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这是您的手,老师!”初读《感谢那只手》这篇文章,男孩小道格拉斯的这句话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是一个孩子小小心灵中最深情的呼唤:他要感谢那只手,一只给了他自尊、自信和关爱的手。小道格拉斯家境贫寒,他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可放学后,老师常常会拉着他黏乎乎的小手,送他走一段。因此,当老师要求孩子们画想感谢的东西时,当老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可能是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时,小道格拉斯的画却令老师大吃一惊,因为他画了一只大手。老师迷惑不解,“这是您的手,老师。”孩子小声说。每每读到这儿,我就惭愧。我很…  相似文献   

2.
高鑫 《辅导员》2011,(Z1):102
——教师节活动方案活动主题浓尊师情款款爱生意活动内容活动一:祝福声声送老师组织队员们为每一位老师都送上深情祝福:"老师,您辛苦了"、"老师,祝您节日快乐"、"老师,我们感谢您";以中队为单位,通过诗歌朗诵、讲故事、唱歌曲等形式,共同回忆自己与老师之间的难忘故事,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与感激之情。活动二:小小礼物表心意号召队员们泡一杯绿茶、送一包润喉糖,给老师送上一片清凉、一份温情;制作一张心意卡、写  相似文献   

3.
微笑的魅力     
人们常说,对孩子要“给好心,别给好脸”。但是,我发现,对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微笑似乎更有魅力。微笑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微笑可以给人增添信心;微笑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四五岁的孩子,谁不喜欢老师有一张和善而灿烂的笑脸。开学初,孩子在家度过了一个自由而欢乐的假期后,上幼儿园时无形中有一种心理负担。在他们入园时,一句“早上好”并送上一个甜甜的微笑,他们会发现老师很亲切,在幼儿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我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老师。心头涌动着热爱学生的激情,身上散发着特有的亲和力,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勤奋的工作态度,并且从孩子的身上获得了太多的快乐。去年圣诞节前夕,我收到一份有生以来最大的快乐,感谢生活所给予我的一切,虽然并不全都是美满和幸福;感谢教育,给我提供了一个施展的舞台;感谢我的孩子们给了我与他们交流沟通时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本学期,我班开展了“各行各业”这一主题活动。活动的最后,我组织孩子们谈话。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赚钱让我学唱歌,辛苦了。”“我想感谢我的奶奶,她天天送我来幼儿园。”“我想感谢我的姐姐,她帮我扎辫子。”……孩子们都想向给予自己帮助过的人表达谢意。于是,我组织了制作感谢卡活动。活动前,我提出了一系列的制作要求,如要画好后再涂颜料,两种颜料不能混合,等等。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告状声此起彼伏:“老师,珂珂把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了。”“文文没有把颜料涂满画面。”只见珂珂和文文拿着自己做的感谢…  相似文献   

6.
点名与拍照     
快点名了,有几个小朋友还在用双手做出照相机的样子,给别的小朋友“拍照”。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灵机一动,问幼儿:“小朋友喜欢拍照吗?”“喜欢。”他们大声回答。“来,给老师也拍一张。”我说完,就一本正经地坐在40名小摄影师前面。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喀嚓,喀嚓”地给我“拍照”。“小朋友们拍得真好,老师也来给你们拍一张,好吗?”“好!”这  相似文献   

7.
鲜花送给妈妈、爸爸 感谢他们给了我生命 鲜花送给老师 感谢他为我传道、授业、解惑 鲜花遥给同学 感谢纯洁的友情 鲜花献给爷爷、奶奶  相似文献   

8.
感恩节书签     
November 24th is ThanksgivingD ay.你打算送一份小礼物给帮励过你的同学或朋友,以表达你对他们的感谢吗?你可以送他们一张亲手做的感恩节书签。  相似文献   

9.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就必须真诚尊重学生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 ,只有给学生以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 ,才能使学生有所发展和创造。一、课文谁先读 ,让学生自己决定教授新课时 ,第一次朗读任务应由谁来担任 ?老师、录音机 ,还是孩子们自己 ?几年的教学中 ,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说着“老师 ,我来读”,“老师 ,我想听录音”,“老师 ,我们爱听你读”。对这种情况 ,如何处理呢 ?一次 ,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 ,在孩子们的要求下 ,我满怀深情地读完了课文 ,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含着泪花 ,从他们…  相似文献   

10.
“这是您的手,老师!”初读《感谢那只手》这篇文章,男孩儿小道格拉斯的这句话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是一个孩子小小心灵中最深情的呼唤:他要感谢那只手,那只给了他自尊、自信和关爱的手。小道格拉斯家境贫寒,他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可放学后,老师常常会拉着他脏兮兮的小手,送他走一段。因此,当老师要求孩子们画自己想感谢的东西时,老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可能是餐桌上的火鸡,可能是冰激凌;可小道格拉斯的画却令老师大吃一惊,因为他画了一只大手。老师迷惑不解,“这是您的手,老师!”他小声说。每每读到这儿,我就惭愧…  相似文献   

11.
送不如奖     
刘大玲 《师道》2006,(9):37-37
端午节过后,杨梅随着雨季的到来也换上了红衣服,成熟了,乡下的亲友不忘给城里的亲人寄上一筐红通通又酸又甜的杨梅。我们一(1)班的张老师把家乡亲人的一点心意带到了学校,洗干净后,老师们分享着,谈论着;她说给我们班的孩子们也解解馋。因为是我的班队活动课,所以我当起了分发快乐和甜蜜的使者。杨梅不多,但很喜人;孩子们看到我手提杨梅进了教室,小嘴咂吧着,眼睛随着我的身影移动,我本想送给孩子们一人几颗,让他们开个“品梅”班会。突然想起看过的一篇小文章《“送”与“奖”》:一位外籍教师从来不送给学生任何东西。一次他买回一大袋地球仪…  相似文献   

12.
旧历除夕那天下午,我去老同学张老师——张兰芝家。还未进门,就听见一群女孩子嘻嘻哈哈的笑声,原来是张老师正在送“客”——她的那些活泼的学生。兰芝告诉我:因为给学生补课,春节前一直没休息,孩子们帮她打扫卫生来了。可她已经抽空打扫过了,为了不使孩子们扫兴,她让同学们把带来的年画贴在了雪白的墙上。  相似文献   

13.
临近毕业了,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在课间将自己的留言簿塞到我手里,想让我这个做了他们六年班主任及语文老师的给他们作最后一次评价,写上几句话。在给孩子们写留言时,我想:何不让孩子们也给我写上几句,再一次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14.
夏循藻 《湖北教育》2006,(12):62-62
今年元旦,我给每位老师写了一张贺卡,受到他们的普遍欢迎。作为校长,要老师给学生写评语,校长也应该通过给老师送贺卡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评价和鼓励。但是,在写贺卡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请慎用奖励     
下午是劳动课,为让孩子们积极地参加活动,我事先做好了几朵小红花,并告诉他们,谁干得多、干得好就奖励给谁小红花。   不一会儿,几个小朋友陆续跑到我这儿说,“老师,我擦完一张桌子了,给我小红花吧。”“老师,我擦完两把小椅子了,给我小红花吧。”……孩子们都凑过来盯着我手里的小红花。   孩子们一声声“直率”“迫切”的要求撞击着我的心灵,难道他们认为参加劳动的目的仅仅是得到小红花吗 ?如果没有小红花,他们还会干得这样认真吗 ?  我冷静地反省:我过多地运用了奖励,结果却削弱了孩子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致使他们…  相似文献   

16.
一直来,幼儿在午睡入睡前这段时间是颇让老师和孩子们感到苦恼与乏味的。孩子们上床后并不能马上入睡,个别孩子甚至打闹。对这种情况老师一般总是给予批评或劝导,但收效并不佳。有的幼儿见了老师装睡,待老师不注意便讲话或做小动作,浪费午睡时间势必将影响幼儿健康。为改变这种状况,我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生理特点,采取在他们上床入睡前讲故事的办法,为孩子们创造安静的午睡气氛。几个学期来,我在午睡时给孩子们讲故事已形成习惯并收到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磁场     
我做“模特" 四3班的孩子可喜欢上美术课了,今天我去听实习老师小张给他们上课。他上的是苏教版美术教材的第22课——《老师和同学》,一节人物写生课。孩子们欣赏了张老师的10多张人体素描佳作,在这些有个性的人物面部形象前,他们时不时忍不住笑出声来。张老师像一位激情满怀的导游,把孩子们带入了人物大观园。孩  相似文献   

18.
孩子们排队,男、女生自然地保持了距离,我装作没看见;孩子们悄悄议论:××喜欢××,我装作没听见。终于有一天,一个女孩儿满脸委屈地把一张写有“××爱××”的字条递给了我。我还能保持沉默吗?要知道我是多么不想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呀!我是多么渴望他们能永远保持那份童真呀!一节班会课上,我给孩子们带来了阿尔卑斯奶糖,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惊喜。望着那一张张兴奋得涨红了的小脸儿,我不由得深深感动了:他们是如此容易满足!我是那么深地爱着他们———55位孩子啊!“王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发糖果?”“因为我们这次考得好!”“因为我们这…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2006,(9):49-49
从初入园时以涕泪粉饰老师的衣物,到如今的能言善思、手巧心灵,我园大班的孩子们在这几年里给家长、老师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从一本本记录着他们成长足迹的精美手册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收获,而一直以来和他们一起参与成长记录册整理、制作工作的老师和家长,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张红艳 《生活教育》2014,(18):106-107
正学校按语:张红艳老师外出学习。一周之后,当张老师重回班级时,孩子们激动得掉眼泪了。他们都涌过来,围住张老师,七嘴八舌地问:"张老师,你去哪儿了?我做梦都梦见你了,宿舍很多人都梦见你了……""做梦,都会想见您",多感人的一句话啊!多让人感到幸福的一句话啊!张老师是如何赢得孩子们的爱戴呢?读罢张老师的几则教育片断,你自然会找到答案。破涕为笑两个男孩发生矛盾,哭哭啼啼到办公室找我,其中一人手里还捧着一盘小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