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批评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评一定要讲究艺术;;掌握好“度”。既不要板起面孔、冷若冰霜;;也不能过分“包装”批评;;而使批评失去本身的教育功能。在不伤害师生情感的同时;;真诚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颜悦色、春风化雨地引导学生;;才能使批评产生最佳效果。本期编辑的几篇有关批评的文章;;试图使教师们对批评工作有一些方法上的掌握。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评一定要讲究艺术;;掌握好“度”。既不要板起面孔、冷若冰霜;;也不能过分“包装”批评;;而使批评失去本身的教育功能。在不伤害师生情感的同时;;真诚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颜悦色、春风化雨地引导学生;;才能使批评产生最佳效果。本期编辑的几篇有关批评的文章;;试图使教师们对批评工作有一些方法上的掌握。  相似文献   

3.
包装批评     
批评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评一定要讲究艺术;;掌握好“度”。既不要板起面孔、冷若冰霜;;也不能过分“包装”批评;;而使批评失去本身的教育功能。在不伤害师生情感的同时;;真诚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颜悦色、春风化雨地引导学生;;才能使批评产生最佳效果。本期编辑的几篇有关批评的文章;;试图使教师们对批评工作有一些方法上的掌握。  相似文献   

4.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少不了批评教育这种方式。但如何使批评运用得当,行之有效,这就要求教育者善于掌握好“火候”,因人、因事而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批评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讲究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批评”是通过对学生不正确的思想以及不良言行的评判 ,从而引起他们警觉并促使其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的一种德育手段。批评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 ,使学生能真正地辨明是非 ,提高认识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不可避免地要经常运用这一教育手段 ,使犯错误的学生能够改正错误 ,更快地进步。但如何使“批评”这一教育手段运用得当 ,行之有效 ,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 ,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 ,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 ,采用不同的方法。一、批评要准确 ,实事求是教师对学生批评教育 ,首先必须做…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然而,苦口良药毕竟难以下咽,逆耳忠言更难以接受。虽然批评是教育学生和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教育实践离不开批评,但是如何使批评既一针见血又留有余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使学生欣然接受,教师就要像艺术家那样研究和掌握这门艺术,做到“五宜”、“五忌”。  相似文献   

7.
当学生犯错误时,如何运用批评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我认为教师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做到有情有理。节度适宜,掌握好批评的“火候”,使批评真正达到“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批评的艺术     
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中,免不了要批评学生。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是唤起学生对不良行为的警觉,改正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努力。这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一切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  相似文献   

9.
批评学生是教师需要常做的一项工作,教师要明确批评的目的,掌握批评的方法,注重批评的效果,使三者有机地结合,很好地应用这一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0.
同表扬一样,批评也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人的天性是“趋赏避罚”,很难做到“闻过则喜”,所以,批评总不如表扬那样易见成效惹人喜欢。因此,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尽管如此,正确的批评总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能避免错误的做法,讲究批评艺术,就能使批评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育形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批评学生应做到“四舍五入”:  相似文献   

11.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手段,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以唤起学生的警觉,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言行。不留情面或婆婆妈妈,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批评要讲究艺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正确指导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批评学生欣然接受,不但引以为鉴还进行深刻反省;有的批评学生难以承受,甚至激化了矛盾,产生对抗情绪或从此一蹶不振。要想使批评既有的放矢又形式多样,既一针见血又留有余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研究和掌握批评这门艺术。而批评的艺术是在理解、信任、尊重和关心的土壤里开出来的灿烂的花朵。作为教师,批评学生时应针对被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场合和情节以及学生的性格、心理素质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乐于接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切忌“一刀切”。一般情况下。批评的方式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12.
面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生的错误,如果教师一味直接、反复地批评,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批评的效果适得其反。应立足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变批评为表扬、化批评为激励、寓批评于幽默,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做思想工作时的批评艺术非常重要,班主任要掌握这门艺术,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13.
向前 《教育艺术》2004,(7):38-39
作为班主任,批评学生是常有的事,但是批评要讲究艺术性,使学生心服口服,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是指教师紧紧围绕着后进生的情感展开工作.以情感  相似文献   

14.
课上课下,常见一些教师板着脸训斥学生,训斥之语尖酸而刻薄,很是刺耳。面对教师的批评,不同的学生,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羞愧交加、无地自容;有的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有的不理不睬、满不在乎。出现诸如此类的现象,往往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掌握一些批评的“点金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赵金燕 《成才之路》2009,(34):71-71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老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错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因素,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批评,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教师必须进行批评劝告。那么,怎样才能使批评学生的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从而让学生乐于接受并将缺点错误加以改正呢?近读《孙子兵法》,发现其中的许多谋略很适用于教师对学生实施批评。《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伟大的军事作,虽然所讲的是对敌作战的用兵之道,但是也可以将它活用为对学生的批评之术,巧妙地“制服”学生,从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并不等于只有赞扬没有批评。批评绝不是教训或斥责。它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在“帮助人进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就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注意批评的态度、方式、场合,从而使批评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批评的艺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是进行细腻、恰当的批评,而是代之‘采取’痛骂一顿的办法,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变得冷酷、绝望、凶横和孤僻。他们会以充满敌意的态度对待教师。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这一论断告诫我们.批评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掌握批评的艺术。对学生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关爱,这样才能使犯错误的同学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使用批评教育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辅助性方法,是一种消极的“强化”和否定性教育评价。实际工作中没有固定模式,但其基本原则是需要遵守的。  相似文献   

20.
谢兆勤 《文教资料》2010,(14):128-129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总是提倡多用表扬的语言。有人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种做法值得肯定。然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予以批评教育是必要的。要使教师的批评语对学生产生积极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必须研究掌握批评语言的艺术,正确运用批评语言。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教师批评语言的艺术性.以期与同行共勉,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