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文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既梳理了清代弹词的发展轨迹,又对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论文认为弹词的直接渊源是宋代的陶真,提出了弹词渊源于“瞽人诵诗”的假说。清代弹词形成叙事体和代言体两类。清代弹词存在着一个由书场曲艺渐变为案头文学的雅化历程。这个过程是随着书场弹词、书坊弹词、书斋弹词三部分的雅化趋势及相互消长的态势完成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弹词本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雅俗共赏的通俗文学,过多的赋予其教化使命或者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都会葬送弹词的文学生命。文体分化使代言体弹词占了书场说唱的主流、叙事体弹词在书斋里的主导地位则始终未被撼动。两种文体的不同归宿说明了适者生存的文学生态原则。另外,作为文体分化的副产品。弹词的案头化最终导致了弹词文学的消亡。清代女性弹词中出现女扮男装现象。论文认为,文人“女性化心态”的历史符号学、文学创作思潮中的女性“士人化”及清代中叶兴起的才女文化热潮,是女扮男装文学现象文化的、文学的、社会的大背景,而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抑和束缚则是易妆的直接诱因,挑战现存秩序成为易妆现象最突出的文化表征。女性写作最普遍的弱点是对男性世界的陌生,这一点直接导致了作品中易妆女性不被读者信任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的余响给我们研究清代弹词作品提供了新思路。《再生缘》是明末清初众多女性弹词作品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作者陈端生以自身为原型创作出一个自尊、自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孟丽君。孟丽君打破父权制下性别角色的被动安排,追求政治理想放弃契约婚姻,实现了对父权制的解构,但其身上也存在着社会性别与生物性别无法调和的矛盾,同时代三位女性作家对《再生缘》再创作的女德立场和批判态度体现出封建父权社会女性意识解放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3.
清代弹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曾风靡于整个江南地区,直至今日依然余韵犹存.这些弹词多由女性写就,作品本身所带有的含蓄婉转、柔润清新的风格与江南地区长期以来的文化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江南水土孕育下的才女文化繁荣一时,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女性作家将江南韵味融入了弹词作品之中,使得清代弹词成为了江南地区的“特产”.  相似文献   

4.
清代女作家弹词是指以女性作家为主体的创作形式和案头文本 ,而并非流行在江南一带的市井演艺形态。 184 0年到 1910年之间的女作家弹词创作更多地凸现了女作家的时代意识 ,在社会大变迁到来之际 ,以女史的昂扬姿态 ,生发出揭发世情世态、论世救世之主张 ,而辛亥革命前夕女革命家秋瑾创作的《精卫石》标志着弹词小说“振兴女权”的思想上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证了李伯元的一部重要作品——《庚子国变弹词》的资料来源问题。文章通过将《弹词》文本与报章汇辑本《西巡大事本末记》及其盗印本《西巡回銮始末记》的对勘共读,指出《西巡大事本末记》一书实为李氏写作《庚子国变弹词》的直接依据;从而使李伯元“取材于中西报纸者十之四五”的自我表白具体化,并可由此进一步了解《弹词》的写作情况。  相似文献   

6.
弹词作为一种备受民众喜爱的说唱艺术,宋元以来流布很广;但由于历史原因,能够保存下来的唱本却不多见。现存弹词大多是清代刊印的,早期以手抄、雕版为主;道光以后,则以石印为主。刊本弹词除文人创作本外,多数都是书商亲自整理或者请其他文人修订出版,很少将原来的底本直接刊出的。在利益驱动之下,若出现一个成熟的版本,翻刻、盗版则纷纷随之而来,常有“千部共一版”的情况,从而造成清代弹词版本存在较为严重的雷同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弹词《昼锦堂记》是一部清代女性作者创作的叙事体韵文小说。从叙事艺术来看,《昼锦堂记》不仅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而且情节跌宕起伏,富于机趣;从人物塑造来看,《昼锦堂记》长于描摹人物口吻和刻画人物心理,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富有艺术魅力;从性别意识来看,《昼锦堂记》不仅通过书写女主角的人生传奇来张扬女性的自我意识,还通过塑造几位女性配角来探寻女性的生存空间。此外,该作语言典雅,行文流畅,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弹词佳作。  相似文献   

8.
《猛回头》是一部完整而优秀的弹词作品,其以民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弹词形式,以真挚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成为辛亥革命前夕最有影响力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品。  相似文献   

9.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曾经读过一部中国女作家郑贞华所写的弹词作品《梦影缘》.  相似文献   

10.
李伯元所作《庚子国变弹词》是近代反映义和团事件最为全面、详尽且偏见不强的曲艺类作品。《庚子国变弹词》以全景图方式再现了义和团事件的整个过程,还刻画出了一组性格特别的人物群雕图。其中端王、李来中、张德成三人皆具有异人特征,三人不仅是义和团集团的绝对首领,还寄托了李伯元所阐释出的鲜明个性。在《庚子国变弹词》的世界里,端王成了一代枭雄兼霸主类角色,李来中则是行踪飘忽、来去无踪的羽客类人物,而张德成就成了能掐会算的算命先生类主人公。三个团众首领分别担负起枭雄、羽客和怪杰的形象,延续的是戏曲角色定位的需求,而未曾严格遵守历史真实。三个特异型人物的登场,组成了一幅风云跌宕、诡异莫测的江湖世界图景。如此性格人物的集体亮相,迫使弹词为传统江湖世界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近代化的新素质。  相似文献   

11.
弹词作为“女性文体”的特点表现在作者、接受者、传播者、内容、形式等五个方面。弹词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自觉是多方面的,而尤以女性的参政意识最为突出,这与中国的文学传统、当时的社会思潮、社会风气、文化氛围等因素密不可分,对后世的女性文学乃至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弹词是明清讲唱文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其优秀作品多出自女性之手,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本文从女性作家弹词作品的兴起原因及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弹词是我国古代真正的妇女文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之后,弹词一方面在爱国志士笔下继续发挥着开启民智、普及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大量小说名家参与到弹词创作之中,对弹词旧有的风格产生了一定影响。时局的变化、新的传播媒介的盛行、大量小说名家的参与,使得民国男作家弹词在文本的传播形式、题材内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此外他们还积极探讨弹词的文体特征,在创作中注重弹词的韵律。  相似文献   

14.
在"小说界革命"的影响下,作为"旧小说"一员的弹词,也被赋予唤醒民众的使命。清末民初的多数报刊都曾发表过弹词,甚至开辟过弹词专栏。这种情况在吴地报人任编辑的刊物中尤为明显。他们深受吴地文化浸染,大力倡导并积极创作弹词,使其成为这一时期报刊的重要内容之一。报刊、杂志成为弹词的载体后,弹词文本的出版、传播和营销方式、受众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笔通过对长篇弹词《笔生花》实际用韵的穷尽式分析、总结,归纳出《笔生花》的七部阴声韵:齐微部、皆来部、鱼模部、宵豪部、歌戈部、家遮部和尤侯部;并将此七部与《广韵》和《中原音韵》的韵部及其他韵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笔生花》的用韵较大程度受吴方言影响,也较明显地体现了语音发展、融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从研究者的人数,还是从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层次等方面,清代《楚辞》研究仅次于《诗经》研究,楚辞学在清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高度。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将楚辞研究推进到一个更加切实、更为理性的领域,真正开启了清代楚辞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代言体弹词的形式在之前的说唱艺术中已经孕育,但戏曲的成熟使它有更多的营养可以汲取,并最终被认为是弹词正宗。弹词与戏曲除了形式上有其类似之处外,在内容上也互相借鉴。它们的优秀篇目往往相互改编。从改编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弹词与戏曲在处理相同题材、同一故事情节时的不同方法,从而也显示出了弹词与戏曲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探讨传统苏州弹词音乐的唱奏关系入手,对其音乐织体的结构形态,音响特征、复调关系及表现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将传统苏州弹词音乐的织体归纳为七个类型:一、加花托腔或支声复调织体;二、减花托腔式支声复调织体;三、加花减花交替式主声复调织体;四、加花减花克织托腔对比武复调织体;五,快弹散唱对比式复调织体;六、固定音型对比式复调织体;七,间隙垫腔自由模仿式复调织体。此项研究在我国传统苏州弹词音乐研究方面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9.
晚清以来,女弹词经历了书寓女弹词、职业女弹词的前后更迭,身份也由高级妓女转变为职业女性,是江南社会历史变迁的产物和反映.拜师学艺预示着职业生涯的开始,只是书寓女弹词的师承限于同性之间,而职业女弹词逐渐打破了性别隔离.缘于两者身份特征的差异,书寓女弹词和职业女弹词的演艺生活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女弹词只是江南女性的一种身份标识,并非终身的.她们回归家庭、承担起女性传统的性别角色,预示着职业生涯的结束,也反映了晚清以来时人对女性性别角色期待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20.
香港TVB电视剧《新孟丽君传奇》改编自清代才女陈端生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剧中围绕孟丽君、皇甫少华及铁穆尔的"三角恋"展开,最后以孟丽君离开朝廷跟皇甫少华结连理为大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