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理论指导:会话分析理论和互动理论。方法:抽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三个精品课堂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话语结构,话轮转换与教师话语。研究结果:精品课堂的课堂话语有以下三个特征:(1)课堂话语结构复杂,绝大多数是IR[I1R1(I2R2)]F和IR1F1/R2F2,会话内容更丰富;(2)课堂会话环境轻松,每个会话结构有8个以上的话轮,而且学生主动寻求话轮权、夺过话轮,扩展自己的回答;(3)教师提问主要表现为参考性提问而且教师提供了大量的积极反馈,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回答欲望,引发了更长更复杂的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2.
初中新型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灵活驾驭新型课堂,必须做到三点:(1)全面了解学生;(2)在"导学"上下功夫;(3)课后反思,深化目标。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考察了410名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更多地归为家庭因素和学生因素,较少地归为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2)不同性别的教师、普通教师和骨干教师归因存在显著差异。男教师和骨干教师更多地归因为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3)教师对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发生频率高的和指向自身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更多地归因为教师因素。建议教师教育者关注不同教师群体之间的差异,帮助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合理归因,增强教师责任感,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4.
"教以生为本。"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优化课堂形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提问是关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要追求"四性":(1)学生思维的基础性;(2)课堂提问的统领性;(3)课堂提问的关联性;(4)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上调控不力,主要表现在不能灵活处理所得的反馈信息,诸如:(1)教学环节连接处的僵化,只知“自古华山路一条”,不知“条条大路通北京”,心里只装着教案,而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因势利导自然地过渡。为教导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在基本训练中安排一道1/2+1/3的口答题,原想学生不会算或答错,从而导入新课。但课堂上偏有一学生很流利地回答了,教师顿感语塞,避而不谈学生的回答,生搬硬套导入新课。(2)对学生质疑处理上的不当:有两种倾向,一是有问必答必议,结果教师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教师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  相似文献   

6.
李英 《考试周刊》2011,(93):50-52
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调查表明: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其他学科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主要表现在互动对象、互动空间、互动方式、互动评价上存在不公平,进而影响到每个学生取得数学学业最大限度的成功。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以下建议:(1)开展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2)进一步改善农村数学教学师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基础;(3)树立公平教育理念,科学对待每位学生;(4)落实新课程评价理念,为教师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的充满智慧的问题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锻炼思考能力:问题教学模式已广泛地为大众应用。无论是教师的呈现型问题(预设的)还是学生的发现型、创造型问题(生成的)都是驱动教学动态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教师有质量有意义的提问更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是课堂高效的有力保障,同时也展现了课堂的魅力和教学的艺术:它成为教师备课过程中一个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要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及灵活处理。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二、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三、协调预设生成的关系。灵活处理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现象调查
  要实现高效课堂,课堂提问必须能有效协同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但经过对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和有效性统计调查,我发现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两个误区:
  1. 问题设计本身存在的误区。
  (1)浅显琐碎问题过多,提问缺少整合性。少则一堂课有20多个问题,多则70-80个问题。
  (2)目标模糊,无层次。不能引领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课堂行为可分为课堂正常行为和课堂异常行为。主要就学生课堂的异常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课堂异常行为的主要心理原因包括:(1)适应不良;(2)渴望被关注;(3)认知发展失衡。最后根据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三个问题:(1)什么是课堂沉默;(2)从心智技能角度分析课堂消极沉默的成因是什么;(3)通过思维干预,改变学生课堂消极沉默行为。最终,希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情绪,诱发他们思维的灵性,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陈永香 《成才之路》2011,(29):92-93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效课堂的口号日益唱响。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向40分钟要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轻松地学到知识,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从以下三点进行阐述:(1)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2)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观念;(3)从实践生活出发,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3.
“七环三步教学法”是以教师设计问题为中心,以“七环三步”作为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第二环节:展示目标,明确任务.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四环节:交流反馈,小结概括;第五环节:拓展应用,延伸训练;第六环节:系统总结,知识升华;第七环节:作业布置,课下巩固.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解决问题又分三步进行:(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运用“问题引领”课堂,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小学英语教师课堂用语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笔者对北京市市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和郊区小学英语普通教师的课堂用语使用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了影响有效教学的四类核心问题:(1)课堂用语不准确;(2)课堂用语使用不当;(3)课堂用语的人文性不强;(4)互动质量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汤建路 《考试周刊》2010,(20):112-113
教师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研究教师课堂提问策略和艺术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作者从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课堂提问教学的现状;(2)对英语课堂提问教学艺术和策略的理解;(3)对英语课堂提问艺术和策略的探寻;(4)英语课堂提问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中学英语课堂提问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如何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学历史课堂教与学的关系应该如何呢?(1)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2)学生是教育的主体;(3)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当成为中学历史教与学关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上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初入学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1)学习动力不足,消极漠然。有的孩子仅听感兴趣的内容,更多的时候无精打采,上课马马虎虎,粗心大意,不是遗漏知识,就是曲解。(2)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搞小动作,说话,吃东西,看课外书籍或在书本上乱写乱画。(3)不知所云,不知所措。一个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环境,一部分同学对于教师的语言习惯不能适应,难以及时、准确地理解教师讲话的内容、要求.在课堂上往往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广大一线教师盼纷投八到了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之中。笔者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凸现的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讨:(1)是出示教学目标,还是提示学习目标?(2)学生的自学仅限于教材例题吗?(3)情景创设还要不要?(4)课件能代替黑板吗?(5)学生要不要当堂完成作业。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影响二语交际意愿的探索式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345名学生进行课堂英语口语交际意愿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英语交际意愿高;(2)课堂英语交际意愿性别、年级差异:男女生课堂英语交际意愿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生的课堂交际意愿要高于男生,而大一、大二学生课堂英语交际意愿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影响英语专业学生课堂英语交际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即自我感觉的英语水平和自信。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FLCAS)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焦虑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英语专业学生的整体焦虑水平并不是特别高,各年级之间的焦虑水平也没有显著性差异;(2)英语专业男女学生在课堂学习焦虑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3)非重点高中毕业的学生,其课堂学习焦虑程度显著高于重点高中毕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