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钝顶螺旋藻藻胆体在解离过程中77K荧光发射光谱与光能传递途径进行了研究.在77K荧光发射光谱中,完整藻胆体只有一个峰,位于682nm,这是藻胆体核心-类囊体膜连接多肽的荧光峰;随着藻胆体逐渐解离,首先在649nm出现一个小峰,之后,在661nm又出现一个荧光发射肩,前者是C-藻蓝蛋白的荧光,后者是别藻蓝蛋白的荧光;随着藻胆体解离程度的加重,C-藻蓝蛋白的荧光逐渐加强并成为主峰,别藻蓝蛋白的荧光也逐渐加强,但随后又逐渐减弱,直至消失;682nm主峰逐渐减弱并消失,但在679nm却出现另一个荧光峰,这是别藻蓝蛋白-B的荧光;当别藻蓝蛋白的荧光消失后,679nm荧光峰减弱为荧光发射肩,但仍然有很强的荧光.这表明:C-藻蓝蛋白不但与别藻蓝蛋白相连接,而且还与别藻蓝蛋白-B相连,在钝顶螺旋藻藻胆体中,光能是沿着两条途径传递给光系统Ⅱ的.  相似文献   

2.
用钝顶螺旋藻进行了藻胆体核心和藻蓝蛋白重组的研究。在室温荧光发射光谱中,藻胆体核心-藻蓝蛋白重组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位于663nm,与藻蓝蛋白的室温荧光发射峰643nm和藻蓝蛋白 藻胆体核心混合物(未重组)的室温荧光发射峰648nm相比,荧光发射峰向长波方向发生了移动,并向藻胆体核心室温荧光发射峰664nm逼近。说明藻蓝蛋白与藻胆体核心发生了重组,而且重组效果较好。在液氮温度荧光发射光谱中,其结果也表明藻蓝蛋白与藻胆体核心发生了重组。  相似文献   

3.
钝顶螺旋藻藻胆体核心与藻蓝蛋白的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钝项螺旋藻进行了藻胆体核心和藻蓝蛋白重组的研究.在室温荧光发射光谱中,藻胆体核心-藻蓝蛋白重组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位于663nm,与藻蓝蛋白的室温荧光发射峰643nm和藻蓝蛋白 藻胆体核心混合物(未重组)的室温荧光发射峰648nm相比,荧光发射峰向长波方向发生了移动,并向藻胆体核心室温荧光发射峰664nm逼近.说明藻蓝蛋白与藻胆体核心发生了重组,而且重组效果较好.在液氮温度荧光发射光谱中,其结果也表明藻蓝蛋白与藻胆体核心发生了重组.  相似文献   

4.
对钝项螺旋藻完整藻胆体与解离藻胆体吸收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随着藻胆体的逐渐解离,其吸收光谱表现出如下变化特点:在紫外光区,吸收峰始终位于355nm,尖形峰逐渐变成钝形峰;在红光区,都有很强的吸收,吸收峰呈平项状,其半带宽逐渐变小;紫外光区与红光区相对吸收强度的比值逐渐变小;四级导数吸收光谱的小峰数目越来越少。室温荧光发射光谱表明,藻胆体在低于0.9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变得不稳定,并开始逐渐解离,解离的藻胆体与完整的藻胆体相比,其荧光发射峰波长逐渐变短。  相似文献   

5.
对钝项螺旋藻完整藻胆体与解离藻胆体吸收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随着藻胆体的逐渐解离,其吸收光谱表现出如下变化特点:在紫外光区,吸收峰始终位于355nm,尖形峰逐渐变成钝形峰;在红光区,都有很强的吸收,吸收峰呈平顶状,其半带宽逐渐变小;紫外光区与红光区相对吸收强度的比值逐渐变小;四级导数吸收光谱的小峰数目越来越少.室温荧光发射光谱表明,藻胆体在低于0.9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变得不稳定,并开始逐渐解离,解离的藻胆体与完整的藻胆体相比,其荧光发射峰波长逐渐变短.  相似文献   

6.
对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发现用pH=7.0、0.067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粗提取处理,再用50%饱和度硫酸铵盐析纯化所得到的藻蓝蛋白的纯度和提取量都比较理想。在实验条件下纯度和提取率呈负相关,其中盐析后藻蓝蛋白的纯度达A620/A280=0.508,提取率W为1.12%。将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的定性确认,其荧光光谱的室温荧光发射峰、紫外吸收特征峰与文献值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7.
实验测定了9种单细胞藻包括:5种淡水绿藻雪衣藻Chlamydomonas nivalis UTEX2765、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wal CH、绿球藻Chloroccum tatrense UTEX2227、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sp.CSIRO:CS-321和四种硅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牟氏角毛藻Cheatoceros mulleri CH、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尖刺拟菱形藻Pseudcrnitzsehia pungens Grunow的77K荧光光谱,并与大型海洋绿藻、其它杂色藻以及高等植物菠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9种单细胞藻都缺少作为高等植物PSI主要表征的730nm长波荧光峰。9种单细胞藻的荧光主峰的位于684nm,而淡水绿藻在714nm还有一个明显的发射峰。这个结果与海洋管藻目绿藻和某些大型海洋绿藻的荧光特性一致。四种硅藻也有一个明显的荧光发射主峰位于684~686nm,类囊体膜的荧光光谱中在700nm附近有个不明显的肩峰。以上结果表明,淡水绿藻和硅藻PSI缺少730nm长波荧光峰可能具有其普遍性,预示这些藻类在PSI结构以及能量传递等方面与高等植物具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凝胶燃烧法制备了粒径为100 nm~300 nm 的 Zn1-xNixO (x=0,0.01,0.02,0.03,0.04)纳米粉末.使用 SEM、 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锌中镍的最大掺杂量为 x=0.03,超出以后会析出氧化镍晶体.随着镍掺杂量的增加,镍掺杂氧化锌的紫外吸收限发生红移,能带宽度逐渐降低,紫外光区的吸收减弱而可见光区的吸收增强;镍掺杂氧化锌发射光谱发射峰强度减弱、宽化,并出现一些新的发射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