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著名教育专家斯霞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约教育。”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从哪里来?从行为来。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从小事抓起,狠抓习惯,常抓不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呢?  相似文献   

3.
习惯是一种重复,亦即重复的思想和行为便形成了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其“惯性”的力量往往难以抗拒,它常常成了人生的主宰。 习惯有好恶美丑之分,全在于选择和把握。正如戏剧泰斗莎士比亚所说:“习惯虽然是一个可以使人失去廉耻的魔鬼,但是它也可以做一个天使。对于伪善的人,它会用潜移默化的手段,使之弃恶从善。”一个有坚毅品格的人,自知有了坏的习惯,会下定决心,去改掉它,抛弃它,而以良好的习惯去取而代之。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说:“一个钉子挤掉另一个钉子,习惯由习惯来取代。” 美国的孔德·德·布芬,年轻时智力平…  相似文献   

4.
对初一新生的养成教育汤原县第一中学校康凤云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孔子也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在初中阶段,一定要把道德行为训练当做重点,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行为,形成习惯。因此,每...  相似文献   

5.
王艳梅 《辅导员》2014,(6):63-63
心理学认为:“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逐步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促使其独立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6.
苏花 《青海教育》2013,(6):22-22
小学生学好语文要抓好“双基”,更要抓好学习语文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就是说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学习将会产生积极的帮助作用,但是如果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积重难返,印经过长时同形成的思想、作风、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那种忽视学习习惯的倾向相当错误也相当危险。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明确哪些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每个人都不同,有百条千条。根据起始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整理归纳出目前起始年级学生必须特别重视的十条优秀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推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新标准》在目标中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这充分说明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和途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一旦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随之形成,因此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首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入手。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教材”是凭借,“教学”是手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需要教”是目的,虽然教材仅仅是教学的一个凭借,但它作为可凭借的对象,其使用的有效性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良好学习习惯必须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侯秀芳,李守思“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里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养成教育目标实施的保证。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这说明了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  相似文献   

11.
马永祥 《教育探索》2002,(12):108-10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思维定势。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一旦形成,他的思想就会得到解放,其智力活动就能进入积极状态,从而形成行为的自觉、自控,使智力活动坚持下去,直至成功。同时,良好的习惯还能弥补智力上存在的某些弱点,促进智力不断发展。勤能补拙、笨鸟先飞都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无数事例说明学生的品德学习、劳动、卫生等方面表现的好坏是与他们这些方面行为习惯的好坏成正比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张颖 《培训与研究》2007,24(7):66-67
习惯使得行为既精确又自然省力,减少了集中注意而带来的精神疲劳。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本文针对幼儿教育中的某些误区探讨了习惯与个体身心健康的关系,分析了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提出了一些形成良好习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洪萍 《教育文汇》2013,(16):37-38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及从生活中获得的信息与习惯形成的。”他还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力量的杆杠。”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一个人)自己的幸福往往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便用不着记忆就能很自然、很容易的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袁兴智 《南昌教育》2004,(12):19-20
教育是什么?教育家叶圣陶给了我们一个答案:“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良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用无穷,是人生巨大的财富。养成教育,它是关怀一生的教育。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他终身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在一定年龄阶段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现代教育的要求是:“学会怎样学习。”而习惯是态度与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的养成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车尔尼斯基说过:“学校教育是暂时的事情,而学习则应终身进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终身教育,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短暂的一段,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可是现在还有不少教师只盯着学生的分数,而不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陶行知说过:“好教师不是教,而是教学,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过:“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得到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形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几路真正有用的本领,那才是最大的实益,是终身受用的好修养。”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他们将来“开发文化宝库和宇宙宝藏”的钥匙之一。所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着眼于明天、服务于明天的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的杠杆。”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应抓住这个时期有意识地培养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王丽敏 《成才之路》2009,(20):63-63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说:“少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近代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是在长期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变为自动化动作。因此可以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程全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聪明的孩子不一定都具备了良好的习惯,因为好习惯不是随着知识的增长而自然形成的,它是在严格而艰苦的训练中得到的,需借助强制和警觉才能养成。教师的任务便是:教育学生保持已有的良好习...  相似文献   

20.
“习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这句话包含了“习惯”的几个特征:第一.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靠后天养成;第二,它不能在短时间内养成,而是靠长期培养:第三,它既包括外在的行为,也包括内在的心理,既可用于个人,也可用于社会;第四,它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它与“方法”可说是孪生姐妹,虽然互为“另外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