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根火柴》的讲读教学正在进行之机一个男生饱含感情地读完了下面这一段:“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我随即启发:“这段写的是无名战士打开纸包、揭开党证的情景。想一想,文中有哪些表现力强的词语呢?能找出来品读一下吗?”生甲:“我认为‘抖抖索索’用得好。它描写无名战士手的情态,说明他已无法控制自己了。”生乙:“‘揭’字用得很准确。它表明了无名战士小。C翼翼、格外珍爱的…  相似文献   

2.
无名的妙处     
《七根火柴》中的主人公,学生们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无名战士。接着有个学生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无名战士到底姓啥名谁?小说曾两处写到:‘……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手里……’应该说党证上有这位战士的姓名,作者为什么没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呢?”这个问题问得好,一下子问到作者的妙思巧构匠心独运上来了,作者这样处理显出了无名之妙。下面我们试分析一下,无名之妙,到底妙在何处。一、代表一个群体,树起无名丰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教《七根火柴》一课时,曾问同学们:“那六七根火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但为什么无名战士和卢进勇却郑重其事地,用异样的声调一根一根地数着‘一,二,三,四……’,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呢?”同学们的回答是:“这六七根火柴太珍贵”,“它是红军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种”,“它可以拯救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我又问:“能不能删掉一根一根数的情节,把‘一,二,三,四……’改成‘七根’火柴呢?”同学们的回答当然是“不能”。是的,这简单的“一,二,三,四……”,数出了七根火柴的珍贵,数出了红军战士对这七根火柴的珍视,数出了那无名战士的崇…  相似文献   

4.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要能够指认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内容,并区分描写的不同种类。如《七根火柴》中对无名战士的动作描写,《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描写,《一件小事》中对“我”的心理描写等内容。理解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例如《变色龙》对奥楚蔑洛夫的语言、神态描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曾说:“要极俭省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意思是说人物的眼光、眼神是其内心世界的反映。在不同的场合,人的心理活动常常会通过其眼光、眼神表现出来。作家王愿坚深谙(ān)这一点,在《七根火柴》一文作了有力地实践。文中,作者8次描写了主人公无名战士的眼睛,塑造了英雄感人的形象,很好地表达了中心思想。尽管作者多次描写了主人公的眼睛、眼神,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单调累赘,反而觉得十分感人,异常精彩。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得归功于作者精妙的画眼艺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特写方式描写无名战士的眼睛,以显…  相似文献   

6.
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要表现出一个人的“灵魂”,无论画家还是作家,都不会放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绘。鲁迅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画眼睛”。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祝福》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了三次:一次不如一次有神,真切地反映了人物每况愈下的生活历程。《伤逝》对子君眼睛的两次的描写亦是神情毕肖。在鲁迅的创作中,大量的“画眼睛”却不局限于肖像描写,而是指最能显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典型细节。孔乙己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就是孔乙己的“眼睛”。在《故乡》里,二十多年后的闰土见“我”不再喊“迅哥儿”而虔诚地叫“老  相似文献   

7.
要顺理成章     
师:请齐读"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分清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的情感表达。读后请思考回答:无名战士留给人间的最后的话语是什么?最后的动作是什么?显现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七根火柴     
角度之一:眼神的描写。本文有五处写到无名战士的眼神。(1)开始写他“眼睛努力地闭着”,表明他在生命垂危时仍努力支持自己,突出他刚毅的性格。同时暗含着他对“火”的需求,为情节发展铺垫。(2)当卢进勇靠近他时,他“吃力地张开眼睛”,眼睛“失神”“呆滞”,反映他体力耗竭,危在旦夕,但又不愿拖累战友,与他用生命保全火柴形成对照。(3)当卢进勇帮助他时,他先“闭着眼睛摇了摇头”,又“忽然睁开了眼”。“闭”是拒绝战友帮助;“睁”是要向战友托  相似文献   

9.
午饭后,姜旦旦回到小书房,又翻开作文本,看他那已经看了几次的评语:“姜旦旦同学,你的‘说’字为什么都是秃着头?你要知道,大多数‘说’字是要戴‘帽子’的。”姜旦旦还是没有看懂那评语的意思。他想:“同学们都说作文老师写的评语很有意思,我怎么就看不懂呢?”然而,姜旦旦还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轻声地自言自语起来:“‘说’字秃着头?要戴‘帽子’?戴什么‘帽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说”字不放。他看着看着,那“说”字一颠,闪动了几下,从作文本上站起了一个小小的秃头“说”字人!那“说”字人一站起来,就朝着姜旦旦哀求说:“旦…  相似文献   

10.
笔在教《七根火柴》一课时.曾问同学们:“那六七根火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但为什么无名战士和卢进勇却郑重其事地,用异样的声调一根一根地数着‘一.二,三.四……’.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呢?”同学们的回答是:“这六七根火柴太珍贵”.“它是红军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种”,“它可以拯救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我又问:“能不能删掉一根一根数的情节.  相似文献   

11.
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往往 轰炸过似的;脸上镶嵌着两只 下了课就围着他‘公转’。刘老要以形象感人。而在记叙、描写 暗淡无光又小得可怜的眼睛和 师怕对为之‘公转’的女生照顾等五种表达方式中,能使人物 一个大而塌的鼻子,也许这是 不周,只好不停地‘自转’,转活灵活现、出神入化的,当属描 世界上鼻子与眼睛的最完美组 得不亦乐乎。”写了。可许多人,只会一些不痛 合;谁知他那鼻中还不时地流 “公转”、“自转”的镜头,使不痒的记叙,叫他形象地描写 出一条‘黄河’,似乎污染了‘下 一个讨学生喜欢、乐于和学生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一、人物的语言描写技法举例1、根据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语言来描写。例如在《鞠躬尽瘁》这篇文章中,为了表现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崇高思想品质,文中录下了他的这样一些话:组织上和同志们多次让他住院治病,他每次都说:“慢性病,慢慢治就会好的。”“只能叫人压住病,不能叫病压住人。”他肝病发作,疼得直冒汗,劝他休息,他却笑着说:“没关系,现在不休息,等将来有一天你们对我说:‘同志,你安息吧’。那时侯,我再大休息。”到了三义寨,见他气色很不好,公社的同志就  相似文献   

13.
《泼留希金》一文,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肖像描写,刻画了一个卑劣、吝啬、贪婪的艺术形象,无情地揭露、辛辣地讽刺了俄国农奴制度的罪恶,并揭示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第一段:(从开头起到“或者窗台上”)从环境描写和肖像描写刻画主人公的吝啬、贪婪的性格特征。本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开头到“还给他……大窟窿”)写泼留希金庄园外景和他的奇特装束。第二层(“他走进宽阔昏暗的门”到“或者窗台上”),写泼留希金室内陈设和他的衣着及所据  相似文献   

14.
记得那是在幼儿园时,王老师把我们带到空地上,手上举着一条粉色的丝巾说:“今天我们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先用丝巾蒙住一位小朋友的眼睛,这位小朋友分别喊‘绿灯’、‘黄灯’和‘红灯’,在他喊‘绿灯’时,大家可以跑动,喊‘黄灯’时大家要单脚跳,‘红灯’时大家不能动。这时,蒙住眼睛的小朋友开始抓人,第一个被抓到的小朋友将被蒙住眼睛,开始下一轮游戏。听清楚了吗?”“听清楚了!”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一位男同学自告奋勇地要求:“我先蒙。”王老师把丝巾叠了几层,绑在他的头上蒙住眼睛。游戏开始了,小朋友们都兴奋地跑开了。我边跑边想:…  相似文献   

15.
《七根火柴》中的金粒是什么?就是那些成功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对开展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无名战士的出场,就是一个独特而奇妙、新颖而深刻的细节描写。作者在这里先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同志——,这声音那么微弱...  相似文献   

16.
我做什么事都要说“等一会儿”。这不,今天爸爸又让我写作业,他说了3遍我才极不情愿地去写。写着写着我就开起了小差,我想:如果能有个等一会儿的国家,里面的人做什么事都要等一会儿,那我就不会挨骂了,该多好啊!我想着想着,忽然,从天花板里钻出一个身体很胖、眼睛小小的小人。我吓了一跳!忙问:“你是谁?从哪里来的?”他朝我摇摇手说:“等一会儿,我先在你床上睡一会儿。”说着,他竟然真的睡着了。过了好长时间,我实在忍不住了,叫醒他,胆怯地问:“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他慢吞吞地说:“我叫‘等死人’,从‘等一会儿国’来。”“‘等死人’,…  相似文献   

17.
这些眼睛似乎连成一气, 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救命,……”然而阿Q没有说。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这是阿Q生前的最后一个场面。汤作铭同志在解释“救命”之后的省略号时说:“这里的省略号代替了惊叹号,或包含着许多惊叹号,看去只写出一个“救命”,其实用省略号代替了多次的‘救命’,这里有着多次‘呼号’。……”(见《辽宁师院学报》本年第二  相似文献   

18.
顾霞光 《现代语文》2009,(11):150-151
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成功的眼睛细节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经历,反映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映射出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体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本文着重探讨眼睛细节描写的作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鹰 《中学教育》2007,(3):13-14
当辽宁省实验中学鲁燕城老师听着魏书生的课,凝视着他那闪闪发亮的眼睛时,不由自主地想:在这双眼睛后面,有着怎样的灵魂?她甚至想对魏书生说:“你真是一个‘神’!”也许在所有了解魏书生的人心中,都会有这样的感叹。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我要是年轻一半,我一定要拜他(魏书生)为师,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一、学习要点: 学习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学习比喻的运用,理解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二、学习指要: (一)看拼音写汉字:①冰bao()②panshan()()③lin()惜④nuo()动⑤一张一xi()⑥呆zhi()⑦zhu()满⑧高qing()着 (二)在下列各组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恰当的: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①是卢进勇,因为对他花费的笔墨最多。() ②是无名战士,因为故事主要围绕他展开。() ③卢进勇和无名战士都是主要人物,因为这两个人物都是红军战士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