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在突破作文教学的重难点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导”来培养学生写作情趣,将学生“导”入作文环境中,使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写作锻炼。一、导“阅读”阅读教学中以读促写、以读悟写、读写结合,能促使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则成为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主题。下面仅对教师在作文指导中的“下水作文”谈点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当前,一些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牵”得多而“导”得少。就我自己来说,生怕学生写不好,往往先以自己辛辛苦苦写好的“下水作文”开道,来启发学生作文。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学生不仅没有提高写作能力,反而却增强了学生的依赖性。什么原因呢?仔细查找,经过分析,我认为教师“下水作文”本身没有错,而问题在于教师“下水作文”的方式、方法不妥,没有真正做到“导而弗牵”。于是我作了改进,果然收到了好的效果,主要是这样两点: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说:“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变“教”为“导”。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现就结合我在近几年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经验,谈一点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 一、引导思考 思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要使学生“创”,就得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活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我出示《花》的作文题后,要求学生思考写什么花,为什么写这种花?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写牡丹花,有的写玫瑰花,有的写荷花,有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师的“教”的角度来探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与教师的“导写”有直接关系。通过语文教师的启发引导,主要解决写作思维、生活观察和积累、精心选材、正确想象和借鉴等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试图通过教师的“导写”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引进游戏以趣导写杨翠萍作文是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想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就必须上好作文指导课,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以“趣”导写,对学生进行科学性、序列性的综合训练。一、导语引起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脑子里...  相似文献   

6.
作文“导写”能力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指导学生写作的“指导能力”和自身的“写作能力”。“指导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给学生的作文方法切实可行,“写作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师能够写出像样的“下水作文”。教师常写“下水作文”,既可提升自身作文“导写”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试就利用“下水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应着力突出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导”,作文只可“导”不可“教”,过去作文教学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把“作文”课当成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去教.其实,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个人创造活动,学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倾诉,为了使其倾诉能痛快淋漓,教师所能做的仅仅是根据小学生作文心理规律进行“导写”.在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实践中,应着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作文教学的认识问题,它包括对《课标》要求和习作教材编排的全面了解;二是遵循小学作文导写的一般规律;三是探索新课程理念下作文导写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方法应当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艺术。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很深刻,但作文教学中费心劳神却收获甚微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仍是教学中的“沟通”与“合作”做得很不够。从教学方式上看,“我叫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习作的自主能力,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在活动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郑华仙 《小学校长》2006,(6):18-18,9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导”在先,学生的“写”在后,这样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循着教师定下的框框写作,自己不动脑筋,教师怎么讲,他们就怎么写,因而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来,甚至出现雷同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这是先“导”后“写”的作文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的“导”与“评”孟永尧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对语文教学效果优劣的综合反应,故作文教学一直被广大语文教师视为教研的主题课。在作文教学的“摸爬滚打”中,我逐步总结出了“四步五环一条龙”导评方法,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积累教材有备无患在作文...  相似文献   

11.
蔡跃英 《云南教育》2002,(10):29-29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如何指导学生习作,让学生想写、爱写、能写,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喜欢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喜欢生动灵活的训练形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充分利用教材,认真上好语文课,学生通过对文质兼美的课文的阅读,积累词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师还要以此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听导写。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可以采用以听导写的教学方法,把事先录制好…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循规蹈矩,效果甚微,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极大地妨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现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应该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小学语文新大纲》要求,旧的教学方法要改变,对学生不再用作文的称谓,低年级叫做写话,中高年级叫做习作。因此,教师作文教学的思路必须尽快转轨,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从“写具体”转向“内容不空洞”   我们有些教师总是喜欢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特别是看重“具体”,对写得“不具体”的习作就视为不合格。可事实上有些教师…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命意作文教学中注重“导”与“疏”是帮助学生在作文中“言之有助”,“ 言之有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基本步骤是:教师导——学生写——教师改。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改被视为不可改变的定规,有谁违反这一“定规”,让学生自己动手评改作文,则被认为是不负责不敬业,是“懒”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作文课堂教学备受关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注重导写点拨和下水示范。导写点拨主要是从感情上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和动机。导写时需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听读老师的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产生写作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教师现身说法,可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使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有非常直观的材料。教师精彩的导写点拨和示范二者相辅相成,课堂作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方法应当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艺术。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很深刻,但作文教学中费心劳神却收获甚微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仍是教学中的“沟通”与“合作”做得很不够。从教学方式上看,“我叫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习作的自主能力,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在活动作文教学模式中,建立开放的作文教学环境,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要求,让学生自然地写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觉,作文就好写,容易写,成为学生们感到快乐的一件事。在学生的作文中,毛病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缺少…  相似文献   

17.
提起作文 ,教师厌教 ,学生怕写。作文教学成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大障碍。为开辟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新天地 ,我县于 1998年初承担了山西省教育科研“九五”重点课题实验——“大面积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实验与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 ,我们在对实验教师自创的各种教学模式综合分析、去粗取精的基础上 ,构建出一个“一、二、三、四”全程作文实验训练体系 ,即作文教学中坚持一个原则 ,做到两个并重 ,抓好三个环节 ,创新四种模式。一、坚持一个原则叶老曾说 :“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 ,学生读得好 ,才写得好”。因此 ,我…  相似文献   

18.
以读导写一举两得青铜峡二中刘孝义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以阅读来指导写作,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试谈谈以读导写的具体做法。一、以阅读指导作文学生作文前,教师先要指导。作文指导的目...  相似文献   

19.
师范生“写”与“导写”能力培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范院校写作教学的科学体系应该由“写” (师范生的自身写作 )与“导写” (师范生指导中小学生写作 )两大块有机构成 ,师范院校写作教学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同时培养师范生的“写”与“导写”这样两种能力。在传统的师范写作教学中 ,教师往往重写作理论的传授 ,而轻“写”与“导写”技能的培养 ,从而导致师范生毕业后难以胜任作文教学的局面 ,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这一毛病经久不治的后果。师范生“写”与“导写”两种能力的并重培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设想。作文教学,入门须有章法可循,学生才会觉得能写、可写。我从任何章都必须思考“写什么”和“怎样与”的常理出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曾努力探索着“有话写——写得出——写得好”这种序列训练作文的模式而本课例的教学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一次尝试,我的设想是:在语文新课标倡导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画小白兔”的实践,在思考“怎样画”和“为什么这样画”的过程中,与作文教学的构思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本次序列训练作文的模式能为学生搭建可以充分发挥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