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界普遍认为电子媒介是后现代化的代表,然而报纸新闻的后现代性却已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虚拟事实“式的报道方式对新闻“精神导师“角色的消解、信息轰炸式的报道内容对新闻文本生命力的消解,良莠不齐的社会新闻对新闻积极价值取向的消解,都是报纸新闻呈现出的鲜明的后现代性.直面这一后现代性的现实,并积极建设先进文化,是我们新世纪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电子媒介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主流媒介,影响和制约着审美文化的发展.从消极方面看,它以其商业性和大众化让审美文化沦于庸俗化,不断消解着审美文化;从积极方面看,它从内涵的深度和外延的广度拓展重构着审美文化.不论是消解还是重构,都是审美文化借助电子媒介向现代转型的必由路径,关键是理性分析对待,唯有如此,才能早日构建起社会主义的现代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3.
机媒介作为新时代高科技的产物,是在电信网与计算机网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最新移动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介的结晶,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介相比,手机媒介在传播方面有很多优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给传统报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人预言,传统报纸会在网络的猛烈冲击下走向消亡,“报纸消亡论“的声音又被重新提了出来.本文试图从媒介发展的趋势和报纸与互联网的比较中分析报纸自身具有的相对优势的两个方面来质疑“报纸消亡论“.  相似文献   

5.
报纸川军雄风不再,电视湘军辉煌日盛。虽然报纸和电视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但是报纸川军和电视湘军的成败得失并非局限于本媒介,对整个传媒业都有借鉴意义。通过对报纸川军和电视湘军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人才团队对于传媒业发展的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区的形成为个体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虚拟生存空间。从一系列媒介事件对虚拟环境中生存的个体的价值观、历史与文化、情感与身份进行探讨,可见媒介环境正不断地消解并重构真实环境与个体,当代人正面临着真实判断能力丧失、个体情感媒介化、价值观同化、历史断裂、文化重组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国内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具有很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媒介素养教育很难获得成功.根据媒介素养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其历史发展的轨迹,视觉文化为导向的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视觉文化内涵促使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摆脱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消解了“保护主义”存在的基石.由于国内视觉文化还未成为主流文化,必须选择有价值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彰显地域特色的、能够适应教育规律的视觉文化内容进行整合与建构,才能使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媒介帝国主义逐渐成为全球化传播中的热点.本文从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分析入手,对媒介帝国主义进行探讨,指出:媒介帝国主义的实质是文化帝国主义.煤介帝国主义是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以看似消解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谈论方式,维护了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本文还试图从民族主义再次勃然兴起的背景入手,提出重新向民族传统与文化回归是对抗媒介帝国主义的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多元化、生活信息化的今天,传媒及传媒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建立正确评价和接受传媒信息的模式,把握接触传媒和接收信息的主动权,自觉消解和过滤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应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传媒素养.当前,我国受众传媒素养现状不容乐观,提升受众的传媒素养迫在眉睫且意义深远,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教学,这是目前在中学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一种方式.媒介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延伸,媒介素养和语文素养都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有关"新闻"的内容应该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视角.大众媒体信息已经对语文课文的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亲近印刷文本,提高深度阅读的能力,警惕大众媒介文本对经典文本的消解和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民是基于权利的义务自觉承担者,其身份的核心要素乃在于权利与义务.在信息即现实的媒介社会,公民的权利表达由于建立在被操控的媒介信息基础之上,其权利不可避免地沦为了被媒介操控的对象.与此同时,现代媒介通过操纵各种符号,营造出指向个体欲望的诱人的“丰裕社会”,将个体从对他者和社会的义务承诺中拉回自身,消解了个体承担公民义务的自觉意识.权利的被操控和义务的被消解,从根本上瓦解了公民身份.捍卫公民身份的完整性,一是要帮助个体通过多角度的识读媒介信息,使其从媒介信息的操控中解放出来;二是要帮助个体认识和洞悉媒介信息所包含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克服自我欲望的局限而走向对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2.
四大媒体特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四大媒体有着各自的传播特质和文化意蕴。报纸是“读”文化的象征媒介;广播是“听”文化的典型媒介;电视是“看”文化的代表媒介;网络是“新视听”文化的先锋媒介。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是对已有媒介的整合和延伸。大众传媒的每一次革新,都伴随着人类思维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众媒介文化及其社会影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文化范式的调整,大众媒介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等级秩序和深度追求构成巨大消解.全球化语境中空前复杂的多元文化因素,使对经典观念的颠覆和消解成为潮流.媒体技术的自主与视觉文化的兴盛,导致以文字为基本媒介的文化形态让位于以图像为基本形态的视觉文化,加速了"形象资本"和"图像霸权"的形成.技术进入到人类生存最内在的领域,改变着我们理解、思想和意愿的方式.我们只能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加强对技术的人文规范和控制,这在技术决定论日益盛行的今天尤其是当务之急.目前,新世纪中国文论对于媒介文化及其后果这一问题域所涵盖的诸问题的讨论,亟须整体性观照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报纸编辑是报纸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其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报纸的质量.以报纸编辑在工作实践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为视点,报纸编辑心理具有追求个性与风格的特色心理,博取信誉、贴近生活、满足受众的求知、求近、求新心理,提高层次、追求品味的精品心理,积极主动、不甘寂寞的创造心理,从整体意识出发的全局心理以及应该注意克服的定势心理等基本特征.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与我国媒介种类、数量激增,市场竞争加剧息息相关,是新时期新闻改革发展焦点逼近"读者需求"这一新闻传播活动价值本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受众中心”的传播理念要求受众能参与报道,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迎合了这种需要,并在报纸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中,以及在纸质媒介对抗电子媒介的冲击中做出了贡献,但参与性报道自身还存在着某些不足,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报纸是最为传统的传媒介质,它的变化以及走向,更多的反应了当下新媒体的冲击势头,以及整个媒介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融合问题,它对媒介变化所产生的敏感可能更清晰一点。英国作为世界近代报纸发源地之一,其报业发展有着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时代的变迁中,英国报纸经历了许多具有突出意义的变革。尤其是近期,英国报业的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新,对我国报业的发展产生了剧烈的影响。如何借鉴,如何转变,是我国报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报网互动,媒介融合,远不止于内容的融合,而应是媒介形态、结构、技术、功能、流程乃至传播方式等方面的融合。受众的需求是推动这种变化的根本动力。信息接收渠道的多样化、受众活动和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媒体应该以更丰富的内容和方式为受众提供个性服务。因此,不断探索传统报纸和新媒体的有机结合,通过报纸原创内容优势和新媒体数字化传播优势的结合,推进数字报业发展,开展与其他媒介融合,既是报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报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报纸、电视和网络三类大众传播媒介的公信力及其六个维度的比较可以发现,三类媒介的总体公信力差异并不显著,媒介依赖程度与媒介公信力的相关性也不显著。受众对三类媒介在媒介操守维度上的评分最低;权威性维度在三类媒介中的差异显著,由高到低分别是电视、报纸和网络;社会关怀、新闻技巧、有用性三个维度的评价,均为网络最高,且差异...  相似文献   

19.
所谓网络媒体,即以互联网为媒介手段,集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的文字、音频、视频传播等多种媒介表现形式与优势为一体,又被称为"第四媒体",具有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媒体性等特点.在美国习惯阅读的人群中,正在告别传统的报刊、杂志,并向互联网方向靠拢的人群已经达到70%.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的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传统报业,各种报纸的阅读群体呈现出下滑趋势.下面,就新形势下,报纸媒体如何参与新闻竞争,建立新闻优势进行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2014,(14):29-30
正小记者来回答媒介大家族的成员主要有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小主持大讲堂"媒介的家族大着呢,根据它的便捷程度与现代科技技术的运用程度,可以分为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介两种。传统媒介包括我们日常所见的报纸、杂志、电视等,而现代媒介则包括互联网、电子书、手机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等。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各有优势,不过,现代媒介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可以让我们更快地接收到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