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语料库检索统计软件Antconc3.2.4对布宁小说集《幽暗的林荫道》进行计量特征分析,发现"爱情"是该小说集的最主要主题,"生命、生活"和"死亡"是爱情主题的折射和延伸。多角度地对表示"爱情"意义的动词展开分析,有助于深入阐释主题和了解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高中政治是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其理论观点的阐述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如寓理论观点于学生自身生活,阐释比较现实的主题;寓理论观点于学生学习生活,阐释比较理想的主题;寓理论观点于学生校外生活,阐释比较深广的主题;寓理论观点于学生校外生活,阐释比较深广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的优秀短篇之一。该短篇自问世以来,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主题阐释.然而,应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该短篇的深层主题则显现为死亡。作者实际上是通过表现这样的主题,抨击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危害.  相似文献   

4.
《局外人》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作品能够很好的阐释"荒诞"这一主题,离不开作者对作品形式的巧妙构思,本文即从情节架构,人物设置和叙述特点三方面对文本进行阐释,解读作者是如何利用作品的形式更好的展现作品内容和主题。  相似文献   

5.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剧作的杰出代表。无论是主题的表达、情节的设置处理,还是典型人物的性格刻画,都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洞察生活的深度和表现生活的力度,体现出作者高度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欧阳子在《(游园惊梦〉的写作技巧和引申含义》一文中,评价小说《游园惊梦》的主题是“人生如梦”,认为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人生观是消极的多。而笔者认为小说主题是积极的,作者是在“如梦人生”这一消极外衣的掩盖下,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道与逻各斯一直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谈论的主题,而文学阐释学离不开阐释者、文本及文本作者。阐释者在对文本做出解释时,必定要深入作品之中,同时对作者进行了解,进而才能深刻解读作品,才能够帮助经典的代代相传。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是审美创造的主体,文本是审美创造的产物,阐释者的活动就是审美创造的参与者。阐释者要凭借自己的背景知识,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去对作品加以解释,而审美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所以,审美创造在道与逻各斯这一主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沙汀小说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他对川西北乡镇生活富有特色的描写上。本文通过作者对四川乡镇阴暗、沉滞生活的叙述、反面人物的刻画和典型生活场景的展示,阐释了作者小说中独特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9.
在短篇小说《森太太》中,作者裘帕·拉希莉描写了印度裔女主人公森太太移民美国后的特殊生活经历,体现出三方面的主题:即森太太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森先生对森太太的压迫、主流社会对森太太的排斥,进而反映出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文本,旨在阐释小说在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解放女性、争取种族平等问题上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
李阳海 《初中生》2008,(11):22-26
【比较赏读】 主题比较。两文同题,均把“人生”比作“茶”,借杯中之茶来演绎千姿百态的人生,但二者所表现的主题却不尽相同。甲文表现的主题是:想要达到心境的平和、宁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山一重水一重的经历,需要深思熟虑和深刻的感悟才能达到心灵的清明澄澈。乙文表现的主题是:人生在世,在展示自己时,不要过于偏执,不要过于被名利所累,多一份坦然少一点落寞。两文所表现的主题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而透彻的感悟,闪耀着作者的睿智之光。  相似文献   

11.
徐渭《四声猿》之《玉禅师翠乡一梦》,明显受到佛教的熏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具体而言,受过哪些经典或宗派的影响,影响若何,学界则多语焉不详。我们通过对徐渭生平的考察及剧本解读发现,此剧就题材来源而言,受到明代广为流行的《楞严经》等佛教经典的影响;就剧本主旨而言,则蕴含着作者对当时广为盛行的心学及禅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边城》是一曲由历史沉思和人性呼唤构筑的生命乐章。一方面,在历史文化层面,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独特思考,在理性自觉中以其低音震颤的效果透露出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忧患;一方面,在人性道德层面,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人生形态的独特体悟,在城乡对峙的整体文学格局中以其生命交响的互动渗透着作者希望以人性启蒙重造民族精神的审美理想。二者激发了沈从文对国民性的独特思考,共同构成了沈从文文学的人性立场和审美理想话语。  相似文献   

13.
摘要:新疆现代文化是新疆人民在长期建设新疆的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发展出的承载意义的所有客体的表现。阐述了新疆现代文化的传播研究取向,要在分析信息生产、传递、交流的共有、共享过程中,把握个体参与新疆现代文化与培养现代文化意识的特性,以新疆精神为核心,建构一整套文化文本,实现通过传播培养社会“建设性认识”,实现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改写与改造;通过传播塑造和表述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图景,从而以文化智化社会品位。  相似文献   

14.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民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传统现实主义从题材处理、结构安排、人物塑造到艺术风格、审美趋向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巨大魅力.论文从文化心态和文本的角度论述了民间众生对自我角色的确认,其中包括昂扬不屈的创业者、乡村生活的固守者和交叉地带的陪衬者.这些人物的塑造具有深远的民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夜书》由知青时代的生活和当下社会的生活两部分构成。知青生活的苦难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呈现,充满了苦涩与温情;知青当下的生活则以显性的方式呈现,透露出全面溃败的迹象。小说寄寓着韩少功对文革时代与当下社会这两个时代关系的思考,对知青个体命运的思考,乃至人类命运的思考,也彰显着韩少功试图用传统笔法和意趣来表现现代生活和思想的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16.
田杰 《海外英语》2012,(17):192-193,206
Greimas’s Semiotic Square is a new approach in analyzing literary works.Based on Sassure and Jacnson’s claim on binary opposition,Gereimas extends it to four actants and adds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s.By assign meanings to the four actants,an analysis of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les in a text can be made and a revelation of the theme of the text can be realized.Previous studies of this novel take it as an excellent work revealing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 is thought to be the basic condition of human existence.Other study covers the effects of the unrequited love.Quiet differently,this paper tries to interpret this novel by Greimas’semiotic square and thereby revealing the widely accepted theme of this novel that isolation and loneliness is the final destiny of human being in modern society.  相似文献   

17.
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无可慰藉?再现了主人公在一座不知名的中欧小城中梦幻离奇的漫游旅程。 小说中空间意象的建构成为作者推进小说叙事和阐释主题的重要策略。 小说实际上从个体的精神危机展开了对更普遍的群体的精神异化现状的思考。 结合空间叙事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空间意象背后丰富的隐喻意义以及人与空间互动中的感知体验,可以洞见作者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关怀和担忧。  相似文献   

18.
刘焱 《天中学刊》2014,(4):103-107
慕容雪村的小说一方面解构情感、否定理想与信仰,进而否定现实存在;一方面凸显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聚焦环境污染等问题,表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同时亦表现出都市生活中诗意的消解与都市人失去精神栖息地之后的困窘。独特的内蕴使其文本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与当下意识。然而,文本中情感的过于浓烈和真情缺失以及与现代生活的疏离感,也使其小说少了几分作家应有的冷静思考和辩证反思。  相似文献   

19.
堀辰雄是日本昭和时代新心理主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秉承了日本文学历来对"生"与"死"这个主题的讨论。作家擅长用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从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入手,讨论人物对于生死的选择转变。在作家致力终身的代表作《菜穗子》中,他用鲜明的对比成功地描写了三村、黑川两家两代人的不同命运,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菜穗子——这个旧时代的知识女性形象。在小说当中,菜穗子的生死选择几经变化。她也曾逃避现实,选择孤寂落寞的避世生活。然而童年玩伴的人生悲剧和丈夫的转变最终使她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现实。她对于"新生"的追求犹如凤凰涅槃,冲破了小说中现实环境的桎梏,展示了堀氏小说主题从"死"到"生"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多主题文本中发挥教师的优势利用和指导职能,能改变语文教学中教师盲目个性化解读文本等现象。多主题文本确定主导主题的三大原则:尊重"第一文本",包括写作背景、作家生平、作品整体;尊重学生理解水平;尊重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