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运 《收藏》2006,(4):131-132
2005年是我国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为了争抢艺术品市场这块“蛋糕”,一批拍卖行杀入了这一领域,使得艺术品拍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2.
林明杰 《收藏》2006,(10):152-152
一个中青年画家,昨天或许还在以低价艰难地出售他的作品,今天却在拍卖会上创造了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元的“成交纪录”。如此一夜暴“富”的喜报强烈刺激着艺术品市场内外人们的神经。深谙内情的业内人士对此却淡然一笑:“你经历过大跃进吗?知道放卫星吗?”在艺术品拍卖中,当代书画和油画最为“火暴”。当代书画拍卖中涉及的画家大多健在,而油画的中坚力量也是中青年。活着的画家当然比较有活力啰!  相似文献   

3.
陌北 《收藏》2006,(4):138-140
2005年国内艺术品投资热带来的拍卖市场的进一步火爆。从各大拍卖行可观的成交额和拍卖会的动作情况及发展态势可以看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向超级拍卖会融合。  相似文献   

4.
赵榆 《收藏》2007,(8):24-24
最近一个时期,国内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有不少关于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卖假、假拍、假鉴定现象的报道,使得一些不太了解拍卖市场实际情况的人,如堕五里雾中,好像目前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糟糕透顶,一团混乱。诸如:中佳立信和大得公司是两家不具备拍卖文物艺术品资质的公司,他们要违法拍卖文物艺术品,被管理部门勒令制止,  相似文献   

5.
张林  贺白丹 《收藏》2006,(6):123-123
1991年,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在深圳敲响。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日趋繁荣,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不过与北京、上海等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相比,深圳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却未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而更上一个台阶,反而有些停滞不前。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专家汇集深圳,在景田国际酒店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深圳2006繁荣艺术品拍卖市场研讨会”,为当今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北热南冷”的不平衡现象“会诊”。到会的许多专家白发苍苍,其中有78岁高龄的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叶文程先生,有年近古稀的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叶佩兰女士,有81岁高龄的原浙江省考古学会副会长朱伯谦先生和广东省博物馆顾问宋良壁老先生等,都是“国宝级”的人物。大家各抒己见,畅谈“病因”和“治病良方”。  相似文献   

6.
赵颖 《收藏》2001,(3):81-81
朵云轩2000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掀起了本世纪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后一轮高潮,令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为之一振。该次拍卖会总成交额2500余万元,总成交率65.3%。  相似文献   

7.
赵榆 《收藏》2006,(4):140-143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2006年的形势究竟将如何?综观国际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律,以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十几年来的发展趋势,可以认为当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已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之后的平稳发展时期,这是收藏家入藏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8.
高学训 《收藏》2007,(2):168-171
在沉寂多年的股市平突然全线飘红的2006年之末,面对众多藏家、投资者充满忐忑的期待关注,香港、北京、上海等地各大拍卖公司精心推出的200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盛宴”,终于不愠不火地徐徐落下帷幕。从公布的数据看,既没有像有些专家预测的艺术品市场“寒流将至”,也没有出现“艺术品市场与股票牛市并架齐驱”的盛况。2006年秋拍留给人们更多的是理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岳岩 《收藏》2009,(8):14-16
台湾寒舍艺术中心第一任总经理、大学教授、纵横全球各大华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台湾地区最大收藏团体“清玩雅集”发起人,经手圆明园兽首文物、帮助内地建立起艺术品拍卖市场.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09,(6):175-175
北京宣德拍卖公司是一家资产拍卖与艺术品并重的拍卖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宣德拍卖冷静面对喧嚣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按照公司既定的“与国际接轨”方针,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以良好的口碑与务实的态度,逐渐与美、英、荷兰等国的艺术品公司、收藏协会等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季英伦  李忠斌 《收藏》2008,(9):18-19
自2003年以来.国内艺术品市场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国艺术品开始受到全球的追捧。根据最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资料,2007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约236.9亿元.2006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是168亿元,较2006年增长29.10%。热钱往哪里去7大部分行内人士持续看好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与此佐证的是.经济发展催生了国内新富豪和中产阶层的形成.而消费和收藏艺术品,正成为这个群体新的时尚和主张。  相似文献   

12.
赵榆  唐小萍 《收藏》2007,(3):24-24
中国书画中的名人精品征集困难,这是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规律,是目前所有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3.
肖方 《收藏》2006,(10):162-162
家具的收藏和投资,是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后大热点。而兼具欣赏和把玩价值的家具升值潜力更大,其中首选插屏与挂屏。  相似文献   

14.
岳岩 《收藏》2008,(11):18-19
在这个经济寒流入侵颇为敏感的时期,处于艺术品拍卖市场前沿的一些内业人士对本刊记者畅谈他们对于秋拍的感受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06,(5):155-155
2006年3月19日,北京市古天一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港澳中心成功举办了首场艺术品拍卖会,标志着其正式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  相似文献   

16.
英伦 《收藏》2008,(9):6-6
致读者:您无法回避的网络时代 新模式的引入往往会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中国艺术品市场从1978年开始。具有明晰的发展脉络。1992、1993年。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和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先后成立.引入西方艺术品市场的拍卖模式.并各自成功地组织了专场拍卖,自此,艺术品拍卖模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流.并整整引领了一个时代:2000年前后,网络被引入艺术品市场。大大小小的艺术网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从网上获取艺术品信息.通过网络结交朋友.并尝试网上交易……  相似文献   

17.
董凡 《收藏界》2012,(2):15-15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1年,不禁感慨万分,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来说是极其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万众瞩目的收藏界年度"十大事件"及"十大人物"的评选亦尘埃落定。十大事件又将我们带回到波澜起伏的2011年……首先,近年来如火如茶的艺术品拍卖市场,  相似文献   

18.
赵榆 《收藏》2006,(5):137-140
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缘起与现状 拍卖是舶来词,作为商品交易市场中最具活力和特色的行业之一,拍卖较早产生于欧洲。根据商品的数量、价值及购者的多寡,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形式:一种为减价抛售,由高价向低价递减,也叫“甩卖”“大拍卖”;一种为由低价向高价竞拍,也叫竞购。我国的拍卖活动始于唐代寺院经济活动之中,“拍卖”这一词汇最早则出现在清朝道光年间。真正商业意义上的拍卖出现在19世纪的广州’J=海、天津等沿海城市,但始终未形成规模。新中国成立后,拍卖业经过30多年的沉寂,直到1986年11月,第一家拍卖行在广州成立,1992年北京举办国际文物艺术品拍卖会,由此拉开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张少华 《收藏》2010,(2):14-15
“今天是一个收获的节日,我们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在秋拍中满载而归,颗粒归仓,这时候大家共聚一起,对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进行总结,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们国家也是一个善于居安思危的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还很不明朗的情况下,如何让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尽快走出危机,迎来新的曙光,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是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在2009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道出了此次论坛的主旨和初衷。  相似文献   

20.
赵榆 《收藏》2012,(3):132-139
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做出的贡献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相比,显然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小行业,但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是文化企业,它们经营的文物艺术品都是民族文化的血脉,从事的业务都属于建设人民精神家园的神圣工作,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其贡献主要有六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