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命题预测1.文本范围,渐有拓宽。近几年文言文阅读的文本大多选自“二十四史”等正史,如:2003年第一个文本《裴矩传》选自《旧唐书》,第二个对裴矩进行评论的文本选自《资治通鉴》;2004年四份全国卷有三份试卷的文本分别选自《后汉书·孟尝传》、《汉书·疏广传》、《晋书·吴隐之传》。可以肯定,2005年高考文本的选择依然会以“二十四史”等正史为主,尤其要注意《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但2004年文言文阅读文本的选择也有一个不能不引起师生重视的新变化,就是全国卷中有一份试卷的阅读材料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  相似文献   

2.
何效明 《高中生》2013,(18):4-5
传记类文言文因为故事性强、篇幅短小、文字浅易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充分重视此类文体的阅读训练,了解传记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并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一、对选材、写法等基本特征应该了然于心1.从选文来源看,高考传记类文言文主要选自《二十四史》《清史稿》和《资治通鉴》等正史、个人文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全国卷文言文的阅读文本改变从二十四史选材的传统,纪事本末体成为命题人青睐的对象;2022年,命题人进一步扩大选材,《战国策》《东观汉记》《说苑》等一批古代经典典籍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这两年八套试题的取材虽没有脱离史学典籍的范畴,但范围广泛,风格迥异。不同典籍的作品显然有不同的文本特点,也给考生阅读文本和解答试题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近年文言文阅读的选材呈现怎样的特点?考生需要怎样的整体阅读能力作为解答试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罗浪花 《高中生》2008,(22):31-32
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湖南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文一直以散文为主,而2008年高考从《欧阳修全集》中选择了一篇史传文。从考生反映的情况来看,选文阅读的难度相比去年高考要低一些,但设题的难度与去年高考试题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5.
高考对每个学生而言,是一次改变命运的考试,高考成败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未来。当然,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题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全国多地高考题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同省份的变化也略有不同。本文以2005年山东省独立命题为起点,以2013年为终点,寻找山东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在九年间的发展变化,分别从文言阅读文本、试题及试题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在选材、命题等方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分析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概述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一般特点,试说201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趋势,以期对考生备考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自恢复高考以来,这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命题一直重视文言文的阅读的考查。综览历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大致有如下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 (一)从开始的文理科分别命题发展为文理不分,统一要求。 1978年至1982年这三年的高考,文言文部分采取文理科分别命题的做法。对文科考生要求较高,占分比例也高于理科。自1981年起,高考语文命题就不再分文理科,这意味着对考生在文言文阅读能力上要求有所提高。 (二)文言文试题的分数多寡历年有变动,但与中学教材中文言文课文所占的比重基本保持一致。 1978至1982年这几年高考语文试卷总分为100  相似文献   

8.
<正>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呢?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一、命题动向1.文言文选材范围扩大,散文获得了更多的席位。文言文选材范围进一步突破了人物传记一枝独秀的局面,2006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有8套不是人物传记,其中既有  相似文献   

9.
2015年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阅读材料,选自《归氏二孝子传》(明·归有光),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加工。这是河北省第一次在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完全选用课外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在此之前的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命题选材,都是课内阅读材料和课外阅读材料各选一段,进行比较阅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原则是文段浅显易懂,考生结合注释基本能够读懂,同时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一、命题导向文言文阅读设置简答题是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卷的一个新亮点。主观题的加入,意在要求学生不是通过取巧,而是通过自身的文言素养读懂文言文,考查较能体现考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同时,对于扭转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重言轻文"倾向,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此类题型,上海卷已作了多年的尝试和实践,近几年,北京、广东、四川等地的高考卷也有所涉及。二、命题特点2014年,江苏省《考试大纲》对文言文"分析综合"  相似文献   

11.
<正>高考文言文选材源于课外,翻译题分值大,考生失分较多。因此掌握解题技巧,培养解题能力仍然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提高考生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能力呢?一、以题知文"题源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作为"题源"的文言文语段,多出自教材之外的  相似文献   

12.
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阅读的命题严格遵循和贯彻高考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设题覆盖了文言文阅读的ABCD四个能力层级。试题基本反映了广东省语文教学实际和高考改革趋势,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对今后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具有明确而积极的"指挥棒"作用。下面就试题试作一些评析并对2012年高三文言文阅读备考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乙卷文言文阅读考查材料选自西汉著名目录学家、经学家、文学家刘向的《说苑》一书。该书是刘向为讽谏君主特意编撰的一部故事集。囿于考生水平,高考试题未对《说苑》的艺术魅力进行详细考查。事实上,刘向在编撰过程中采用了独特的编撰和叙事方式。本文从刘向的生平出发,立足文本,对《说苑》“以类相从”的编撰特色和兼顾文学历史叙事的叙事方式进行阐释分析,以供教师备教之需。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阅读题是高考中的重要考查内容,20分左右。近年来,高考命题组精心选择文本,按照《考试说明》规定题型命题,信度和效度正逐步提高。但2013年课标卷I文言文题的答案却不太严谨,值得商榷,现不揣浅陋,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我们只有对文言文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向加以研究 ,了然于心 ,才能做到迎考复习有的放矢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此谈谈管窥之见。一、文言文高考命题特点人们认识某一事物的关键是抓住它的特点 ,对于高考文言文命题也是一样。文言文高考命题有那些特点呢 ?首先 ,我们从纵向发展上看。《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纵观近几年的《考试说明》 ,就可发现以稳为主、稳中有变是高考文言文命题的最大特点。近几年《考试说明》始终把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作为考查的方向 ,而又以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为…  相似文献   

16.
高考文言文试题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几年该题的分值基本保持在20分左右,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值的12%。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试题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本文从命题依据、文本选择、考点分析、题型题量等方面评述2005~2009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并就今后高考文言文命题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2012年语文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的文本是访谈。文本选自《解放日报》2009年9月11日第17、18版(有删改),原文《寂寞出学问》共15000多字。命题者作了删节,在高考卷中的文本1545字。  相似文献   

18.
2006年高考试题回顾从文章选材来看,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史传类文章仍是2006年高考试题的主打素材,共计11篇,其中有9篇选自《二十四史》。这类文章以叙事为主,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明了,阅读难度不大。2006年高考文言文选材的一个较大的变化就是议论类文本的增多,其中以湖南卷、湖北卷最为明显,浙江卷、安徽卷则以故事带议论,以议论为主。这几套试卷有意选用表达方式相对复杂的文章,使文言选文更趋多样性,这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对考生也是一个挑战。从文言文阅读赋分来看,主流赋分是19—21分,有13套之多。其中占比重…  相似文献   

19.
江苏高考语文越来越强调阅读,一张高考语文试卷,就涵盖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大阅读,古诗文阅读又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歌赏析。阅读已经名副其实地坐稳了语文的半壁江山。在这三大阅读中,无论考题难度还是考生得分情况而言,尤以文学类文本最为严峻。我就文学类文本这一题型,重点谈谈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考查的趋势及其解构方式和考生必备的解题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英语教学"侧重提高阅读能力"。英语阅读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英语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突破英语阅读的瓶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及解题能力,以适应新的高考与运用要求呢?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高考阅读理解能力测试要求、试题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研读《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一)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要求。英语阅读理解主要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