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 传统的精批细改的作文批改形式,只强调教师的详批详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是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相悖的。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强调语文教师要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读中学时,作文全是老师批改,哪位老师在文本上批得密密麻麻,改得仔仔细细,学生就认为这位老师有本事,改文高人一筹。现在,自己又当了30多年的语文教师,给学生批改作文也是沿袭了老师的办法。但现实是怎样的呢?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至今仍然在年复一年的“移山”劳动中虚掷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多年来呼声最高的是:“把语文教师从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那么,有没有最佳的办法,使老师从繁杂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学生自己又能有提高写作水平的办法呢?我认为有,那就是把“改”的优先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3.
刘春芳 《学语文》2011,(3):50-51
作文评改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应该成为中学作文训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培养学生作文的自改能力?下面几个方面是关键所在。一、启“识”“识”.是指学生对自改作文这一做法的认识。对于自改作文,学生的初始认识是不够到位的。有人认为批改作文是老师的职责,学生是无法胜任的;  相似文献   

4.
据说朱自清先生做语文老师时批改作文特别仔细。朱先生批改作文从不吝啬心血,有错必改,看到精彩的语句,则用红笔画上圈圈,字斟句酌,一丝不苟。有一回,他在学生的作业上改了一个字,过后他又把学生找来说:“还是用你原来的那个字吧!我想还是原来的那个字好。”朱先生的好友俞平伯先生却不赞成多改,理由是学生只注重分数,从不看教师的修改和评语。  相似文献   

5.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文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 ,而事实上大部分却由教师在越俎代庖。学生写作文往往是“一气呵成” ,很少回头去看 ,即使是看也是走马观花 ,把改的任务交给了老师。这样 ,老师则成了批改作文的主体 ,而学生反倒成了“旁观者”。笔者认为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能只重视写 ,而更重要地是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应把学生由“旁观者”推向作文的主体地位 ,逐步实现从以教师的批改为主到以学生的自改和相互改为主的过渡。一、以名人范例引导学生重视作文修改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 ,无论古今中外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我国北…  相似文献   

6.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通过批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达到“自改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地,把作文的修改权还给作者,这才是合乎规律的教学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据说朱自清先生做语文老师时批改作文特别仔细。朱先生批改作文从不吝啬心血,有错必改,看到精彩的语句,则用红笔画上圈圈,字斟句酌,一丝不苟。有一回,他在学生的作业上改了一个字,过后他又把学生找来说:“还是用你原来的那个字吧!我想还是原来的那个字好。”朱先生的好友俞平伯先生却不赞成多改,理由是学生只注重分数,从不看教师的修改和评语。朱先生批改作文的这段逸事触发了笔者对工作中倍感困惑的一个问题的思考:学生的作文到底如何改?作文批改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比较头痛的事情。两周一次的作文,多则一百多篇文章,既要找出错别字,又要批…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认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教师要转变观念,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上。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重点要做到: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搞好第二次批阅,培养“改”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让他们逐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培养他们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已經是夜深人靜的时候了,王老师还在批改作文。他批呀批的,叹了一口气。为什么学生作文上的毛病总是改不掉?看!已經糾正过几次的錯別字,这里又錯了!剛剛在上篇作文的眉批里指出过的毛病,这次又犯了!簡直是改不胜改。王老师苦思很久,从学生日常对待作文批改的态度,終于得出这样一个結論:应該設法引起同学們对批改的重視,逐步把作文中的毛病改掉。王老师經过充分准备,来到了課堂上。这一堂是作文讲評。第一个問题是:书写的基本規矩。王老师把“书写的基本規矩”一行字写在  相似文献   

10.
领导检查作文 ,对作文中有个别字未改出而“委婉”批评 ;家长看孩子的作文因一个错别字未改出而说老师不认真 ,如此种种 ,将一个巨大的“改”字压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改”成了衡量一个老师工作态度的尺度了。“文章不厌百回改” ,这句话没错 ,但这是对习作者本人而言 ,如果用在老师给学生改作文上 ,那么 ,语文老师就是长个三头六臂 ,不备课 ,不上课 ,也无法完成这“百回改”。“改”在作文教学中真的那么重要吗 ?如果简单地说“是”或“否” ,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批改作文只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手段之一。要想通过批改作文来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那就是批改作文真难,真累!其实,对作文批改,叶圣陶先生有过很多论述。他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他还指出:“可以这样说,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  相似文献   

12.
张永波 《辅导员》2010,(8):44-45
叶圣陶先生在论及作文批改时曾说:“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还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可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赵桂青 《教学随笔》2007,(12):35-36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评改观念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大家熟知的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导致学生一写好文章不去检查,更不去修改,一交了之,留给老师去批改。而老师呢,单纯地搞书面批改,改呀,评呀,熬费了苦心才把一大堆的作文本改完。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学生写,教师改。只重视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而忽视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批改的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积极性被老师的辛苦劳动代替了。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语文教师要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改作文训练,在培养自改作文能力的同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曾一再强调“教师积年累月为学生批改作文,因在使学生终于能自改也。”又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作”还要教学生“改”。“作文”和“改文”是培养学生自能作文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并  相似文献   

16.
陈明杰、陈永睿老师的《学生互批作文之不足说》(《语文教学通讯》2000.7)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指出了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陈文审视的角度仍然没有超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批改观念,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完全是在教师“失控”的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批改的不足。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由传统的单向批改变成了三向循环批改,其相互关系如图示:1.陈文中阐述互批作文不符合信息反馈原则,不利于作文教学。其实,只要在教师主导下,这种互批互改学生①学生②老师评讲教师老师批改信息反馈不仅仅局…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确实是学生不沾边老师累得哼。批改了的作文本发下去以后,学生只是看一下分数,至于老师写的评语,就根本不去理会。真可谓“精批细改,徒劳无功”也。如何使作文批改既起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将语文老师从作文堆中解放出来,在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一九六三年三月提出了作文批改“必使学生能自改其文”,一九七八年三月又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叶老这一语文教育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许多有志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老师在实践中摸索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规律,总结出了重点改、轮流改、  相似文献   

19.
叶老曾说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为此,我们在作文批改这一环节改变必须“精批细改”的做法,把批和改分开,经教师批,由学生改,把修改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构建热线反馈通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教师及时批改作文,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品质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把学生写作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尽早明白自己文章中的优点与存在问题,并进行修改。构建了热线反馈通…  相似文献   

20.
张雪梅 《农村教育》2007,(7):122-122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文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而事实上大部分却由教师在越俎代庖。学生写作文往往是“一气呵成”,很少回头去看,即使是看也是走马观花.把改的任务交给了老师。这样,老师则成了批改作文的主体,而学生反倒成了“旁观者”。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只注重写,而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