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图书流通史是中国出版史的一个重要分支,源远流长,在历史演进中涉及许多文化领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研究课题。了解图书流通史,不仅有助于编辑学、出版学的建设,对于研究当今图书市场也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图书流通史话》就是这方面的一种探索。史话所说的图书流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是指图书的商业性交易(即图书发行),也包括非商业性的传播交流。文章将依时代先后,按专题对我国图书流通的历史进行有点有面的介绍,并适应刊物要求,采取史话体裁,力求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本刊将从本期开始,分篇连载,欢迎读者随时反映意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图书的历史非常久远,图书市场流通的历史也很长。在古代,书是雅品,读书是雅行,藏书是雅事,破家藏书更是历来佳话。但是,我们古人似乎对于图书的市场流通并不重视,关于图书方面的知识历代文献有很多记载,而提及图书的市场流通,记载则寥寥无几,且很不系统。甚至直到今天,好象还是如此,研究图书史、出版史、藏书史的论文专著很多,而对于图书的市场流通却视若无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图书的市场流通不重要吗?不是的。本文试图论述一下中国古代图书的市场流通。图书流通有多种形式。有非商业目的的流通,这主要是指图书…  相似文献   

3.
范军 《编辑之友》2006,(3):73-75
老出版人李瑞良先生数十年致力于中国文化史、学术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他先后在中国内地和台湾出版了<中国目录学史>、<秦汉时期的书籍文化>、<福建出版史话>、<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等专著,另有论文数十篇见诸报章.  相似文献   

4.
出版史是图书贸易不断扩大的历史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张立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并不是今天才被我们突然发现。据记载,早在2000多年以前,图书就已经成为商品进行流通了。从中外出版业发展的历史看,图书生产的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伴有图书贸易活动的扩大。图书贸易活动并...  相似文献   

5.
由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谢灼华教授主编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全面论述和重新评介了我国从殷商时期到1949年的图书和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从而为我们从文化专史的角度来认识整个中华文明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书把中国图书史和图书馆史有机结合起来,为图书史和图书馆史的教学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事业史》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周秦至近代的我国图书事业发展的历史。全书不仅仅限于图书的编纂、典藏,还包括图书的刊印、流通、目录学研究,以及近代图书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周以前,“学在王官”,图书处于封闭状态,除史官世袭相传外,几乎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图书流通。春秋以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文化下移,图书流传由静态转入动态,逐步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图书流通热潮。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儒家创始人孔子。 孔子与早期图书流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是一项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对基层图书流通站定位的探讨和北仑区图书流通站建设实践的分析,提出了北仑区图书流通站未来发展方向是在现有图书流通站的基础上,从地域、行业、群体、均衡等方面进行总量调控和布局,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500多年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建立了统一政权。从化史角度看,秦的统一是中华化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与图书流通更有直接关系。秦始皇用10年时间,先后灭亡六国,在东至大海、西达陇右、南越五岭、北抵阴山的广阔版图内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不仅具有政治上大一统的意义,而且从此开始整合多元化,奠定了中华化共同体的基石。对图书流通采说,秦的统一大业提供了图书流通全国的新概念,从此以后,图书可以在“四海一家”的广大空间内自由流通,诸侯国的壁垒和障碍一扫无余。“流通全国“意味着图书可以流入多民族的四境之内,广泛发挥其化传播职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认为中国图书出版IP象征着中国出版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筹码和议价能力.我国出版业要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出版IP,通过提升中国图书出版IP在双循环中的流通,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阻碍,提升中国出版业及出版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能力.构建中国图书IP的文化创新路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附加中国故事的外延、精选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国特色文化表述.我国出版产业需依托数字出版、"出版+"、跨界衍生品、IP生态圈等助推中国图书出版IP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流通,推动中国出版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一盘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走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过程中,该社社长刘慈慰和第二编辑室副主任胡永旭同志,向我们介绍了社里制定的一系列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其中有关图书生产和流通的重要章程《图书印数、定价决策小组工作章程》是很有特色的。作为社里的一个相对稳定、不脱产的决策机构,由主管领导、相关处室(综合计划处、发行管理处、总编室等)人员、有关责任编辑等组成的图书印数、定价决策小组,对全社的图书生产活动、市场营销活动进行科学决策,并具体落实实施。其工作范围涉及确定图书印数、发货浮动折扣、定价,计算图书成本,确定出书时间,部署重点图书的宣传推广等一整套图书的生产和流通销售环节。这实际是把社里的图书生产置于总体的规范管理和科学决策之中,在全社范围内统筹规划,统一落实,形成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肖东发的新著《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 ,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国图书印刷文化做了系统概括和总结 ,理清了中国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进一步论证了是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该书反映了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统的渊源,中国近代图书馆不少在编目、流通等常规业务之外,也进行出版印行活动.文章从图书的出版、印刷与发行,出版图书的广告,出版图书的书评,出版图书的呈缴四方面介绍中国近代图书馆图书出版的书业性质;指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图书出版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一定补充,也是近代出版史和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数字化时代具有“观照当代,展望未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2月25日,历时5年、填补家纺史研究空白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家纺文化典藏》在京举办首发式。该书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记载我  相似文献   

15.
图书是一种社会产品,只有在社会上流通,才能实现图书的社会功能,才能为社会所承认。图书流通有商业性流通和非商业性流通两种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性流通日益重要,成为图书流通的主要方式。而图书的商业性流通意味着图书已成为一种商品。在我国历史上,图书是怎样获得商品性、如何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  相似文献   

16.
图书的价值形成于编辑出版过程,实现于流通过程。通过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过程,实现图书实体和图书所有权从出版社向读的转移。除出版社直销业务外,图书的流通一般都是由图书经销商来完成的。图书经销商是出版社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但图书经销商构成  相似文献   

17.
△由程焕文编《中国图书论集》近期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从几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中国书史、图书文化史的论著中,按图书史的阶段、方面选择资料性强而扎实的文章汇编成书。收文章39篇,内容涉及简牍、甲骨、造纸、印刷和出版等方面,对研究中国图书史、出版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公社图书馆(室)是人民公社集体兴办的综合性图书事业单位,是党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在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公社藏书、图书流通和业务交流的中心。近几年来,尤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村图书事业也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我县的情况看,二十一个农村公社全部建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但图书仍然是以商品形式进行交换的。图书的生产和流通,是文教事业,同时又是经济活动。发行是为图书的流通服务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商业进行“三多一少”的流通体制改革富有成效,许多经验值得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印刷术出现之前,图书复制都是通过手工抄写完成的,抄书活动在古代被称作佣书,它是我国古代兼具图书流通、传播和复制功能的独特文化活动。重点从佣书产生与发展、佣书类型划分及佣书报酬等方面作了系统分析,举例介绍了由佣书而成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