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奖怎么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科技奖励的候选人大多采取专家提名制,世界著名的诺贝尔奖也不例外。评审前一年的9月,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向世界各地发出对候选者提名人的邀请。诺贝尔奖不接受个人提名的要求,也不能自己提名自己,只有被邀请者才能成为提名人。早在1901年,曾有一位著名科学家提名自己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他高度评价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正>6月28日、29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协会学会、企业代表受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之邀,对国家奖的会评过程进行了旁听,结束后组织了答疑会。今年,为提高奖励评审的公开性,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首次探索建立奖励评审旁听制。近几年,我国不断完善奖励评审程序和机制,科技界对评奖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在2011年首次尝试将评审现场向媒体开放。3年后,为了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国家科技奖励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4月10日,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天津大礼堂召开,为2018年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画上圆满句号。2018年的科技奖励评审工作,是在国家和天津市大力推进科技奖励评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相比于往年的工作,从评审组织方式、提名方式、评审程序、奖项数量设置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2018年天津市科技奖励评审工作的顺利完成为科技  相似文献   

4.
7月16日,正值“2007年全国科技奖励项目”评审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之季,记者有幸采访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本届全国科技奖励项目“自然科学类”奖项的评委丁仲礼院士,并请他对本届全国科技奖励项目的评审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记者期望通过丁院士耐心解读,增进民众对于国家级科技奖励工作的了解,同时激发整个社会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关注热情。  相似文献   

5.
7月16日,正值"2007年全国科技奖励项目"评审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之季,记者有幸采访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届全国科技奖励项目"自然科学类"奖项的评委丁仲礼院士,并请他对本届全国科技奖励项目的评审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记者期望通过丁院士耐心解读,增进民众对于国家级科技奖励工作的了解,同时激发整个社会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关注热情。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85~1993年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奖励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科技奖励数量与科技人才投入之间,获国家级奖数量与科技经费投入之间的比例近似为1:1,指出目前高校科技奖励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层次分析法、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改革高校科技奖励评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1985—1993年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奖励成果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85 ̄1993年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奖励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科技奖励数量与科技人才投入之间,获国家级奖数量与科技经费投入之间的比例近似为1:1,指出目前高校科技奖励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层次分析法、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改革高校科技奖励评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宋科技奖励形式多样,有降诏奖谕、迁秩升官、发放实物等。北宋科技奖励主要集中在应用性极强的领域,如医学、天文学、工程营建、武器制造等方面。北宋科技奖励的时代特征较为鲜明,如奖励领域有所扩展,奖励品类增多、比重有所变化,奖励领域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缺乏评审机制、随机性较强等。  相似文献   

9.
国家科技奖励是激励科技人员的重要手段。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科技奖励工作必须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认真把握和正确处理人物奖励与成果奖励、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个体激励与整体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奖励数量与奖励质量、政府奖励与民间奖励、正激励与负激励等几个辩证关系,不断调整奖励结构、完善奖项设置和健全评审机制,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科技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国家科技奖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导向,2008年国家科技奖励将增设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气候变化与环境监测、先进制造与重大装备、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和自主创新企业等5个评审组。”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近日表示,围绕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和需求,国家科技奖励不断调整奖励结构,进一步完善评审机制和制度,在引导激励科技创新、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运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具体来说,应从增强科技奖励激励作用、加强我国科技奖励制度评审科学性、合理引导民间科技奖发展、正确对待奖后派生待遇、加强对青年科技人员奖励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3月11日至12日,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召开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专用项目管理工作会议。办公室张木副主任简要通报了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工作的基本情况,对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专用项目推荐、评审及授奖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做好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专用项目评审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湖北省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根据《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本着独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推荐2011年度湖北省科技奖的成果进行了评审,确保了湖北省科技奖励的评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地方     
《中国科技奖励》2010,(12):14-14
<正>北京市宣传贯彻科技奖励新规日前,修订后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开始颁布实施。为贯彻落实《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精神,11月16日下午,北京市科委奖励办组织召开了200多家推荐单位参加的大型政策宣讲会。会上,工作人员从政策修订背景、推荐条件、评审标准、评审规则、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讲解。通过培训,旨在让科技管理人员和科技  相似文献   

15.
地方     
《中国科技奖励》2010,(10):14-14
<正>2010年黑龙江省科技奖励评审工作圆满结束9月8日至9日,2010年黑龙江省科技奖励项目评审会议召开。会议对15个行业评审组推荐的41项一等奖、138项二等奖、128项三等奖的拟授奖项目进行了答辩评审和审核。共有286个项目获得了省科技奖励,其中"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关键大型铸锻件制造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会议于12月1日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宋健、成思危、曹刚川等24名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199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报告>,以看高等级项目电视录像的形式审定199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的评审结果.至此199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工作全部结束.评审结果是:543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72项(其中民口52项,国防专用及公安、安全20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0项,四等奖3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71项(民口365项,国防专用及公安、安全106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33项,三等奖313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下称“航海科技奖”)是自2002年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全国航海业科技成果奖。2005年已是开展这项工作的第4个年头。几年来,中国航海学会认真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下称“条例“、”细则”)开展评审及奖励工作,充分利用学会科技人才库的优势,严格遵守客观、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鼓励自主创新,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此项奖励深受航海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为此,他们希望了解更多有关。航海科技奖”的信息。于是,值此新春之际,记者专访了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洪善祥。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科技奖励网络评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8月,国家奖励办在山东青岛召开了全国科技奖励工作研讨会,会议的重要议题就是研讨国家科技奖励推荐机制和方式、网络评审和修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会上,代表们提出了许多好的想法与建议。特别是国家奖励办为应对“非典”今年进行了网络评审,也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为我们多年来一直想做,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的事,做了示范。由于是应急措施,匆忙起步,虽然这项成果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对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减少文山会海,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不断改革科技奖励评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上海市科委和市财政局有关部门领导非常重视科技奖励评审信息化、网络化,特别是网上评审工作,拨出专款40万元用于相应系统软件开发,同时,2004年用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经费也已列入预算。这为上海市实行网上评审奠定了基础。下面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网上评审、怎样进行网上评审方面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9.
设于1901年的诺贝尔奖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今年是本世纪颁发的最后一届诺贝尔奖.2000年度诺贝尔奖的获奖者,他们的研究工作反映了诺贝尔奖奖励宗旨的变化,也反映了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科技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具体体现。随着科技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1年颁布施行的《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已不适应奖励工作需要,奖励数量、奖励等级、奖励范围、奖励标准、评审办法等明显滞后。国务院、科技部分别于2003年、2008年修订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同时,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