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哈尔滨市在历史发展和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大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哈尔滨市正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结合自身优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工作,拓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新领域.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立足桐乡历史文化,构建高校图书馆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馆藏、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开展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和传承,近日,北京市大兴区档案局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征集及宣传工作。通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管部门联系沟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收集工作进行指导,确保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相似文献   

4.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广西唯一的一个侗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侗族特色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民族性与代表性。在了解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为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编研以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工作,以期能为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建议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历史进程中风土人情的体现,是当地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文化结晶,它凝聚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与现代审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直接导致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断层。由此,对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迫在眉睫。本文探讨了应用现代声像技术开展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希望为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宁 《图书馆学刊》2010,32(12):11-13
高校图书馆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发挥高校图书馆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信息、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组织与协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高校图书馆通过营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环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羌族及北川羌族历史与发展,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主题的历史与体验旅游等方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主题旅游为例,对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传统文化空间被改造,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社区博物馆因其强调对社区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活态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不谋而合,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值得尝试的新途径。但由于我国社区博物馆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社区博物馆的认识存在偏差,在管理理念、运营模式、商业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陷入误区。积极探索社区博物馆建设与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以整体性、原真性、活态性、公开性原则建设社区博物馆,对于保护和传承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城市文化根脉、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担任着开发和传承的角色。论文对国内55个大陆省级及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状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发现公共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的不足,提出图书馆应该增强非遗资源开发利用意识、注重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建立适当的合作机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它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谢鹏 《兰台世界》2015,(2):59-60
近现代大学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历跌宕起伏的政权更迭和错综复杂的文化冲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开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物档案新领域等举措,将使高校人物档案在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广大群众之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化复兴、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经路径。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拥有强大的优势,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所在。文章总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图书馆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问题,探究了加强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永林 《文化遗产》2015,(1):1-10,157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传承与传播,以及创新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分类和检索体系构建、虚拟现实和可视化展示技术、新媒体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传播的作用,以及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等问题,试图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视野     
《陕西档案》2012,(2):17-19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陶制作技艺为代表,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视角,研究地方高校特色实物档案馆的建设。首先,介绍了当前学术研究成果,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特色实物档案二者间的关系,并提出建设地方高校特色实物档案馆的可行性和建设价值;最后,就特色实物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路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无论城市或乡村,在现代化潮流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遭到了巨大的流变。随着市场经济的触角延伸至乡村的每个角落,同质性的扩张,异质性的收缩,许多地方性、区域性文化正在消失,文化多样性正处于破损之中。在此状况下,传统文化所寄存的文化生境正遭受强烈的冲击,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正面临新的挑战,它是否能适应在新时期下的生存和发展,是关系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有效地得到保护、并能继续传承下去的关键所在。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许多地方把它纳入高校之中,企图借助高校的优势资源,更高层面地、系统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凯里学院为例,探究凯里学院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采取的举措,以及学校主体对非物质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日趋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遗存在城市巷陌与民间角落的文化符号正在无可逃避地消亡,而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中最难能可贵的记忆,地方民居、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城宜昌市同样面临着旧城改造新城升级的现状,城市发展与文脉延续的矛盾已成为城市品牌建设战略思考中不容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当前城市日趋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遗存在城市巷陌与民间角落的文化符号正在无可逃避地消亡,而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中最难能可贵的记忆,地方民居、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城宜昌市同样面临着旧城改造新城升级的现状,城市发展与文脉延续的矛盾与冲突已成为城市品牌建设战略思考中不容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日趋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遗存在城市巷陌与民间角落的文化符号正在无可逃避地消亡,而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中最难能可贵的记忆,地方民居、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城宜昌市同样面临着旧城改造新城升级的现状,城市发展与文脉延续的矛盾与冲突已成为城市品牌建设战略思考中不容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