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战争中,坦克已成为掩护步兵进攻,攻克对方设置的堑壕、土围墙及各种路障的主要进攻武器之一,所以反装甲弹药也随着坦克装甲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用得较多的弹种之一。在战争中,这一盾一矛是相互促进发展起来的。 一、坦克装甲防护技术的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军第一次使用的坦克“陆地巡洋舰”的装甲厚度仅为5—10mm;后来英国又生产了V型坦克,德国生产了ATV型坦克;1918年法国又生产了“雷诺”坦克。这些坦克的装甲厚度大都在30mm以下。在当时反坦克弹药尚不发展的情况下,坦克在战场上确实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坦克,主要车型有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英国政府的科学家们目前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坦克装甲,这种装甲能够利用强大的电磁场破坏敌方来袭的导弹。披上这种“灵巧装甲”后,坦克的重量将会大大减轻,使其更易于运送到遥远的战场上去。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战争中,坦克是陆地上最难对付的“角色”。坦克跑得快,火力强,披着厚厚的装甲,“刀枪不入”,威风凛凛。反坦克导弹是专门对付坦克的。以前,通常用地面发射架发射反坦克导弹。坦克在跑,发射架却固定不动,“守株待兔”地打坦克,效果不佳。后来把发射架装到车辆上,能在运动中打坦克了,但效果仍然不理想,因为车辆在地  相似文献   

4.
装甲兵是以坦克装甲战斗车辆为基本装备的主战兵种,坦克的发展水平不仅是装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亦是陆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世界上已有13个国家独立研制主战坦克,并正竞相地向装甲现代化迈进。下  相似文献   

5.
现代坦克的反应装甲被称为坦克的终极盾牌,它是由两层金属板夹一层炸药组成的盒式装甲.通常用螺栓固定在坦克主装甲上,主要用以防射弹空心装药战斗部的破坏.当反应装甲被击中时,引起盒内炸药爆炸,使空心装药战斗部的聚能金属射流受到干扰,保护主装甲不被穿透,成为现代主战坦克的最有效铠甲.一度使以空心装药战斗部为破甲手段的反坦克导弹一筹莫展.特别是我国现装备的反坦克火器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对付坦克反应装甲的导弹研制上还是一个空白.在今年4月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7届亚洲防务展上,人们惊喜地看到中国研制的可击穿反应装甲的"杀手锏"--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20,(1):36-37
99A坦克坦克方队的22辆99A坦克箭形布阵,象征“陆战之王”勇往直前。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主战坦克,99A坦克具备火力猛、机动力好、防护性强、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是我军陆战体系的拳头装备,主要用于高强度对抗的机动作战。15式轻型坦克15式轻型坦克是我国最新型陆军装甲突击力量的代表,主要用于山岳丛林、水网稻田、高原高寒山地的快速部署、机动突击和地域控制。  相似文献   

7.
现代地面战争的主要表现特点之一是坦克与反坦克军事效能的较量。70年代之前,坦克的防护能力与反坦克武器的威力相比,基本上是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80年代初期由于复合装甲的出现,坦克装甲的防护能力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8.
反应装甲可以有效的保护坦克不受到外界损害,在战争中有着重要的防护作用。介绍了反应装甲的结构以及反应装甲对射流干扰的机理,并分析了射流与反应装甲的作用,根据质量流之比将面板对射流的干扰模型分为连续干扰模型和间隙逃逸模型。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出现,给交战双方的步兵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在最初的恐惧过后,人们开始寻找打击坦克的方法。当时坦克的装甲板较薄,大口径枪弹就可能击穿,因此各国都相继开发出大口径反坦克枪作为步兵反坦克武  相似文献   

10.
稀土与现代兵器 兵器工业是开展稀土研究和应用较早的部门之一。三十年来在稀土装甲钢、稀土镁球铁前膛弹弹体材料和稀土光学材料等方面发展较快,效果也很显著,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和全国稀领导小组的表扬。在最近进行的海湾战争中,稀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稀土在坦克车辆上的应用 1、稀土装甲钢 美国曾对铸造装甲钢、轧制装甲板添加稀土,以硼和稀土联合使用来降低厚装甲钢中的镍铬合金元素含  相似文献   

11.
彭文 《百科知识》2010,(12):9-10
现代战争中,红外夜视侦察系统越来越精密,让己方坦克或战机夜问在敌军眼前“遁形”变得越来越难。以色列正在研究的一种坦克“夜间隐形术”有望解决这一问题。这种名为“黑狐”的系统近日首次曝光,该系统核心技术在于,为坦克等军事装备安装前视红外雷达摄像头,随时探测和拍摄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时代》2006,(10):112-112
带有坦克一样履带的摩托载着士兵驰骋沙场。 “机枪手坐在带有装甲保护的边斗里不断开火射击,而驾驶员则骑着这种新型的军用边三轮摩托快速穿过冰雪覆盖的路面。”这是当时本刊英文版对这种特种军用车辆的描述。这是一种雪地车和摩托车的结合体,在边斗下面带有刚性十足的雪撬板以适应冰雪路面,履带又让它拥有足够的灵活性以征服急陡的弯角。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军队长期强调进攻理论,发展了大量主战坦克等装甲兵器。同时强调对坦克的防御是整个军队防御的基础,发展了各种类型反坦克武器,其装备品种之齐全、数量之大、换代速度之快使西方国家望尘莫及。最新研制的MRK-27VT型多用途反坦克机器人,其上配备有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等,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该机器人的推出,表明了俄罗斯国防工业在反坦克武器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创新》2004,(8):28-28
法国《航宇防务》4月22日报道,用于“凯夫拉”(Kevlar)背心的液体装甲是美国陆军实验室正在研究可挽救士兵生命的最新技术之一。这种防弹衣重量轻、质地柔软,能使士兵运动的更快。液体装甲的关键成分是一种剪切增稠液体(shear thickening fluid,STF)。剪切增稠液体由悬浮在聚乙  相似文献   

15.
朗天 《知识窗》2006,(12):38-39
坦克由英国率先制成并于1916年在索姆河战役首次亮相,从那以后,坦克的作用和价值在世界各国迅速得到公认,并以其强大的火力、快速的机动性和良好的防护力称雄干地面战场,被誉为“陆战之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坦克更成了战争的“宠儿”。之后,世界各国对坦克格外垂青,新面孔不断涌现。中国周边各国也不例外,纷纷跃跃欲试。现在就让我们对中国周边国家的现役主战坦克进行一次扫描。  相似文献   

16.
隐形坦克     
英国国防部透露,他们在试验中已经成功地令坦克“消失”。一名在现场参加过测试的士兵放眼望去,一片空地上只看到青草和树木,然而事实上,他正盯着坦克炮塔。这一突破性的技术运用了摄像机和投影仪,将坦克身后的景色拍摄下来后,再把画面投射在经过特别改装的坦克身上。由硅材料制成的外壳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反光效果。因此,人肉眼看到的是一幅已经过拼接的画面,而坦克就隐形了。  相似文献   

17.
青松 《知识窗》2008,(3):30-3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索姆河战役和康布雷战役中英军坦克的成功使用,给德军造成了巨大的恐惧和损失,也加深了德军对坦克的认识。尤其是坦克在康布雷战役中的表现,让时任德军总参谋长的兴登堡元帅和副总参谋长的鲁登道夫将军彻底认识到坦克是“够讨厌的”,并开始寻求对付坦克威胁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设计和实施某部装甲旅装甲装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过程,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运用到部队的装甲、装备管理,实现了部队装甲装备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具有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统计和报表功能,实现了网络环境下人员信息管理,装甲装备的使用、修理、审批,器材请领,综合查询,统计等多种业务,实现了装甲装备信息的规范管理和装甲装备使用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9.
坦克自问世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始终是配属步兵部队进行作战。1940年5月10日,德军以一千余辆坦克组成坦克集群,在摩托化步兵、轻轰炸机群、伞兵的配合下,成功地对法国进行了一次“闪击战”,给人们留下了坦克集群作战的深刻印象。其实,早在1939年3月,侵华日军  相似文献   

20.
正眼看着第六代战斗机即将飞上蓝天,第五代潜水艇已深入大海,作为陆战一族的坦克终于也有些按捺不住了。这不,全球第一款第四代坦克——T-14型主战坦克姗姗来迟,作为最先进坦克展示在世人面前。T-14刚一出场,就吸引了无数“军粉”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