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连仓 《宁夏教育》2013,(11):43-44
国学大师王国维把诗歌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认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诗歌创作中同等重要。借用大师的话来形容语文课堂教学,余以为,课堂教学首先要追求并一辈子要追求的当是“有我之境”。只有“有我”,课堂教学才有灵魂;  相似文献   

2.
张孝祥的名篇《念奴娇·过洞庭》是物境与心境融合、自然物象与人格形象相契的典范。细读词作文本,并借助古代诗学关于“境”“境界”的论说,探究词人所创造的自然本真的物境和高蹈出尘的心境,以及二者相生所达成的心物交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1.语文教师的人格素质与教学效率。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  相似文献   

4.
“入神”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审美评价依据的重要标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王国维先生在探讨诗词创作构建的意境时提出的重要概念,陶渊明以其任真自得的人格和悠远空灵的诗心创作了大量浑然自成一体的诗篇,无论创作的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其毫无斧凿之痕的率真自然的诗风都印证了诗歌“入神”境界的深远.  相似文献   

5.
<正>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四种。我以为,以此类比语文教学的境界也未尝不可。客观地讲,目前的语文教学超越了照本宣科的自然境界,为着考试和升学的目的正在功利境界里起早贪黑,辛苦、悲壮而又惹人生厌。因此,一些有良知的语文教师试图走"中间道路"—关注考试的同时也关注语文本身—这大概  相似文献   

6.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一、人格与效率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的人。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  相似文献   

7.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提升学生的人性境界、塑造学生理想人格的教育。高职院校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摆正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创设积极、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加强人文课程的开设;注重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人格与效应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无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的诗歌教学中,我以为,是阅读,还是审美,是“技术训练”,还是精神陶冶,既反映着教学品位的高下、文野,也折射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品位。不同的文体、文章,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层次和境界。一篇普通的说明文、应用文、新闻通讯,是一个教学层次,而脍炙人口、蕴含极深的文学名篇应是另一个教学层次。它应从阅读的层次迈向审美的层次。诗歌教学只有进入审美体验才能进入较高的教学层次。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歌可以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种境界(《诗格》),物境即客观现实生活中的物象,情境即诗人主观世界的情感,意境则是…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的“境界说”在中国的词学理论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间的差别。在于“我相”的泯灭与否,而“我相”的泯灭不是“我”的肉身或自然属性是否消亡,而是“我”的本质的自然消隐。  相似文献   

11.
自我批判     
宋词是词体的极致,易安词更是将其带至一片无人能及的境地,每每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以此为据,我以为忧郁、真切、细腻构成了易安词艺术风格的三境。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满足训练思维能力和写作技巧,而且应该将学生的人格养成,情感培养放在首位,在某种意义上做人的境界决定了“作文”的境竞。  相似文献   

13.
教育境界:通向教育圣殿的阶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境界是我国人文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把它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教育的窗户。教育境界的存在是以境界研究教育的本体论基础,境界的可显示性是以境界研究教育的方法论为基础。教育境界的可显示性决定了可以从多角度对境界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把教育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守纪之境、守德之境和审美之境;求生之境、执迷之境、自如之境;困顿之境、平淡之境、合乐之境、自由之境。教师教育境界的提升通过“内美”和“修能”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论词,标举“境界说”,以为词作当以境界为最上,并分境界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此说为诗词赏鉴者奉为圭臬。文章即本斯旨,对唐宋名家之写月佳作,结合作者之境遇,略加赏析,以纪念这部不朽的名著问世95周年。  相似文献   

15.
鉴于语教学的现状,我认为有必要加强语教育的人性。语教学的人性,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人因素,激发、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心理品质、性格特征、思想风貌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以更趋人格完善。应该指出,所谓人性,是指语教学作用于学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特征,它不是独立的教学过程,而是寓于教学过程之中,因为思想教育是自然渗透而非脱离教学过程的空洞说教。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发展境界是以教师的内在本性为依据,在一定的教育时空情境下,教师的内在精神修养、专业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和境域,以及人性所能达到的层次和高度。教师专业发展境界,一般可分为技师、经师、智师、人师、大师五层次;从教学角度,可分为第一教学、第二教学、第三教学三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峰,是达到相应的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发展境界是以教师的内在本性为依据,在一定的教育时空情境下,教师的内在精神修养、专业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和境域,以及人性所能达到的层次和高度.教师专业发展境界,一般可分为技师、经师、智师、人师、大师五层次;从教学角度,可分为第一教学、第二教学、第三教学三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峰,是达到相应的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就是促进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完美的人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形成依赖于丰富的知识滋养、优秀的文化熏染和深刻的自身体验。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的美学观认为,在文学作品之上有一个提摄其魂的"境界",这是评价作品的美学标准,慕仕凡的作品体现了对"境界"的追求,能够写真景物真感情,在有我和无我之境中阐释生活,就所评作品来说,表现了反思、俯视和理性营造的境界。其创作突破了业余作者的拘囿。  相似文献   

20.
郑大转 《文教资料》2007,(17):70-71
该文从什么是境界谈起,再谈到《人间词话》中境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展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美学境界的比较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