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报载,教育部正与人事部一起研究新的教师职务条例,新条例更突出参评者的个人能力,论文将不再是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评审机制将变过去多个学科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为单个学科的评议组,评议组由过去起决定作用转向咨询和监督。虽然大多数人认为职称评定办法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对论文是否算数这个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笔者认为,论文是否算数不是改革的关键,职称评定办法的改革应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彻底否定论文的作用决非明智之举。在“科教兴国”战略下,“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兴校”已是大势所趋,创新也将是今后教育界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纪继兰 《教育文汇》2011,(12):18-18
教师职称评定有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教科研论文。一些教师对此颇有微词,认为不写论文照样可以教好书。此话或许有几分道理,但却忽略了将教科研论文作为职称评定必要条件的几大好处:  相似文献   

3.
范金豹 《教育文汇》2011,(12):20-20
教师职称评定,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教科研工作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不可缺少的推进器。职称评定和教科研论文挂钩,还是有它道理的。  相似文献   

4.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久锋 《教育文汇》2011,(12):19-20
我认为,没有必要将教科研论文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必须条件。 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任务。教师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主要精力应用在教育教学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学校教科研成果主要指教科研课题论文和教学、教研论文成果。学校在加强教科研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中,需要引进外面的一些适合于本校实际的教科研成果,但也需要将本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予推广应用,来加强学校教科研气氛,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科研兴校”的品位。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些做法和建议。一、召开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要每学期开一次,学校教科处在开此会之前,先收集本学期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并汇编成学习材料,提…  相似文献   

7.
1.树理念,正确定位教科研。学校领导必须真正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树立科研兴校(教)理念,彻底澄清和消除教科研无用论、教科研神秘论及教科研“短期效益”论等错误认识,以“应用性研究”为主,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确定为教科研的起点,着眼应用,立足实践,关键在创新,提高学校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科研兴教”“教科研能力是教师生存的必需素质”“课堂是教科研的主阵地”等观念,把教科研当作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并指导他们从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去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课题进行研究。2.…  相似文献   

8.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伟 《四川教育》2006,(5):16-16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1.树理念,正确定位教科研。 学校领导必须真正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树立科研兴校(教)理念,彻底澄清和消除教科研无用论、教科研神秘论及教科研“短期效益”论等错误认识,以“应用性研究”为主,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确定为教科研的起点,着眼应用,立足实践,关键在创新,提高学校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科研兴教”“教科研能力是教师生存的必需素质”“课堂是教科研的主阵地”等观念,  相似文献   

11.
基层学校如何做好教科研工作,使其发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功效?有专家提出必须把握关键点,一是科学定位,二是合理实施。一、学校科研的科学定位学校搞的教科研是“基础性”的教科研,是服务于教学的教科研,是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自主发展为主体,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制约甚至阻碍质量效益全面提高的实际问题为宗旨。因此,学校教科研应该是应用性的,应当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不能提升教学水平的研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研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研究,不能促进教师和…  相似文献   

12.
陈永 《教育文汇》2011,(12):19-19
一年一度的教师职称评定总是让农村教师很“纠结”,因为有教科研论文必须获奖或发表的硬性规定离他们太远了。  相似文献   

13.
以“交流、分享、成长”为宗旨的北纬路中学“青年教师教科研沙龙”活动于12月4El正式启动,“青年教师教科研沙龙”是我校教科研室为实践“科研兴校”的发展目标,达到以教科研促进教师的发展,应对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高要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发展,所做的工作之一。“青年教师教科研沙龙”的成立是根据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科研兴校”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是科研兴校的前提和基础。案例研究具有“校本性、真实性、易操作性”的特性,同时是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切入点.教科研一体化的结合点。案例研究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学校应以案例研究作为核心,使教育科研工作化.教学工作科研化,把教师领上“幸福的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从激励政策、职称评定、自我实现等方面对一所学校28位教师的教科研活动情况进行个案分析,提出做好当前教师科研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让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有一个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进一步强化职称评定中的科研要求;制订符合各校实际的教科研激励政策;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的指导和帮助;积极引导教师对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来,很多报刊纷纷报道一则“海南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不再是硬性条件”的新闻,据说海南省近日出台《中小学、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代表作鉴定实施办法》,论文发表不再作为教师评职称的硬性条件,还说海口市部分教师对此举拍手称快:“以后再也不用为评职称而交论文发表的版面费了!”诚然,对部分教师而言,论文发表退出职称评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为许多老师整日忙于教学,无暇、无意写论文。但是笔者以为,论文发表退出职称评定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7.
从激励政策、职称评定、自我实现等方面对一所学校28位教师的教科研活动情况进行个案分析,提出做好当前教师科研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让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有一个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进一步强化职称评定中的科研要求;制订符合各校实际的教科研激励政策;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的指导和帮助;积极引导教师对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汪跃峰 《教育文汇》2011,(12):18-18
教师职称评定,很多地方都将教科研论文作为一项必要条件。我认为它在客观上造成很多混乱,实在让教师“伤不起”。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要求教师不应该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是“教育的反思者一课堂教学的试验者和研究者”“教科研成果的践行者”。但如何成为研究者,基层教师不免有着种种迷茫和惆怅。随着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认识和在一线工作的积极探索.我认为“开展校本教科研”可以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主动的教学科学研究者。因为,在校本教科研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直接或间接的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或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汇》2011,(10):16
2011年12月和2012年1—2月话题征稿:12月:您对将教科研论文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有何意见和建议?2012年1月话题:新的一年,您在教育教学中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