方法相似,根本原因是由于梦和文艺都是由潜意识的愿望而产生的,而且,二者的想象都利用了现实生活中的东西作为它们原材料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过失被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的入门”。足见其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地位。文章论述了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提出的“过失”的含义和意义,并结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简析了过失是文艺表现的一种手段。文艺家可以利用文艺的技巧予过失以意义进而达到文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过失被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的入门”。足见其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地位。文章论述了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提出的“过失”的含义和意义,并结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简析了过失是文艺表现的一种手段。文艺家可以利用文艺的技巧予过失以意义进而达到文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埃里克.埃里克森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他在吸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丰富营养的同时,又对于人类人格本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对《童年与社会》一书的解读,通过比较埃里克森和经典精神分析关于人格结构与动力以及人格发展阶段的不同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埃里克森有关人格发展中生理、心理、社会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容格的心理分析学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但却比弗洛伊德的视野更为开阔,他把心理分析美学从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领域拓展到了文化人类学的领域,用集体无意识改写与拓展了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并对原型以及象征作出了自己独到的探讨,他的理论要比弗洛伊德的理论具有更丰富的美学内容与更明显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Freud saw the dream as occupying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his theoretical model. If there were to be problems with his theoretical account of the dream then this would impinge upon proposed therapy and, of course, education as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the instincts and the institution of culture. Wittgenstein, whilst stating that Freud was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raised several issues in relation to psychology/psychoanalysis, and to Freud in particular. Why would Wittgenstein have seen Freud as having some important things to say, even though he was sharply critical of Freud's claims to be scientific? The major issues to b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are, in Section 1, the scientific status of Freud's work—was it science or was it more like philosophy than science; the analysis of dreams; rationality, and dreams and madness. Section 2 considers Freud and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indignity of Freud's notion of ‘the talking cure.’ Section 3 considers psychoanalytic explanations not as theory but as a manner of speaking: ‘une façon de parler.’  相似文献   

13.
What is the use of theory? A psychoanalytic discussi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reud asking whether psychoanalysis could be taught in the university, and then whether it could be learned, provides an occasion for asking about the emotional uses of theory. The paper draws from literature, clinical writing and pedagogy to build a psychoanalytic discuss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at takes seriously phantasies of knowledge made from the creation, conveyance and reception of theory. This learning complex involves symptoms in education: resistance to theory, fear of theory, fear of words, and writing inhibitions. Freud’s third model of psychoanalysis, ‘working through’, suggests a new approach to the use of theory in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4.
15.
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是精神分析学派浑然天成的使命。从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到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以至自我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学派等,精神分析学派系开枝散叶的历程,也集中体现了其家族成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与回答方式的流变史。时至今日,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发展依旧瑕瑜互见,这也导致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争议,但是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在心理分析治疗中所作出的贡献是无可訾议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都有深入研究。在其代表作《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相关联,用以深入研究二次大战后西方人爱的"异化"现象。在弗洛姆看来,西方社会的爱,已经蜕变成商品关系,他们把市场上的交换原则带到爱之中,使爱赤裸裸地打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烙印。但他在坚持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人类永恒的爱"这一目标,认为只有这种爱才能疗救异化的爱。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乌托邦色彩,但他认为,人们不应放弃对人类永恒的爱的追求,应铲除种种社会障碍,同时通过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来克服来自自然力的束缚,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显然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将军底头》表现地比较典型。其随后的创作虽然已回归现实主义,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他的创作彻底摒弃了现代主义的元素。  相似文献   

18.
朱亚平 《培训与研究》2008,25(11):14-16
《毛猿》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重要悲剧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找不到归属的主人公扬克的形象刻画充分展现了奥尼尔悲剧的精神内涵所在。凡人的悲剧宿命在扬克身上得到了应验。我是谁?应该在哪里?扬克的悲剧实际上是人类自身的悲剧。本文试图借助于拉康的镜像理论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来进一步阐述《毛猿》的主题及主人公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9.
David Herbert Lawre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controversial writers.Sons and Lovers,one of.his most influential novels,is his first full-length and semiautobiographical novel.This novel describes the growing process and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s of a coal mine worker’s son Paul.This paper takes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By analyzing three different patterns of relationships among Paul and three women,including mother Morel,lover Miriam and mistress Clara,this paper finally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real lov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harmony of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and the unity of the body and the so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