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湘的诗充满着深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同时又特别讲究诗情、诗意、诗形、诗韵,注重诗的音乐的美。他的诗学思想与他的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是相谐和的,其诗学观是以爱国思想、民族意识为主导的。在朱湘看来,作为真正的诗人,要在对自然、人生的歌咏中,显现诗人的内在的本真情感,而这本真情感的显现又必须在诗形上符合“诗的真理即是美”的审美标准,因而关注人生社会、亲近自我情感、注重艺术美就成了朱湘诗学思想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朱湘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贡献的诗人,其命运多舛,英年早逝.他的诗除少部分对人生略有哀嗟以外,大量的还是充满着人生的温情的,随着阅历的加深,关心现实的成分也增多了.朱湘的贡献主要在于,从理论和实践上,注重于新诗格律的创造与音韵的调谐,为新诗创作在如何继承我国古典诗词方面闯开了一条别开生面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朱湘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贡献的诗人,其命运多舛,英年早逝。他的诗除少部分对人生略有哀嗟以外,大量的还是充满着人生的温情的,随着阅历的加深,关心现实的成分也增多了。朱湘的贡献主要在于,从理论和实践上,注重于新诗格律的创造与音韵的调谐,为新诗创作在如何继承我国古典诗词方面闯开了一条别开生面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朱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纯粹的诗人,毕生致力于新诗的创作和革新,以期通过诗歌救赎人生,却以失败告终.以<夏天>、<草莽集>、<石门集>为路标,可以返回历史现场,探寻朱湘新诗创作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5.
<正> 朱湘是一位对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诗人。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者开始重视对朱湘的研究,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年表、回忆录以及研究论文。《安庆师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的梁家林、潘延年两位同志合写的《诗人朱湘年表》,比较详尽地记载了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梗概,对进一步研究朱湘有很大的帮助。朱湘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发表在各种报刊上,其中不少诗歌后来没有收入他的四个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永言集》。朱湘投江  相似文献   

6.
朱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诗人兼翻译家,朱湘的译诗表明翻译绝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为推动文明互鉴,朱湘基于接受美学原则,通过立足文本艺术美、尊重读者审美传统、拓展读者视界的方式来提升译作的文化传播效果。朱湘译诗中的接受美学思想及其翻译主张对当今的中西文化交流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朱湘的文化身份——纪念朱湘逝世70周年、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湘是现代著名诗人 ,他对现代新诗的救赎精神与美学维度的营构是他人难以企及的 ,但他的文化身份是复杂的。精美朱湘 ,焦虑朱湘 ,边缘朱湘 ,悲剧朱湘 ,这些才是真实朱湘的有机构成 ,也是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认知朱湘的人、诗、人与诗的悖逆及悲剧价值的法门  相似文献   

8.
朱湘是一位早逝的天才诗人,他是文学研究会会员,又与新月诗人有较多联系,在形式的追求上与新月诗派有不少共同处。文章从朱湘所处时代及性格特征入手研究朱湘的叙事诗,着重分析了朱湘诗的观念、对中外文化的态度、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觉继承及叙事诗风格特色等问题,肯定了朱湘对叙事诗的贡献及其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中,叙事诗处于文学的边缘化地位。朱湘是新诗史早期自觉创作叙事诗的诗人之一,徐志摩称他"宜于作叙事诗和史诗"。《王娇》是朱湘叙事诗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叙事诗的压卷之作。本文以《王娇》为代表,在对朱湘叙事诗的叙事主旨(诗意)和艺术形式(诗艺)分析基础上,指出了朱湘对现代叙事诗文体建设的历史性贡献及其在现代叙事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柳无忌主编《益世报·文学周刊》期间对朱湘之死多有纪念:发表怀念文章,登载朱湘生前作品,评介朱湘遗作,为朱湘遗孤募捐等。这些纪念活动,为朱湘研究留下了一些史料。但至今未见学术界对这段报刊史料的整理,因此,钩沉这些史料,既有资料价值,又有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对于其外祖父是谁历来众说纷纭,有说是张之洞的,有说是张之洞哥哥的,而朱湘本人在诗文中也并未提及。从朱湘母亲的生父入手,对此问题进行重新梳理与考辨,可以认定朱湘的外祖父是张之洞二哥张文清。  相似文献   

12.
朱湘是现代名诗人,他对现代新诗的救赎精神与美学维度的营构是他人难以企及的,但他的化身份是复杂的。精美朱湘,焦虑朱湘,边缘朱湘,悲剧朱湘,这些才是真实朱湘的有机构成,也是在新的化语境中认知朱湘的人、诗、人与诗的悖逆及悲剧价值的法门。  相似文献   

13.
年轻的朱湘一生只活了29岁,他以杰出的诗歌、散文成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朱湘做人,傲岸特立;朱湘做文,典雅精致。在朱湘短促的文化生命中,最令人动容的却是他的死。朱湘,字子沅,生于屈原的故乡楚地湖南,书香世家,到他时已近破落。1921年进清华大学,1927年赴美留学,1929年回国。关于朱湘的归国,这里还有一段慷慨激昂的故事。据他的同学梁实秋讲,说是在美国留学期间,有一次上课,一名美国教授看不起中国留学生,羞辱中国人是猴子,朱湘闻言拍案而起,厉声怒斥洋教授,并罢课抗议。后来尽管洋教授向朱湘赔礼道歉,但楚人那种傲岸不…  相似文献   

14.
《海外寄霓君》是皖籍"新月派"诗人朱湘在留美时期写给妻子的书信集,集中展示了朱湘海外留学生活时特殊的生计和情欲苦闷。旅美期间的生存困扰让朱湘在《海外寄霓君》中暂时抛却了厌世心理,取而代之以一种虚妄的生活热情,然而后者却最终被现实击碎,并加速了诗人的死亡。  相似文献   

15.
不错,朱湘是一位诗人。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拿他当作一位诗人来谈论,那是不能反映出朱湘的全貌来的。作为诗人的朱湘,他同时也是一位对中西文化都做过深入研究的学者。在留美前,他就有意识地在中国文字和文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留美时,他又专习了西洋文字与文学。在文字方面,他很早就掌握了英文,以后又学习了法文、  相似文献   

16.
在朱湘逝世70周年、诞辰100周年之际,对朱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整理是很有意义的。朱湘研究可分为从20世纪30年代肇始的"同仁研究"、从50年代发端的"史家研究"和从70年代喷发的"学人研究"三种形态,虽各有特色、各有突破,但从整体上看七十多年的朱湘研究依然是不成规模、不成系统和不成气候。  相似文献   

17.
张召柱 《文教资料》2007,5(34):94-96
朱湘的诗歌向以清新淡雅,平静恬淡闻名,其诗歌的节奏和音韵让他的诗歌充满动感和乐感。这完全归功于他对古典诗词的借鉴的守成观,同时在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上朱湘又做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丰富了中国现代新诗的形式和内容,这种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诗歌创作上的守成观形成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由此,朱湘诗歌中守成与创新就构成了二律背反的现象。这也是古典的与现代的诗学观对立统一,相互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朱湘诗作中有关“死亡”的几个美学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对朱湘诗作中“死亡”的深刻理解。这种探讨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朱湘诗作中的“死亡”是否成为一种美;二是朱湘表现死亡心理的许多诗作何以呈现“宁静”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9.
朱湘善于用诗歌来叙事状物、抒情表意,充分表达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人生、自然的真切感受,从而为新诗注入了现代内容;他还注重对我国古代诗词歌赋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为新诗的民族化以及新诗诗体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他在致力于新诗民族化的同时,还努力让新诗同西方现代诗接轨,为白话新诗的世界化与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朱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独特生命轨迹的诗人。本文对他的作品的分期、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质进行了论述 ,从而揭示出朱湘对我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