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申遗成功后,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扬州运河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在扬州运河文化遗产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扬州运河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利用与开发现状,提出了加强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保护、丰富遗产保护与展示手段、积极开发游客参与性项目、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深化运河城市间合作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京杭运河苏北段沿岸城市淮安、扬州开展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战略,认为可以依托运河文化主题强化文化、旅游合作以及创意产业融合,开展产权共享、影视演艺、创意设计等多层次合作,构建"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业态和多样性文化旅游区,这对于传播运河沿岸城市的文化形象、合作打造运河文化品牌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设计时对地域文化表达不当的问题,本文展开研究,阐述了地域文化在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可应用的原则,并提出了地域文化在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四项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东关街是扬州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 1 22米,曾是扬州水陆交通要中。老街实景,街旁店铺的大玻璃窗的镜像,借以进行现实与过去、真实与虚幻、原汁与仿造的比照。老街定格了过去,老街包容了现代,老街链接着未来。穿过城门到了扬州是一定要去东关街看看的,坐车到古运河前的仿宋城城门,城门旁边是宋大城东门双瓮城遗址,有着挖掘整理出的一小段城墙。城门楼下宽上窄,城门上砌有城墙垛,门楼下方是门洞,门洞上方写有"东门"二字。城墙内部采用钢结构,外部则用城墙砖砌成城墙。  相似文献   

5.
扬州城市原始形态发轫于春秋末年的邗城,结束于西汉初年的广陵城。邗城阶段的军事功能是扬州城市文明的生长点,而客观滋生的运河文明及商业经济形态,则奠定了此后扬州城市文明主流形态的基础。广陵城阶段的扬州,实现了从单一军事向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形态的彻底转型,尤其是商业经济和审美文化形态,标志着扬州城市原始形态发展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2007,(12):36-39
2007年9月26日,江苏扬州,在首届2007扬州运河名城博览会暨市长论坛上,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在扬州大运河东关古渡正式揭牌,大运河申遗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国家文物局9月25日正式发文,确定扬州市作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9月26目,包括中国大运河沿线20余个城市的市长签署“世界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扬州宣言”,明确提出“尽一切可能,  相似文献   

7.
扬州夕影     
已是黄昏. 夕阳辉映在古运河上,那光彩艳丽得令人眩目. 我漫步于河畔,突然心中涌起一阵波澜:我们扬州人,就是从这点点的金光中诞生的吗?没有人会怀疑,古运河乃是扬州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人教版)有一幅题为“扬州大运河”的彩色插图,“扬州运河”指沟通长江与淮河的人工河道。这段运河最早在公元前5世纪由吴王夫差连接江淮间自然湖泊开凿而成。当时名邗(hán)沟、邗江等;隋唐又称山阳渎、官河、漕河;宋元称扬州运河、楚州运河;明清称淮扬运河。而尤以邗沟和山阳渎最著称。它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是在隋代定型的。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但在隋朝以  相似文献   

9.
许建卫 《考试周刊》2007,(26):110-111
桂柳运河,始建于唐朝长寿元年。全长16公里,沟通漓江和柳江,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连接大西南的纽带。本文从运河概况、使用、维修、开发现状及开发前景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挖掘运河古文化,开发古运河,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全国生态示范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古城扬州为历代名邑,挹江控淮,襟楚连吴,以其历史悠久、文物彰明、雄秀相济著称海内,闻名遐迩。扬州市内有瘦西湖、大明寺、瓜洲古渡、古运河、隋炀帝陵、史可法墓、扬州八怪纪念馆等名胜古迹,其中瘦西湖为我国著名的湖上园林,坐落在扬州市西北,自古以来便是江南的游览胜地。瘦西湖景  相似文献   

11.
唐代扬州是全国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 ,地处长江、淮河、运河之交汇点上 ,是水上交通枢纽 ,同时也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和对外交往的窗口城市。城市经济繁荣 ,人口众多 ,城市服务业发达 ,其中餐饮业十分繁荣。由于中外之间的广泛交流 ,扬州形成了以南菜为主兼具浓郁特色风情的菜肴和小吃。扬州餐饮业的繁荣除了自身的优势条件外 ,更得益于南北饮食文化和饮食风俗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同时庞大的城市消费需求亦是支撑其繁荣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京杭大运河嘉兴段是嘉兴城市的发祥地,也是嘉兴吴越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本文以王江泾段运河为例,分析了运河文化遗址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运河保护与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长古运河自南长桥至清名桥,以其“人家尽枕河”的吴地风貌被称之为“水弄堂”。闻名遐迩的古运河“水弄堂”凝聚了无锡3000年风风雨雨的历史,交织着水乡运河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1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增进学生对古运河历史和现状的了解,明白城离不开河,河也离不开城,古城运河两相依。2.欣赏古运河风光带美景,了解古运河周边环境现状,明确环保重要性, 增强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活动准备: (1)从学校图书室或少儿图书馆借阅一些有关古运河历史的资料,如《老  相似文献   

15.
京杭运河为运河城市带来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资源,如今,随着运河申遗的提出运河的旅游功能日益被重视起来。文章对聊城段运河的遗产旅游资源、运河遗产旅游开发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聊城段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聊城运河遗产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了聊城发展运河遗产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扬州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扬州运河文化内涵及运河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针对目前存在的扬州运河文化旅游发展线索不明确、高素质从业人员缺乏、区域合作亟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挖掘运河文化内涵、注重差异化发展,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养、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坚持保护开发并举、合理规划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创新营销方式、促进运河文化传播等相应的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扬州运河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具有时间早、品种全、品质高、作用大等特点。经过多年的立法、宣传和保护,特别是在运河申遗的推动下,扬州运河保护取得了许多成效;但在商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驱动下,文化遗产的现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甚至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本文在对扬州运河文化遗产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其保护与利用提出几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扬州,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扬州,一座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名城。在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有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像许多扬州人一样热爱文学、追求崇高。他们于2002年10月17日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文学社,因为学校处于城市的南端,所以他们为自己的文学社取名为“南鹰文学社”,意为城市南端的文学雏鹰,要学着在文学的天空中翱翔。又因为学校位于千年古运河畔,所以他们为自己的文学社刊定名为《古运河》。南鹰文学社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为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文学社成员在文学社中接受文学的熏陶:他们读文学名著,看由文学名…  相似文献   

19.
广西桂林境内分布着两条古运河,即灵渠和桂柳运河.“一府两运河”的独特现象以及地理位置的接近和沿岸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状况的迥异,使得开展对这两条运河的开凿目的、修缮情况、历史及社会功用和现代利用价值的比较研究有了意义,也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反思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过五千年的沉淀,形成了众多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更是将这些民风习俗融入了以扬州评话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形式中。评话盛于扬州,与社会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大运河开通后,本就富庶的扬州成为运河的交通枢纽,其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各行各业的繁荣促使娱乐业迅速发展,扬州评话日益兴盛。《水浒》是扬州评话中最具声誉和特色的传统书目之一。它取材于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全书共六个部分,各部分可依序衔接,亦可独立讲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