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像是物体上每一个发光点成像的集合,其大小、形状与发光物体有关,与透镜的孔径无关;光斑则是光束被光屏所截得到的圆形亮区,光斑的形状、大小与透镜的孔径及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有关.像到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一般不是像距.为了便于大家掌握处理光斑问题的一般方法,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像是物体上每一个发光点成像的集合 ,其大小、形状与发光物体有关 ,与透镜的孔径无关 ;光斑则是光束被光屏所截得到的圆形亮区 ,光斑的形状、大小与透镜的孔径及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有关。像到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一般不是像距。为了便于大家掌握处理光斑问题的一般方法 ,特介绍如下 :1 平行光入射形成光斑   [例 1 ]档板N上有一圆形小孔 ,屏M与档板平行且相距 2 0cm ,一束垂直照射到档板上的平行光束可在屏上形成直径为30cm的圆形光斑 ,当孔中嵌入一透镜时 ,屏上形成直径为 6 0cm的光斑 ,求透镜的焦距。图 1  分…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1.科技中学的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4块透镜分别进行实验。他们把蜡烛均放在离透镜20cm处,观察到的现象是:用透镜甲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等大的像。那么,焦距小于20cm的凸透镜不可能是( )。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99页有这样一道习题:“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你用什么办法可以粗略测出它的焦距?”这里介绍几种方法。a.会聚阳光法。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用刻度尺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就近似为焦距。b.远物成像法。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一端,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靠近光屏,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另一端或更远处。将透镜左右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很小的蜡烛像为止,从标尺上读出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即近似为焦距。c.物像等大法。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  相似文献   

5.
透镜问题几乎是年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师生对此都很重视,然而学生的得分率却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模糊而导致错误,笔者归纳了透镜问题中的四个不同,供读者参考. 1 像能否看见与像能否被接收不同 像能否被光屏接收,关键在于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相交而成的像可被光屏接收;虚像是实际发散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此像不能被光屏所接收。 像能否被人眼看见关键在于有无光线进入眼睛,有光线进入眼睛,眼睛就能看见此光线的像点,这是因为眼睛是一个精巧的变焦距系统,不论成的是实像、虚像,还是平行光,只要有光线射入眼睛,眼睛经调节都可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而被看见.  相似文献   

6.
一、凸透镜焦距的测法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个垂直于主光轴的光屏,沿主光轴移动光屏,使光屏上能呈现一个圆形的光斑,量出凸透镜的直径D、光斑的直径d和透镜到光屏的距离L,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解析太阳光可以认为是平行光.光屏上呈现的光斑,可能是太阳光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在光屏后会聚而形成的(如图1所示),也可能是折射光线在光屏前会聚后再继续传播射到光屏上形成的(如图2所示).对于第一种情况,根据几何知识有:二、凹透镜焦距的测法如图3所示,用不透光纸剪一个直径为a的圆孔,粘贴在凹透镜上(…  相似文献   

7.
题一 孔要小到什么程度方可使物体成像呢? 解答实验表明,当发光体、孔、光屏三者位置一定时,使孔逐渐增大,在光屏上看到:像由清晰逐渐变得模糊直至看不到像而只能看到孔状的大光斑,这是因为,发光体、孔、光屏位置一定时,孔越大,发光体上各发光点的光束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越大,光斑重叠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高考《考试说明》不要求用透镜成像公式计算问题,这并不能理解成就不需要学习透镜成像公式.不需要用透镜成像公式计算,是指不需要用公式定量计算像的位置,但透镜的有关概念、透镜成像规律及透镜成像作图仍是高考考查的知识点.透镜的以下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一、透镜光斑问题 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上屏,发光体发出的光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在光屏上所照亮的区域即为光斑.解光斑问题,一般要用相似三角形知识、透镜的有关概念及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有  相似文献   

9.
一、透镜成像实验中蜡烛的改进1.存在的问题(1)调节部分的问题.“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由光具座、透镜组、光源、成像光屏等组成,而光源又由发光体和支座组成.实验中,以光具座为支座分别将成像光屏、透镜、光源依次安装在支座轨道上,调节光屏、透镜和光源的高度使三者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沿光具座轨道反复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每次成像的大小、正倒和  相似文献   

10.
透镜成像规律是“光的直线传播”一节中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光屏上为什么只能接收实像而不能接收虚像,成像的虚实、正倒、放大及缩小情况的判断,成像过程中物移动速度与像移动速度的比较,以及将透镜遮去一半则成像情况如何等问题往往要么束...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题1.实验中学的张戎同学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在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2.如图1,一个小球置于水平放置的薄凸透镜的上表面主光轴上,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若球做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2cm/s,小球经______s后,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3.物体经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的条件是______;能得到放大的实像的条件是______.4.放…  相似文献   

12.
例1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烛焰的像成在屏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而打算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移.(1997年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解析如图1所示,物体(烛焰)AB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A’B’.由图可知,烛焰下部B成像在光屏的上部B’,烛焰上部A成像在光屏的下部A’.若凸透镜不动,把烛焰的A点向下移到B点,光屏上的像就从A’点向上移到B’点.即欲使像向上移,则透镜相对于烛焰AB必须向上移.所以,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而欲使像向上移,则必须使…  相似文献   

13.
“亮圆”是指光线通过透镜后在屏上照亮的圆形区域。“亮圆”不是物体的像,发散光照到屏上能成“亮圆”,会聚光会聚前、后照到屏上都能成“亮圆”(如图1所示L是透镜,P是光屏)。许多学生在解这类题时往往想用透镜成像公式而感到无从下手,或是因考虑不周而漏解。  相似文献   

14.
以下的题号是原试卷上的题号. 4.如图1所示,p”字形发光物经透镜L在毛玻璃光屏M上成一实像,观察者处于E处,他看到屏M上的像的形状为( ) (A)q. (B)p. (C)d. (D)b. 简析凸透镜在屏上成倒立实像.“倒立”的含义是:原在物理上端的点在像上到了下端,原在物体右侧的部分在像上位于左侧.“p”字形发光体的像为“d”字形.C正确.  相似文献   

15.
一、像与斑的意义不明物体经透镜作里,折射光线会聚成实像.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虚像.成像之前或成像之后被光异所截.肉眼所观察到的是光斑.光斑不是像,两者的物理含义是不同.倘若对像、斑(?)义不明了,也常引起解题失误.例1.把一点光源(?)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焦点上,在透镜的另一侧2倍焦距处放一个垂直主光怕的屏,在屏上可看到一个半径为R的光亮的圆.现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面沿主光轴移动光源.若要使光屏上的亮圆半径缩小为R/2,则这个点光源应移  相似文献   

16.
在听一位老师的透镜成像复习课时,当讲到把凸透镜挡住一半后观察到的像有什么变化,总结出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大小、正倒均不发生变化,只是光屏上的像变暗,据此得出当成虚像时,观察到的情况也是如此.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7.
一、填空题1.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_______的焦距较大.2.小强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他将照相机远离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图1,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该…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象,至少要具备二个条件:一是光源能成实像,二是屏到透镜距离必须等于像距,如果不同时具备上述条件,光屏上往往只形成光斑,下面就谈谈有关斑的分类及有关问题解答的多值性。  相似文献   

19.
一、实验预习1.凸透镜对光有___作用。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的___叫做透镜的主轴,跟主轴___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___,常用字母___.表示,该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___,常用字母___来表示。2.本实验我们用___作为物体,使其像成在___上。3.物体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而成的像叫___像,此像一定呈现在光屏上。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然发散,这些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叫做_像,此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可用眼睛通过凸透镜观察到。4.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_,用_符号表示…  相似文献   

2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我们常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教学,使烛焰、光屏置于透镜两侧,调整其高度,使三者中心置同一高度,改变物距,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利用光屏中央是否能接受到清晰的像来确定像的虚实,根据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来判定像相对于物是放大还是缩小,这样做既形象又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在处理当“u=f”时不成像;“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其实验的精确程度很难控制(因“火苗”晃动,仪器本身的精度等原因),为帮助学生记忆,并加强对其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我们也可以利用透镜成像作图法(初中不作要求,但通过作图能有效地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