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各种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自主意识与能力的人,成为勇于进取、善于竞争的人。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中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特点。因此,在发展学生的能力方面,体育教学有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教育的各种渠道,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自主意识与能力的人,成为勇于进取、善于竞争的人。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中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特点,所以,在发展学生能力方面,体育教学有着特殊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完成的,课堂中存在着多种人际交往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到师生之间因处在教与学的不同位置上,而必然有教与被教、组织与被组织的关系,如在…  相似文献   

3.
何鹏 《新疆教育》2013,(9):188-188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自主意识与能力的人,成为勇于进取、善于竞争的人。美术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中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特点,在发展学生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小学美术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自主意识与能力的人,成为勇于进取、善于竞争的人。美术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中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特点,在发展学生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小学美术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高中生的心理障碍成为突出问题。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效果。本文指出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作用构成了现实选择,体育教学能够改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活动能够提供高中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体育活动可以合理调试高中生的行为。高中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协同的模式包括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协同、教育资源的协同等。因此,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才能学会调节人际关系,促进道德自我完善和个性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成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讲究信谊、为人公正、恪守礼仪、宽容待人。对初中生来说,尤其是要使他们懂得应该关心、爱护,尊重他人的道理,从小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人民”。 我班的学生,有不少人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任性、娇气和自私的个性,在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7.
合作是各种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对学生完成各项任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合作学习训练的方式,增强学生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训练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基于此,研究分析训练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意识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能力是指人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性。就体育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发展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具有自学能力与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是造就新时代人材的需要,也是实现终身体育,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健康水平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9.
李云泾 《甘肃教育》2009,(11):40-40
一、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人际交往能力,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未来社会更需要人际交往能力。中学生年龄较小,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面临的社会关系较少,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体育教学中有多种人际交往及相互之间配合的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活动,最能体现学生个人与集体之间、与小集体之间的交往关系,教师应通过体育课教学活动,使学生摆正个人的位置,处理好与他人、集体的关系。体育课教学中的教学比赛、游戏、保护与帮助等,无不体现出人与人的交往,学生从中可以学到与人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他们养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应该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学校体育工作必须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精神。为了适应新形势,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改革,建立以强身人发展个性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促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教育的本质,体现教育的方向,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一直未被充分重视,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薄弱,因此,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合理的创新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新时期的体育课程和教学内容应以激发学生兴趣和锻炼学生能力为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是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旨在探讨此问题,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3.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自成锻炼能力是体育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的几个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听各环节应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中专学校体育要结合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竞争意识,创造能力,承挫能力及自信心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有能力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由于具有独特的授课方法、开阔的学习空间、灵活的组织形式、自由的学习氛围、平等的人际交往等特点,因此是培养教师爱的能力与艺术的最佳场所.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加强了教师爱的能力与艺术,学生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变化,对体育活动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师爱呢,笔者有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6.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自我锻炼能力是体育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的几个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听各环节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加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既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自身质量的主要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如何把体育教学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如何通过思想教育增进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宜社会生活能力的要求也越高。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快乐体育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求运动技能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体育教学也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身心得到发展,锻炼能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等得到培养,从而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一、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仍旧沿袭着老的传授方法,只注重学生的"三基"教育和增强体质教育,忽视了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发展。一旦离开学校,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都不会跟上时代的脚步。可见,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