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葛利高里     
葛利高里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典型。历来对他有各种评价:四五十年代,流行过这样一些说法:“按社会地位上说,葛利高里是中农,是中农在大革命中的反映,”“他站在十字路口上,动摇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脱离人民,滚向了反革命的泥坑。”到了八十年代,评论界的认识有所深化,“葛利高里正是在那些战争与革命的年代里反复动摇于革命和反革命之间,最后终于堕落成为反革命的独特的哥萨克中农的艺术象征”;“葛利高里是一个典型的中农代表”;“葛利高里是哥萨克部落制度的殉葬品,他的一生是哥萨克传统观念的俘虏。”笔者认为葛利高里是一个典型的“有弹性”的文学形象。归为一点的说法都欠妥,现提出自己的拙见,就教于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2.
自16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末,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步将哥萨克自由群体变成独特的军事阶层。17世纪上半期前俄国政府雇佣哥萨克为其打仗、驻守边防,成为俄国的雇佣军;17世纪60年代起,俄国政府迫使哥萨克臣服于俄国沙皇,成为俄国对外殖民扩张的非正规军;19世纪上半期,俄国政府通过颁布哥萨克管理条例和建立哥萨克军区将哥萨克纳入俄国行政管理体系,哥萨克成为俄国一个独特的军事阶层。哥萨克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地位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3.
哥萨克个体产生于15世纪末,在俄罗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掀起了一股哥萨克研究热,中国的哥萨克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围绕哥萨克长期存在几个争议问题,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及民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举世公认的哥萨克悲剧史诗.肖洛霍夫曾明确宣布,他写此书的主旨,是描写“卷进1914年到1921年间发生的各种事件的激烈漩涡中的个别人的悲剧命运”.毋庸置疑《静静的顿河》巨大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于成功地塑造了摇摆不定的哥萨克中农葛利高里的悲剧形象.然而,仅仅是葛利高里一个人的悲剧命运,是编织不成顿河哥萨克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民族史诗的.美国评论家纳扎罗夫的话很中肯,他说:“《静静的顿河》不是通过一个即使是葛利高里·麦列霍夫这样的主要人物的性格来揭示自己的基本主题的,它的基本主题是通过许许多多人物性格的对照和相互对立的关系,通过这部长篇小说的整个形象体系,他的风格和语言,表现出来的.”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体系是异常广泛而丰富的,仅哥萨克的悲剧形象中,除葛利高里外,还有三个哥萨克妇女的悲剧形象也占有重要地位,那就是婀克西妮亚,娜塔莉亚和姐丽亚.这三个妇女与葛利高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塑造这位悲剧主人翁的重要配角,而且她们还有着自身独立的美学价值.作品通过她们的悲剧反映了顿河哥萨克妇女的悲剧命运,成为这部哥萨克民族命运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精采乐章.如果没有这三个妇女形象,这部哥萨克的民族史诗是不完整的,它的美学价值也必定大为逊色的  相似文献   

5.
提起哥萨克 (казак) ,我们头脑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幽幽草原 ,猎猎秋风 ,萧萧马鸣 ,马上勇士歪戴小帽 ,控鞍挥刀……总之 ,在我们的印象里 ,哥萨克是骁勇、奔放、善战的象征。哥萨克是由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的成员汇集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地方性群体。哥萨克形成于 15~ 16世纪。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民族中的一些城市贫民、农奴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压榨迫害而逃亡。他们逃亡的主要目的地是天高皇帝远 ,人烟稀少 ,自然资源丰富的南方草原。以顿河 ( Дон) ,第聂伯河( Днепр) ,伏尔加河 (Волга)流域为中心 ,形成了几个…  相似文献   

6.
葛利高里的悲剧原因并非是他坚持走一条并不存在的第三条道路,社会革命中的错误决策、行为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要原因;哥萨克暴动也是社会主义革命过火行为的直接结果,肖洛霍夫通过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与哥萨克所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旨在对社会主义革命作出理智而深沉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哥萨克》是托尔斯泰一部描写异族人的小说。小说中集中描绘了作为异族人的哥萨克形象,展现出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出走与回归"的框架结构。本文旨在探讨托尔斯泰出于什么思想动机,怎样描写哥萨克人和"出走与回归"的框架结构、如何形成他有别于长篇小说的艺术风格的。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巡回画展派画家、著名的历史题材绘画大师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1848年1月12日出生于西伯利亚小城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一个哥萨克人的家庭。他父亲的祖上在16世纪跟随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远征西伯利亚,从顿河来到这里。他母亲出身于哥萨克名门望族  相似文献   

9.
红雪     
一1940年,山西晋南地区黄河边,八路军红色哥萨克骑兵团正热火朝天地演练骑术。宽阔的河滩地上,间隔两米插着小彩旗,竖满稻草人。在一条条彩色通道里,战士们高喊着策马飞驰,挥舞战刀,俯身捡旗,劈砍稻草人。叫声、杀声、笑声、马蹄声里,一溜溜尘烟飞扬。这时,一位首长纵马奔来。  相似文献   

10.
陈云 《文教资料》2008,(24):25-26
从作品实际看,造成葛利高里悲剧命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人公天性中存在的复杂性格是造成葛利高里悲剧的主要因素.葛利高里具有正直、仁爱、反抗的一面(追求人性) 可当外部压力与之发生冲突时,又表现出屈从、凶残、背叛的一面(失去人性).正是这种复杂矛盾的人性,决定了这样一个有着正确人性标准的哥萨克青年陷入了现实选择的痛苦泥潭中,导致最终走向了悲剧的深渊.  相似文献   

11.
哥萨克是俄国的特殊群体,其特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与宗教根源。长期的征战厮杀环境造就了哥萨克社会高度的凝聚力、强烈的荣誉感和冒险精神,也培养了哥萨克对马的特殊感情和非凡的驾驭能力,促成了哥萨克在宗教信仰上的偏执,对哥萨克喜欢冒险、尚武好斗、热爱自由平等、爱慕虚荣、自恃优越等特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语言特色是:灵活多变的,生动而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叙述性语言使形象鲜活生动;简而不失其意味,繁而不乱其条理;运用富有独特个性的人物语言,表现出具有普遍共性的哥萨克传统的民族化和共同的心理特征;运用哥萨克民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俄国历史上,哥萨克人英勇善战,在多次战争中奋力抵御外来侵略者,是国家领土的保卫者;哥萨克人是具有冒险天赋的领土开拓者,为俄国新土地的开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哥萨克人敢于为自由向强权发起挑战,是俄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主力军。此外,哥萨克军团在对外领土扩张的过程中也曾给所占领领土上的居民带来过毁灭性的灾难,所以他们还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文章试从开拓者、保卫者、起义者、侵略者四个方面对哥萨克扮演的历史角色进行分析,以期对哥萨克的历史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哥萨克     
第二天是个节日。傍晚,所有的居民都穿着在夕阳的光照中闪闪发光的节日服装走到街上。葡萄酒比往年酿得多。农忙过去了,居民们清闲下来。一个月后,哥萨克就要出征,很多人家正在准备婚礼。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是清朝的"发祥之地",历来受清朝重视.自17世纪中期俄国哥萨克侵入黑龙江流域后,东北人民的生命财产开始受到严重威胁.在"永戌黑龙江"方针的指导下,清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东北地区的防卫建制,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幅员辽阔、土地肥沃的乌克兰,曾经生活着大量的哥萨克人。然而今天却只能在舞台或节日的集会上看到这些用军刀铸就辉煌的勇士们了。为了传承哥萨克文化,乌克兰西部赫梅利尼茨基州的一所乡村学校创造性地将这一传统文化引入到教育中。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前半期,随着俄国势力向我国黑龙江地区侵扰,中俄两国开始直接交往。中俄直接的交往是清初,在军事冲突的血与火中揭开了序幕。有关俄国哥萨克侵扰我国黑龙江地区和中国清政府抗击俄国入侵军事行动的历史,在清初官方文献及清代中国人的著述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8.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大(1905-1984)是苏联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以描写顿河地区哥萨克的生话和命运而闻名于世。哥萨克原意是自由的人、勇敢的人。他们原是农奴,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不堪沙皇和地主的奴役,从俄罗斯内地逃到顿河地区落户,久而久之,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便  相似文献   

19.
职业军人──哥萨克刘学捷“哥萨克”一词源于突厥语,意为“自由人”、“冒险者”。他们本是波兰、立陶宛和莫斯科公国逃亡的农k。15世纪时,他们在第聂伯河地区建立了自治村社——管理内部事务的行政机构。到了16世纪,他们主要聚居于查波洛什、顿河、高加索和乌拉...  相似文献   

20.
肖霍洛夫是一位具有崇拜大地母亲情结的作家,他对哥萨克那真实的、粗犷的、充满生命力的生活,有一种本能的热爱。正是由于这种骨子里的感情,成就了一部史诗性巨著--《静静的顿河》。在《静静的顿河》中,顿河的土地充满生机,孕育着生命,是哥萨克人的永恒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